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

2020-11-09顾宗菊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4期
关键词:田径训练训练量体育教学

顾宗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当前,体育是衡量国家及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对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发挥着巨大价值。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学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劳逸结合、全面发展,进而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塑造健强的体魄。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可以为祖国体育事业选拔并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也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展开探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关键词: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体育人才;训练量

一、初中田径训练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深化,人们对体育的重視度显著提高。田径运动从国际赛场走上学校跑道,为田径选手的选拔及输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然而田径训练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大致来说有以下几种。

1.经济条件的限制

教育对经济有促进作用,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教育需要经济的支撑,进而反哺经济发展。当前,初中体育田径运动教学活动资金紧张,多为政府给予少量资金,造成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进而影响课程设置,使教学方法、内容等得不到优化及创新,制约着田径运动的发展和速度,不能有效提升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影响人才培养[2]。

2.对田径运动的重视度较低

受应试教育长期影响,初中教学中仍存在着轻体育、重笔试的教学观念[3]。学校、家庭都把笔试考试当作通向成功的唯一通道,将应试教育变成了自己和孩子的枷锁,缺乏对体育事业的认知,将体育教育孤立,田径运动训练更无从谈起。且初中教育受家庭教育影响较大,而家庭教育受社会影响较大,呈现得并不良性,普遍不赞同学生把心思、精力、时间花在体育运动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潜能的开发,进而将田径运动等一巴掌拍死。

3.师资力量薄弱

初中体育运动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且缺编少编现象较严重,加之对田径训练的重视度较低,进而造成田径训练课程较少,甚至没有[4]。同时,从事田径训练教学的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理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共谋发展,在安逸中得过且过,造成田径训练无从开展。

4.教学资源匮乏

田径训练是由竞走、跑、跳跃、投掷以及由跑、跳、跃、投掷的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项目较多,对场地及跑道的要求都很高,而初中体育教学中训练场地较少、跑道较短、跑道不科学规范,部分农村地区甚至没有田径场地。教学资源匮乏,硬件设备不达标,会影响田径教学的有效开展,一旦提高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容易导致学生受伤。

5.田径赛事较少

初中阶段,组织本校春秋运动会或多组织学生代表本校参加县级运动会,缺少大型体育赛事、田径赛事,造成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知较低,对田径运动的学习浓度较低,导致田径训练的开展被动、空泛。

二、影响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主要因素

1.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问题愈发凸显,人们的饮食结构、思维模式都受到了影响,进而使人们的健康意识、价值观念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当前,我国人民开始重视健康、热爱体育运动,但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时,热爱体育事业以及关注田径运动仍显得苍白无力。因而大环境下田径运动整体水平偏低,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度较低,形不成热潮,从而影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出现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

2.教学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学生对田径训练的认知几乎全部来自教师。学生对田径训练认知不足,不了解田径运动的基础知识训练技巧及注意事项,很容易形成挫败感,且训练时容易受伤。教师如果在知识建构或训练事项上存在缺陷,会影响制订训练计划、规定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进而达不到预期训练效果,还会因差异性的训练强度导致学生出现机体机能不适、运动拉伤。

3.家庭因素

有人说5+2=0,可见,家庭教育对校园教育多么重要[5]。当前家庭教育思想还尚未从应试教育的思维固化中挣脱出来,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比起孩子的生命、健康、幸福,显然,让学生苦学是不正确的,在背离学生身心自然发展的同时,也与新课改的要求、宗旨背道而驰,且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家长应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支持学生进行田径训练及自我训练,进而使学生健康成长。

三、如何提高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1.提高社会、家庭对田径运动的认知度

将体育精神及体育意识根植人心,形成体育热的思潮,用社会的力量、经济推动教学的发展,如开展马拉松赛跑等。体育教学工作者组建田径运动小组,招募志愿者,将健康意识、体育精神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传达给人们,与相关组织部门协商,开展田径运动赛事,号召人们踊跃参加。初中教育受家庭教育影响较大,一旦家庭教育对体育(田径)教学出现偏驳,必然重创学生对体育(田径)的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教师的教学自信心,导致田径训练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田径运动涉及四十多项运动,可以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强化身体的各种功能(免疫功能、代谢功能等)。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创造、工作,才能更好地去爱、去生活。田径运动可以传达给人们健康精神,让人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还可以传达给人们体育精神,形成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毅力。同时,成为一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可以为国争光,为祖国的体育事业添砖加瓦,肩负着崇高的国家使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此,教育工作者应呼吁社会、家庭、学生重视并支持田径运动,为田径运动呐喊助威。

2.强化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

教师应克服当前教学困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教学实际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及方法,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借助社会力量及学校力量,并引导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阅读、合理规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逐渐提高田径训练的教学质量。同时,向相关单位提出申请,增设或优化当前田径训练的教学资源,如扩大田径运动场地的规模,逐级上报,为田径训练效果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向组织申请优化师资队伍,使教学团队不断优化、更新,给在岗的教师敲响警钟,使田径运动教学得以优化、改善,促进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提高。同时,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效沟通,将有潜力、可开发的、热爱田径运动的同学输送至专业性较强的优质学府。

3.制订完善的田径训练方案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田径训练课上,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实际条件制订科学规范的训练计划,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能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促进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知识及技巧,保证预期目标的完成[6]。结合本人的任教经验,关于科学训练方案,总结出以下三点内容:(1)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整文化课和体育课的课程数量和时间,在不影响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情况下,适当安排田径训练课程,确保学生既能摄入知识,又不失田径运动的热情,劳逸结合。(2)教师应向优秀单位及个人学习,丰富自身头脑,提升自身的田径储备水平及专业素养,让自己能胜任该课程,不断完善田径训练体系。在田径训练教学中,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制订出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平衡,教会学生田径跑步技巧和提升速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田径成绩。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发性地寻求田径训练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7]。(3)严格按规范执行田径训练计划,保证教学质量。

4.促进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平衡

初中阶段正值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8]。在开展田径训练教学时,教师应依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握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如果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过大,学生的神经系统会出现疲劳,使其潜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甚至受伤,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及教学质量均产生不利影响。只有确保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达到相互平衡的状态,在保证训练目标按时完成的基础上,开展力量、速度和身体协调性等专项训练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田径技能。在开展专项训练活动及田径技能训练时,依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调整训练强度及难度,从实际出发,以适宜学生的身体发展及成长,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育素质及田径技能[9]。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中,要结合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等各方因素,针对当前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个击破,才能提高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本文对其总结性建议有:提高社会、家庭对田径运动的认知度;强化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定完善的田径训练方案;保证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平衡,才能提升学生的田径技能,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金福齐.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5):41-42.

[2]李锦,朱桐辉.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58-59.

[3]卢晶.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及相应对策[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4):124-125.

[4]王守龙.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235-236.

[5]盘家禄.中小学生5+2=0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19-20.

[6]孙运波,刘家党.初中体育教学中关于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研究[J].体育风尚,2018(5):80.

[7]李传举,蒋聪.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36):247.

[8]袁亚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身心成长的引导策略[J].情感读本,2018(18).

[9]张勇辉.基于初中生个体特點的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开发与实践研究[J].田径,2019(2):61.

猜你喜欢

田径训练训练量体育教学
浅析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中学田径训练模式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