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2020-11-09葛宜强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学业高中语文

葛宜强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是指从具体的学情和教情出发,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为基础,确定教学目标,设定学生语文学习任务,组织安排学生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评价,以达到有效教学的计划过程。

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方式有新的变化

2018年正式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必然会成为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与指南针。然而,当面对高考的压力时,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会回到他们早已习惯的应试教学模式中:题海战术、反复训练。沒有课堂的改变,就没有课程的改革。要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就有必要对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设计进行重新思考。

高中语文新课程由三类课程组成——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为18个学习任务群。每一项任务群对教师都是一个挑战,一场中学语文教学的变革已经到来,转变教学方式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基本任务。在这种变革面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充分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随时适应教学的变化要求。

随着新课程向纵深发展,教学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它需要在教学理念的支持下开展有效教学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必然要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为基础。“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就是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范式。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关系,见图1。

二、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顺应了新课程实施的变化

“立德树人”是各门课程的共同目标。要真正达成立德树人这个居于根本地位的教育目标,就必须真正落实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从各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出发,经由各自的途径把人的培养落到实处。为此,学校教育中要把连接课标和学生这两头的事情做好,主要的抓手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要抓好两头——学生真实学情的现实起点和课程标准规定的育人目标的理想终点——的连接,在起点和终点之间为学生架设两座桥梁:一是教学内容,这是关乎“教什么”的问题;二是学习方式,这是关乎“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每一堂课应该思考的两个基本问题。这两个问题是教学设计的中心。

为了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并规定了“学业质量”与“学业质量水平”。它们由三个维度构成。维度一,高中语文素养构成的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以及与之相应的课程目标的12条描述的关键要点。维度二,由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构成的语文活动。维度三,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构成的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水平阶梯。这样,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从学生学习的立场上规定了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程度,同时也就为广大教师指引了“教什么”和“怎么教”。依托学业质量标准中不同等级的质量水平描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特征去把握学生学情,确定学习目标,设计课堂教学,其背后的理念是教师以学科素养为核心,在把握文本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设计指向学生素养形成的教学设计,有效保障学生的高品质学习。

三、基于学业质量标准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平稳过渡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现实问题——旧教材,新要求。以江苏省为例,在用的高中语文教材还是原先的苏教版,不能说旧教材不好,但与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并不配套,确是不争的事实。怎样用旧教材教,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就成了教师可能的依据(不得不说现实中还有不少老师把自己的经验当成使用教材的依据)。用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作为教学设计中的目标依据,作为选择、组织教学资源的准绳,明确用旧教材“教什么”,需要教师将教学评价标准放在教材使用之前。而这种将评价(学业成就表现水平)前置的设计思维有助于纠正应试教学行为,促进课标理念在实践中的落地生根,有利于教学真正地提升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业质量的新要求代表了教学范式的转变。基于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选择教学内容和活动,所选的内容和活动将允许学生展示在某条标准上的能力,而不是在某个内容或活动上的能力,这对教学设计来说,代表了一个巨大的范式转型。当教师使用基于标准的表现性评价时,学生的学习会更好地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这样,基于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设计语文教学,可以强化学业质量标准对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与学的深度与广度,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把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改变和学习品质的提升作为根本任务,促使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更加关注育人目的,在日常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语文教学观念,从而把新课标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的愿望落到实处,实现语文教学方式的平稳转变。

四、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范式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应从学业质量标准对教学设计的指引作用入手,以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体现着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设定与选择上的国家意志。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既然以学业质量标准为基础性依据,那么,首要工作就在于准确把握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

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水平从学生学习的立场出发,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给教师和学生一个明明白白的“标准”——不只是学科内容要求,还包括表现标准。为了准确把握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教师要学会分解它。

首先是确认不同学段、不同水平上的高中语文学业质量的关键表现。这需要分解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水平各层级、各方面的内容。特定学段的学生在语文学科素养上的表现维度和水平特征是什么?学生哪些学习表现或行为可以作为评价依据?什么样的任务或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表现愿望?学生解决任务需要调用哪些学科知识,最终反映在什么样的学习成果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首先研读高中语文课程质量标准,然后系统设计。

