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问题链设计,促进师生深度交流

2020-11-09许滨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4期
关键词:活跃课堂问题链优化设计

许滨

摘 要:教师课堂提问能够激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自主学习者。而一连串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深思,促进师生深度交流,从而让学生的知识点学习记忆得更为深刻。针对课堂问题链的优化设计做出探讨,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迪。

关键词:问题链;优化设计;活跃课堂;深度交流

一般而言,針对初中数学知识抽象、数学课堂枯燥等问题,数学教师在授课的开始提问都是为了激起学生对本堂课数学知识点学习的兴趣;而在课中提问,可以避免学生由于长时间注意力集中而引发精神疲劳造成课堂“走神儿”,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状态;知识点学习后的提问,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是学生主动求知的阶段,因此,教师要在这个阶段设计好课堂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增强学生强烈求知的欲望,促进师生深度交流,让学生的知识点学习记忆更为深刻,从而让教学课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链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链时,要把问题链当作课堂知识重点部分的“连接线”,用来连教师、学生和课堂知识的重点部分。学生通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链进行深度思考,从而解答问题或向教师提出知识重点的课堂疑惑,教师对学生的疑惑给予指导,并与学生深度交流,从而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关系如图1)

二、问题链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课堂问题链,还要起到激起学生探索主动性的作用,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前设计课堂问题链时,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启迪,再通过师生深度交流探讨课堂问题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准备一根等长的细铁丝,并向学生提问:“用细铁丝做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唯一的吗?”学生A回答:“唯一,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铁丝长度一定时,做出的正方形是唯一的。”学生B回答:“不唯一,题目没有说要把铁丝全部用完,所以不唯一。”师:“如果要求铁丝全部用完呢?”生:“唯一。”师:“若全部用完的情况下,做一个长方形呢?”生:“不唯一。”师:“长方形相邻两边长分别设为x和y,那么x和y的数量关系如何表示?”生:“x+y=10。”师:“正方形的两个邻边也可以用x+y=10表示,为什么正方形就唯一呢?”生:“正方形相邻两边相等,还满足x=y。”师:“如果长方形的两个邻边满足3∶2的比例关系,此时的长方形唯一吗?”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到本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堂问题链的一个特性就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更要耐心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让学生的思考更有深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问题链设计要有坡度

课堂问题链的难易程度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课前设计问题链时通常都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落点”。低起点,可以激起学生参与课堂问题探讨的主动性;多层次,全班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活跃课堂氛围;高落点,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促进师生深度交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点教学时,要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设计问题链。既要避免学生轻而易举地解答问题,又要防止问题过难,学生回答不上来,课堂氛围沉闷的情况。

例如:“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内容,如图所示,图中有几条射线?

教师第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思考了很长时间,没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点名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但是学生考虑问题不周全,回答都不正确。课堂出现这样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问题链设计得不合理,问题过难,学生回答不上来,不仅没有起到问题链的作用,还浪费了不少课堂教学时间。

课堂问题链是需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智慧和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才能设计出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教材重点为核心,多设计一些可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链,注意问题链的难易程度,这样,“问题链”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师生深度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丁燕.初中数学“问题串”教学的现状探讨[J].江西教育,2016(24):21-22.

[2]李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学周刊,2015,1(24):239.

猜你喜欢

活跃课堂问题链优化设计
浅析如何改变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被动状态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