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新技术企业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的内控体系建设思考

2020-11-09赵如意

理财·财经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降本增效高新技术企业

赵如意

摘 要: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切实构建有效的内控体系,才能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为实现价值最大化提供保障。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内控对价值增加、降本增效的作用,对高新技术企业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的内控体系建设进行思考,从促进企业价值增值角度出发,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不断优化企业内控方法,避免由于内控不足影响企业价值增值。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降本增效;内控体系建设

内控是企业重要的管理职能,其实施需要各业务部门的参与,其是反映、监督、评价手段,能够对经济活动给予相应的指导,促进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进而实现整体目标。构建良好的内控体系,目的在于使内控设计、执行对企业降本增效、价值最大化产生直接影响。内控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基础,是防范风险与舞弊、获得最大化利益的重要手段。

一、内控对高新技术企业降本增效的作用

(一)高新技术企业内控目标价值增值作用

当前,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控目标在于服从法律法规、有效利用资源,促进战略目标实现。在这种要求下,高新技术企业内控目标要具体化。这要求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避免违背法规、自毁形象,影响价值增值,甚至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内控目标与战略目标相关,内控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决策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内控目标的追求,体现了价值增值目标的追求,而内控有效性是实现价值增值的保证。

(二)高新技术企业内控要素对降本增效的作用

首先,控制环境。优良的控制环境能够降低道德风险,防止逆向选择舞弊行为,避免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具有良好的控制环境会使企业保值增值。

其次,风险评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风险陷阱增加,具有良好的风险意识能够识别可能存在的损失、风险,加强风险评估,制定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降低业绩不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促使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运营效率。

然后,控制活动。促使管理制度落实,发展价值链业务,选择低成本高效方式,明确竞争能力,能够达到降本增效、价值增值的效果。

再次,信息沟通。信息的对称性可以降低交易、代理成本。内控信息沟通可以准确掌握内外部信息,促使员工认真履行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最后,内部监督。对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管,找出管理缺陷,维护运营秩序,弥补管理缺陷,防范舞弊行为,能够减少或避免出现破坏价值的情况,进而提升企业效益。

二、高新技术企业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的内控问题

(一)内控基础薄弱,未促进降本增效效果

控制环境是内控的基础要素,体现了内控的风格,在高新技术企业内控分析中,控制环境需作为首要因素。高新技术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其存在根深蒂固的思维,虽然企业已建立了内控制度,但这些制度只符合监管要求,没有改变旧思维,没能建立真正的内控意识,导致内控流于形式,加之员工对内控看法消极,降低了内部流转效率。员工理解不足、内控意识缺失,导致其对降本增效、价值增值追求的积极性不足,影响了企业降本增效效果。

(二)未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风险应对不足

高新技术企业集合了经济、技术等综合性活动,各方面存在不确定性。高新技术企业大多处于垄断行业,市场竞争压力小,风险意识淡薄,因此未对风险预警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前,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还没有建立,因此无法获取有用信息,这很可能使企业落入困境。此外,企业也缺乏风险识别、应对能力,造成企业利益受损,影响价值增值。

(三)审批制度不完善,影响目标效率

高新技术企业实际业务中,各级相关负责人权限不清晰,审批流程过长、程序复杂,造成效率低下,影响决策有效性。部分流程内控不完善,易产生损失。尽管企业有资产保护制度,但较为笼统且不够细致,操作性不强。资产管理上只注重程序管理,未防止舞弊,难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影响内控目标的实现。

(四)信息沟通不畅,运营效率不高

运营效率与高效的信息沟通分不开。而当前企业信息在内部没有及时反馈,易造成信息阻塞。尽管当前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多个信息管理系统,各部门的数据信息也难以整合,导致信息在内部流动性差,不能及时被工作人员知悉,影响运营效率。此外,业务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系统数据源不同,阻碍了企业信息的有效沟通,对企业的高效运行十分不利。

(五)内审独立性不强,监管效果不明显

高新技术企业的内审设置缺乏独立性,内审地位较低,难以发挥监督职能。内审承担的职责与财务重合,严重影响了内审的独立性,如此就无法客观评价企业的实际情况,也难以避免损失,决策作用也难以发挥,进而无法对企业价值增值、降本增效起到积极效用。

三、高新技术企业降本增效下内控体系建设建议

(一)增强员工内控意识

内控环境可以保障内控执行效果,维持企业长足发展。而内控离不开人的因素,因此需要员工提升内控意识,以发挥内控应有的效用。一是明确价值观念。高新技术企业应将价值观以书面文件形式在员工中宣导,管理人员也要起到示范作用,对相关制度严格执行。二是加强管理人员内控培训,形成示范性引导作用。引导其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实施决策,而不是从短期利益出发,进行短期行为。三是将风险识别列入业绩考核,将降低风险、降本增效与员工切身利益结合,利用奖惩机制激发员工发现、规避风险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降本增效工作中去。

(二)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要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增强抗风险能力,减少潜在损失。高新技术企业应树立风险管理目标,从风险评估的确定、信息收集、风险状况的跟踪与应对等方面入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对业务流程关键风险点持续跟踪,定期出具风险评估报告,通过会议讨论等方式改进应对策略。针对风险评估的落实,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组织监查、评价,对落实过程中的障碍予以疏通。搭建风险管控体系,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进而提升企业降本增效力度。

(三)完善授权审批制度

高新技术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行业模式,明晰自身产生的增值链条,对业务流程关键点进行梳理,规范业务部门负责人的权限、责任。对业务情况随变化调整,并将调整内容通过会议形式在内部传达。明确相应责任,形成书面文件推广,避免口头传达责任模糊,对不规范授权行为制定惩罚制度,细化部门责任人,防止部门相互推诿,提高业务周转效率,优化物资管理流程,减少浪费,进而提升企业效益。

(四)强化信息化建设,降低流程成本

通过信息化协同平台,实现业务与财务系统对接,确保数据真实性。集成科技项目及多个子系统,形成自动化业务平台,在线审批,确保沟通顺畅。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精简职能部门,加快信息沟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信息流通成本。保证企业资源可以共享,从而提高信息可用性,使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节能增效。

(五)增强内审独立性,履行好监督职能

增强内审独立性,将其与财务管理分割,保证其工作上的独立性,提高其监督地位,更好地弥补内控缺陷。结合实际情况,扩大内审工作范围,增加效率审计,全方位监控企业运营,提出专业改进方案,实现效益提升。

四、结语

本文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的内控体系建设情况,分析了企业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如高新技术企业控制环境基础薄弱、风险管理应对能力不足、信息沟通能力不足、内审独立性低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议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层的内控意识,完善人力资源政策,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增强内审独立性,防止舞弊,保护企业资源,在优化内控执行与监控的过程中,体现降本增效、价值增值的一面,提高目标实现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文华,蒋洁,史建中,等.军工企业设备设施管理研究[J].航天工业管理,2020(1):19-22.

[2]王磊,何伟,戈超群.浅谈如何增强航天军工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J].決策与信息(中旬刊),2016(7):193.

[3]刘新杰.大型煤炭集团公司资本运营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当代会计,2019(5):111-112.

猜你喜欢

降本增效高新技术企业
对管理创新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的探讨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做好降本增效创新工作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
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分析
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SWOT分析
企业降本增效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监管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