分解的过程与方法,遵循这样的基本程序:1.确定学生的学段以及他们应养成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水平层级;2.正确找出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应知”和“应做”的关键术语;3.分析这些术语的语文教育含义和相互关系;4.确定内容标准中所表达的核心观念;5.明确学生完成具体学业后应达到的表现,特别是其中包含的关键表现;6.明确教师教学中所需要解决的基本教学问题等环节。

在分解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水平各层级、各方面的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实践。从“语文课程标准结构关系图”(见图1)可以看出,语文课程内容、目标已经有相应的规定,但是那些内容和目标表述是总纲性质的,不像学业质量标准那么具体地区分层次(层级)。因此,学业质量标准既从语文学习活动及其结果与水平方面引导设计,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方面规范教学设计。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教师的教学如何结合学科内容,为学生设计怎样的学习任务,将传统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行为表现,借助能让学生“做”(即语文活动)的真实情境,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表现提供“舞台”,以此为支点支撑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成为基于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水平的教学设计的难点。当然,这也是教师个体在语文课程标准框架下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作用的有限空间。具体而言,主要参照这些问题设计:1.怎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能有效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2.什么样的方法、顺序能使该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最吸引人;3.为了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表现,需要在课堂环节、呈现、对话、指导上做出怎样的预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语文实践活动”指的是学生可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各种活动,但其最终指向应该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三类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即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具体的设计程序规范可以划分出三个阶段,简称三段式设计法。第一阶段,定起点。在分解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学段对应的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分析学情,找出学生学习现状与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的差距,确定教学的起点。第二阶段,定活动。依托各该学段对应的高中语文学业质量表现中的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的设定,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语文实践活动及其具体情境与样式,落实对应的学习内容,预设教学流程、教学组织方式、媒体运用等要素。第三阶段,定评价。依据前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保证“教——学——评”一致,提升教学有效性。

为了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都能实现向新课程的平稳过渡,最后,再从具体的教学设计实践及其实施中确定教、学双方的“行为差距”。就教师而言,主要是确认其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的适切性,发现教学设计在系统性、程序性等方面内容的合理之处以及可改进之处;就学生而言,主要是确认其学业表现是否达成学业质量标准规定的水平,其学习行为存在什么可改进之处。这一环节,就学生来说,重点指向其成就表现,更强调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达到的状态或结果——也就是学生在经历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后知道什么或能够做什么。例如,“能发现语言运用中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并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予以纠正”。这就更强调学生学习结果的可见性。就教师来说,重点指向其教学设计能否体现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是否允许学生在相对广阔的空间比较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学习表现,促进其学业质量提升。反思“行为差距”,为教师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提供条件。

五、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特点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基于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其特点从设计依据、设计目的、设计内容重点、设计方式等四项要素上具体表现出来。

先看教学设计的依据。依据教材、文本、学情是两类设计共同的要求,但基于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更强调教学设计的“法定”依据,体现国家意志。

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科学、有效的教学,但基于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更强调其服务于学生学习和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不是为了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而是为了鼓励学生可见地发展。

设计的内容重点有更大的不同。虽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是共性的设计内容,但基于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更强调目标引领,将目标前置于教学实施之前,而不是目标达成于教学实施之后;教学内容也不只是文本或者教材,而更着眼于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方面的具体语文活动,突出语文实践性,强调语文学习层级性,体现不同学段的不同水平要求;教学方式选择更是要放弃教师中心立场,着眼于有利于学生学习主體地位的发挥,使情境、任务、语文活动的一体化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设计方式上,都要在教学实施之前预设;但是,基于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却强调它的动态调整——随着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而不断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贯穿于实施的过程之中。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的情况下,其他教学设计内容,像教学流程、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等都可以改变,只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就行。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其实质是基于学习的教学设计。它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如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一个支架,告诉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怎样程度。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依托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区分不同的学业质量水平,不同的课程结构组分、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学习质量水平要求。依托不同学业质量水平设计教学,体现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层级性和可见性。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依托不同学段、不同内容、不同水平的语文学业质量表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以避免高一教学高三化的应试教育弊端,给学生可见的、可感知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师实施核心素养课标提供具体的教学实践抓手,促进语文教学向核心素养目标教学的平稳过渡。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学会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828A21J2)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江苏宿迁市马陵中学]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学业高中语文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关于涉外护理质量标准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