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育在少先队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09陈叙龙张晖
陈叙龙 张晖
[摘 要]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对少年儿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新的形势下体验式教育在少先队活动中的应用十分必要,从政府、学校、家长、社区几个维度分析都具有可行性,因此,该文作者就体验式教育在少先队活动中应用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体验式教育;少先队活动;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02[收稿日期] 2020-04-10
近年来,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意识的教育从传统的“集体灌溉”逐渐转向“体验渗透”的模式,这恰巧契合习总书记在少先队成立70周年之际的贺信要求:少先队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尊重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体现少先队的实践体验特色,为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不断提高少先队工作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1.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育源于库尔特·汉恩在他的外展式训练学校中提升参与者生存能力和交际能力、改善人格和心理素质的一种活动[1]。本文谈到的体验式教育是少先队辅导员要根据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特征,设计少先队活动情境,让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反思,通过外力因素引导儿童形成个人思想道德品质,使其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活动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灵魂,是少先队组织团结和教育少年儿童的主要途径。少先队活动是大队、中队或是小队开展的一系列有益于德智发展的活动,其活动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分为组织活动、公益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活动旨在激发儿童乐观向上、健康成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理论依据。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学生必须参与体验才能有生存空间,他的实用主义理论流派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校在课程计划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必须建立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上;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基本观点是: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探索事务如何运作的好奇心,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促进儿童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二、少先队活动中开展体验式教育的必要性
1.新形势下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多元文化相互渗透,西方为首的霸权主义宣扬所谓的自由民主,民粹主义思想也不断蔓延。因此,少先队更应该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开展适应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团队活动,培养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情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做好准备。
2.少先队活动环境具有差异。不同地域的少先队组织开展活动会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国东西部教育环境以及城市与乡镇的活动环境都有差异。为了实现同一个教育目的,少先队组织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社会习俗、地方特色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
3.少先队群体个性心理特征区别大。少先队员由于年龄不一,家庭教育差异以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儿童在个性、心理特征上都有差异。体验式教育的方式可以让同学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解决上述因素带来的困扰,好的体验教育活动会让每一个孩子有自己的内心感悟,在活动中学会分析,在体验中有内心感悟,在感悟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少先队组织开展体验式教育的可行性
1.政府倡导学校开展体验式教育。自1999年开始,全国少工委在第四次少代会报告中提出推行少先队要开展课程改革,在实践体验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000年共青团中央又针对青少年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体验教育”这一科学命题;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人是富有生命力的个体,倡导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赋予课堂生命力;2010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各地方政府倾力打造红色文化体验馆,免费开放反腐倡廉教育实践基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拨款鼓励中小学修建各类实训室、体验馆、虚拟仿真实验室,建立校外学生教育实践基地。这充分说明政府对中小学开展体验式教育给予了政策支持和硬件建设。
2.学校具备开展体验式教育的基础。当前中小学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凸显,各学校领导班子中有专门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校园文化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少先队系列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因此,学校围绕校园文化品牌在社团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评价机制、经费和场地保障为开展体验式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3.家长期待开展体验式教育。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电视台也频频邀请明星家长携子女参加《爸爸去哪儿》和《妈妈是超人》之类的综艺节目,节目中父母和孩子在互动中培养了亲子关系,活动后有体验反思。南京师范大学殷飞副教授在研究文章中指出家长同孩子一起游[2],根据他的调研统计结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家长都愿意参加体验式的亲子活动。
4.社区配合开展体验式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本来就是同一个学习圈,对青少年成长都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因此社区愿意同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成都市青羊区就开展了五位一体的學校社区教育融合发展模式,学校和社区在知识培训、生活保健、体育锻炼、健康教育、休闲娱乐五个方面资源共享,共建了11个市民校园学习体验中心[3]。据笔者了解各街道办、社区都在不同程度加强校社合作开展学生实践活动。
四、体验式教育在少先队活动中应用的建议
1.提升少先队辅导员职业素养。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员,辅导员素质会对少先队活动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提升少先队各级辅导员的职业素养。首先学校在配备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时要选政治强、纪律严、业务精、作风正的老师担任。其次要加强辅导员的培训、考核,并且要力争为辅导员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出台职称评审或是绩效考核的相关政策,调动辅导员用心研究体验式教育在少先队活动中的应用,发挥少先队的政治功能。
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要搭建少先队辅导员交流学习的平台,建立名师工作室,成立互帮小组,开展课题研究。让辅导员隊伍工作有阵地、有资金、有制度保障,方可有高水平少先队活动案例。
2.创新少先队体验活动内容。少先队活动要收到实效,重点在让少先队员头脑“活”起来、身体“动”起来,因此活动的趣味性、创新性必不可少。首先,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提炼学校文化品牌,让大大小小的少先队活动主题鲜明,各层次活动既有其独立性又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体系。例如滑县新区实验小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融入到校歌里,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体验教育的过程中[4]。
3.丰富少先队体验活动载体。少先队活动分为大队活动、中队活动和小队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名师工作室、课外兴趣小组、校外实践基地、升旗仪式、节假日和纪念日活动等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把少先队活动和学校其他教育活动融合,形成全面、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例如安龙县招提第一小学校大队部举行升旗仪式前各个中队有国旗知识竞赛,活动中大队委有国旗下的演讲,活动后有感想交流等中队活动,分工合作的体验教育加强了对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再如温江光华实验小学科技课程中开展疫情防控知识短视频比赛,让孩子们关注时事、关心他人。还有温江实验学校在卓雅校园文化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开发校本教材,申报教改课题,让社区、家庭都参与其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体系。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为主体的政治性组织,少先队活动是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少先队开展体验式教育活动时应以少年儿童生活为基础,兼顾少先队员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社会和把握自己,形成道德实践和自我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黄衍.体验式教育的原理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郑金洲.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52-155.
[3]郭旭.以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的少先队文化研究—探索农村少先队活动文化建设[J].华夏教师,2019,(14):78-79.
[4]郑心慰.基于建构主义德育方法的少先队活动反思[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8,(04):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