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科教研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

2020-11-09邱光军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9期
关键词:校本化部编教材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部编版语文教材着重双线组元设计,重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紧贴学校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依靠教师,依托课堂,创新实践,扎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助推了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部编教材;语文教研;校本化;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70-0054-03

【作者简介】邱光军,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江苏淮安,223001)副校长,高级教师,淮安市优秀教师,淮安市学科带头人。

2019年秋季,义务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整体进入了部编教材时代。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部编教材的育人价值,履行好学校和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作为区域的一所优质学校、窗口学校,我们聚力攻关,力求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教研方式,提炼经验做法,探索一条部编教材背景下语文学科教研校本化的特色之路。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研究、课堂变革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我们做了如下举措。

一、锤炼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的内生力

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广大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好学校的应有之义。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铸炼师德,立根强基

教师发展,师德为先。我们坚持以“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目标,以“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为准则,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全校教师满怀弘文励志、启智求真的教育理想,保持学生为本、诲人不倦的育人情怀,彰显修身立德、淡泊明志的师表风范,转变教育理念和方式,争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二)搭建平台,助力成长

提升教研质量,教师的能力水平是关键。针对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我们整合各类资源,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开办了“求真讲坛”,让教师在这里传递思想,获得前沿的教改信息;二是组织“读书沙龙”,定期推荐阅读书目,畅谈读书心得,丰富教师的人文底蕴;三是成立“名师工作室”,聚焦课堂,深度研讨,培育特色教师、品牌教师,锻造教学风格;四是指导论文写作,帮助广大教师进行成果表达。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合理规划,梯队发展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学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大批新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提升,由集团学校交流来的教师一时还不能适应学校的教研需求。针对问题,我们在实行全员培训的同时,将学科教师按照不同层次划分成3个梯队,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和发展目标,由学校教师发展部定期进行考核,促进每一位教师在不同层次上实现自我个性化的成长和最大化的发展。

二、创新教研方式。追求教研活动的高质量

随着部编教材的全面启用,各种至上而下的培训繁多,但最终还是要落到学校层面和广大教师身上。所以,在充分领会上级要求和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之下,我校扎实做好校本教研,确保学科育人价值的根本实现。

(一)完善机制,整体联动

制度是秩序的保证,也是质量的保证。为了确保校本教研有序高效,学校出台了具体的校本研修制度,实行“四定”和“420”制度。“四定”制度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定内容;“420”制度即将每次教研活动时长设定为80分钟,划分为4个20分钟,分别安排理论学习、中心发言、教材解读和答疑解惑4个环节。在学习内容安排上,由学校课程教学部根据学段特点统筹安排,并派出蹲点领导全程参与,督促指导,做到科学有序,整体联动,使得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载体,质量为上

1.强化专题研究。为了提高日常研究的质量,逐步提升教师的研究力,重点突出专题研究的引领作用,努力使日常研究专题化、专题研究日常化,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真实、平实地进行课堂实践。同时,各年级根据学段特点相应开展大专题下的小专题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各年级从本年级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4大板块形成了年级层面的研究成果,学校再组织各年级进行汇报交流,协调统筹前后年级之间目标的前移后续与关联递进。

2.变革研讨方式。在教学研讨环节,改变了过去敞开式、漫谈式的评课形式。以小組或年级为单位,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教师的课堂推进与应答、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质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4个维度展开研讨。小组间进行分工合作,并定期轮换,使得评课有方向、有重心,也有了质量。经过几轮轮换,每位学科教师都能够从不同的维度进行评课,学会了从整体上去审视和把握一节课,悄悄地改变着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

(三)团队合作,聚力前行

根据学科教师的年龄结构和能力差异,我们提出“团队合作,协同成长”的发展策略。在学校层面,兼顾各方因素,合理配置各教研组的师资力量;在教研组内,提倡再成立“小小组”,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合作成为教研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日常形态。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更让他们在团队的集体教研中进行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这已成为我校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被外界赞誉为“一附小现象”。

三、聚焦课堂变革,重塑课堂教学的新样态

教研活动必须指向教学,能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抓住发展的重要契机,在传承的基础上敢于创新,以变革的勇气打造课堂教学的新样态,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对师生生命的成长价值。

(一)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作为全国“生命·实践”教育学合作学校,我们组织学科教师读懂读透“新基础教育”相关理论,定期进行学习交流,促进理论学习的内化与深化,并注重在日常教学中的转化。部编教材全面启动以来,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功能,加强对全体学科教师专业理论和学科素养的学习培训,让他们听到课改最前沿的信息,与时俱进,更新理念。

(二)课堂实践,扎实推进

课堂是检验教研成效的试金石,以教研变革推动课堂变革是我们的行动方式,打造“高质量、有温度”的课堂,实现学生课堂自主、灵动、高效学习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1.形成教学新常规。学生的学习习惯关乎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坚持教学常规检查,定期对早读、书写等习惯进行检查和反馈,学期中分别进行早读课观摩,举行优秀作业展览,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根据学生的早读状态、课前准备、课堂参与、作业书写等习惯养成,评比“教学常规标杆班级”,纳入教师的教学常规考核。

2.抓好日常研究课。部编教材启用以来,我们着力抓好年级层面的“常规考核课”、班级层面的“日常课”。两个层面的日常实践均聚焦“双线组元,三位一体”教学要求,促使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中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关注学生的发展,从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验证、研讨、调适和完善我们制定的目标体系。

3.开展“三杯一场”活动。“三杯”是指面向工作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的“希望杯”教学竞赛、面向工作三年以上教师的“创新杯”教学竞赛和体现集体智慧的“协作杯”教学竞赛。“一场”是指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的“说、上、评”教学演练场活动。这项活动旨在搭建平台,帮助新教师尽早入门、胜任工作,鼓励已经入门的教师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形成风格,促进教研组发挥群体力量,深化教学研究。

4.打造精品课例。依托教学演练场开展不同年级相关知识领域的教学典型课例研讨,组织“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借助学校“创新杯”和“协作杯”教学竞赛,指定课型,在状态剖析、研读学习、课堂探索的基础上,立足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课标要求,注重横向关联、纵向递进,形成了景物类、写人类等50多节阅读教学精品课例。其中,既有同一单元连续课时的关联递进研究,也有不同年级间相关联的课的递进研究,形成了一条“细化目标—实践验证—交流互补—修订完善”的实践路径。

(三)活动推进,借力生长

在抓好日常校本教研的同时,我们主动承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并鼓励广大教师积極参赛,促进学科教研水平的整体提升,带动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保证活动的高质量呈现及参赛教师的高水平展示,学校除了在政策上给予保障之外,还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指导团队。近年来,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快速成长,学校的内涵品质和外在声誉也不断提升。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学校共荣获“部级优课”104节,获得江苏省“五连冠”,3次蝉联全国第一。

校本教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推动了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坚定信心,坚持走下去。

猜你喜欢

校本化部编教材教师队伍建设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教学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