APP下载

聚合类新闻客户端问题探析

2020-11-09张婉军范双武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信息茧房

张婉军 范双武

摘 要:对算法技术的使用,聚合类新闻客户端近年来成为大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途径,但在其繁荣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来了各种问题,“信息茧房”效应的形成、平台内容低俗化、新闻侵权问题层出不穷,用户隐私缺乏有力保护等问题同样会影响行业自身的发展。因此,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为更加应该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以谋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信息茧房”;低俗化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8-0064-02

移动互联时代,用户需求已从大众过渡到分众,进一步从分众走向了个体,受众的阅读习惯也逐渐开始碎片化,而传统的大众媒体已经无法满足大众对个性化以及碎片化信息的需求,而算法技术更是为实现对象化传播提供了可能,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应运而生。

一、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特点

(一)以算法为基础进行个性化推荐

互联网时代,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已经由大众过度到分众,技术的驱动也使从分众个体成为可能,聚合类新闻客户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个人定制式的新闻主页也不再是空中楼阁。目前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结合多种方式进行新闻推荐,包括算法推荐、新闻弹窗推荐、结合订阅功能进行推荐以及基于地理位置进行推荐,其中以算法推荐为主进行。算法推荐起初多用于电子商务领域,现在已在新闻平台领域被广泛应用。客户端通过对用户的浏览记录、行为习惯及身份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之后,过滤掉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筛选出用户更有可能点击的近期热点新闻进行更有针对性热点新闻,从而提高点击率。而对于首次使用客户端的新用户,客户端会在用户首次注册时推荐订阅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并且允许用户绑定社交账户,通过对社交账户的信息挖掘进行推荐。

(二)海量资讯高度聚合,内容趣味性强

聚合类新闻客户端本身不生产内容,其利用“爬虫技术”将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OGC(职业生产内容)等对海量新闻资讯聚集、整合。一方面,客户端与专业媒体签约,高度聚合多家媒体生产的新闻信息,符合当代人对碎片化信息的需求,大大节省了检索时间。另一方面,客户端会提供平台给自媒体,自媒体生产的内容如今已成为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主要来源。以“今日头条”App为例,其搭建的自媒体平台“头条号”目前为客户端提供超过80%的资讯内容。这样的聚合思维,无疑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缩短了用户与信息之间的距离。

相比于传统媒体,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包含的题材更为广泛,无论是时政财经,还是娱乐可偶,甚至是育儿动漫等较为冷门的资讯也都会涉及。用户可以在客户端上检索到任何自己感兴趣的类并加以关注。一方面相较于传统媒体,客户端能够在保证“硬新闻”数量及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软新闻”的占比,用词也更加生动活泼,吸引眼球。另一方面,聚合类新闻客户端采取多种方式报道新闻,以图片加文字或者短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这些都充分提高了客户端的用户体验,增强了趣味性。

(三)强交互性,注重用户体验

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在追求社会价值的同时,还要兼顾经济效益,这就决定了其“用户至上”的理念,其高度重视用户体验,而强交互性更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环节。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相较于传统媒体,提高了用户的传播参与度。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主题风格、阅读模式、字体大小,并且对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评论分享和转发。同时可以屏蔽自己不喜欢的内容,举报虚假信息,对客户端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这些方面的设计都让用户觉得自己是信息的“主人”,之后客户端会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系统升级,以贴近用户需求。

二、聚合类客户端产生的问题

(一)定制化内容加剧“信息茧房”效应

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额算法推荐,个性化推荐是形成“信息茧房”现象的主要原因。信息茧房是指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1],这个概念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提出。客户端根据用户的基本信息、浏览记录、以及社交行为分析出其兴趣所在进行推送。随着用户使用次数的增加,系统会根据浏览时长等阅读痕迹来完善用户的“个人画像”,实现更为精準的推送。而用户则愈发陷入客户端为其打造的精致信息牢笼,长期接受自己喜欢的同质化信息,将自己不喜欢的信息隔绝在屏障之外,定制化内容逐步加剧“信息茧房”效应。

信息茧房效应虽说使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同样不可忽视。首先,用户只接受自己喜欢的信息,而不是去全面接受有价值的信息。为了经济效益,导致用户的认知空间被不断收窄。其次,信息茧房增强了社会群体间的异质化,使兴趣相同的人聚集起来逐渐发展成群体,对自身的观点更加坚持,对不同的观点更加难以接受,映射到现实,增加了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

(二)内容低俗化问题严重

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作为一种媒体,承担着教育功能,需要兼顾新闻价值与经济效益,而客户端往往为了吸引用户,常常选择忽视新闻价值,对经济效益以及点击量的盲目追求也导致客户端充斥着以下低俗化讯息,低质量的同质化内容、倡导拜金主义的内容、渲染暴力血腥色情的内容、利用明星炒作的内容以及未经证实的虚假内容不胜枚举。这些低俗化内容给用户、客户端以及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缺少有力监管机制的情况下,客户端还为色情直播、粗俗评论区以及标题党现象提供了温床,这些都是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为人诟病的重要原因,把关人职能严重缺少。

(三)新闻侵权问题层出不穷

现阶段,聚合类新闻客户端运行模式的法律状态模糊、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缺乏具体认定依据、著作权侵权责任规定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哦新闻侵权问题层出不穷,乱象频出。客户端不生产内容,只是转载其他媒体的作品,却因运营模式不够完善,常常导致被转载方利益受损,而由于缺乏明确的侵权行为认定以及完善的平台监管机制,原创的新闻作品被剽窃的现象也是常有发生。而目前关于新闻作品合理使用范畴的不明确以及法律属性的界定仍存在界定不清等问题导致创作者在维权时也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境地。如果忽视这一问题,将对新闻行业以及客户端的发展都产生十分严重的危害。

(四)用户隐私缺乏有力保护

大数据时代,我们的各种信息、行为都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录下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数据变成了一种资产,可以直接转变成收益。而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运行方式正是以用户数据为基础,利用爬虫技术抓取用户的兴趣所造之后利用算法进行推荐,这样的运行方式涉及到大量的用户数据,而在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情况下,用户隐私缺乏有力保护。并且用户数据不合理使用引起不正当竞争行为,例如利用算法精准投放广告,如果将用户数据用于其它商业竞争中时,后果不堪设想。

三、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改进措施

(一)人机配合,强化编辑把关人身份

机器人在很多方面有着人类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却无法对新闻价值做出合理的判断。目前聚合类新闻客户端逐渐开始重视人工编辑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人工编辑的作用并没有被充分利用。为了真正提高客户端的内容质量,应该赋予人工编辑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体现其价值。作为编辑,应该摒弃经济效益第一位的价值导向以及过分依赖算法及人工智能,深耕内容质量,严格审核标准,依托大数据技术将对新闻价值观的引导、判断和价值构建融入到信息传播各个阶段的把关工作中,实现对社会正确的价值引领以及客户端本身作为大众媒体的教化社会功能。以人工编辑为主,电脑编辑为辅的共同把关模式,更加有利于未来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发展。

(二)提高用户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受众选择、解读和批判媒介信息以及将媒介信息为个人和社会所用的能力。时代发展,受众对于信息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因此更需要具备对信息的甄别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批判能力,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停留在对信息的表面阅读以及被动接受。如果受众面对低俗内容能够保持理性,面对不良信息能够主动抵制,那么市场对低俗信息没有需求,自然也会根除,使客户端的发展逐步走向正轨。值得一提的是,提升用户的媒介素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仅仅依靠用户自身。受众的行为多是自发性的,受其生长环境以及学习环境的影响,大众的兴趣所在以及素养水平不尽相同,这更需要受众、客户端、政府以及社会四方联合发力,使提高媒介素养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低俗化问题才能真正得到有效解决。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要想真正使行业健康发展,就需要客户端、司法以及政府等共同构成系统性的管理。而在法律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那么客户端自身就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客户端要建立自我约束的公约,在自我规制下谋求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客户端要重视已经出现的问题,要想完成对平台环境的净化,就必须要加强整治力度,尤其是非职业的自媒体账号。而对于客户端的管理,需要贯穿整个使用流程。首先,对于自媒体账号,应该提高入驻的准入门槛,对于有不良记录的自媒体账号,更是要严加审核。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内容审核制度,制定详细的审核标准,并且对于违规内容要有明确的惩罚机制,将平台整治系统化、常态化。最后,在双向传播时代,对用户也要进行一定约束,不可以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而忽略了对于用户权利的限制,对于发表违规评论的用户也要做出一定的警示。

(四)完善相关法律标准

目前,政府已经意识到对内容平台进行监管的重要性,相关的政策、法律以及法规不断出台完善,例如《著作权法》《网络安全法》《互聯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但是法律本身具有的滞后性这一特点,对于很多问题都没有涉及。以版权问题为例,《著作权法》只是基本的制度保障,在媒介融合时代,著作权应该更加适应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针对“深链接”等新现象划定具体的使用范畴。在解决侵权案件时,立法、司法及执法部门应共同处理,以维护业态的健康发展。而对于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行业的自我约束,政府的监管同样重要,应该从国家层面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去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

四、结语

新事物的出现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往往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精准的信息时,也相应地产生了一些问题。事物的发展呈螺旋上升趋势,客户端只有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前提,才真正适合成为新时代的大众媒体。

参考文献:

[1]王春兰.新闻客户端个性化推荐机制下的“信息茧房”效应检视[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7.

[2]吴晓霞.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个性化新闻推荐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7.

[3]王艺焜.“标题党”的产生及其新闻心理的分析[J].今传媒,2014(9).

[4]蒲国林,王刚,等.基于内容的个性化新闻推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5).

猜你喜欢

信息茧房
浅析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新闻客户端个性化推荐引发的“信息茧房”现象
后真相时代的信息传受方式与应对路径
微时代大学生“信息茧房”效应干预
“信息茧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途径思考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产需变化刍议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