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在缺铁性贫血病人护理中效果体会

2020-11-09郭静静高洁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0期
关键词:饮食干预缺铁性贫血效果

郭静静 高洁

【摘 要】目的: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在缺铁性贫血病人护理中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划分方式将106例于2018、11-2019、11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分成對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分别是75.47%和94.34%,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分别是81.12%和96.2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外周血红细胞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铁性贫血病人采用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贫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针对性健康教育;饮食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0--02

缺铁性贫血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下降、智能发育受限等,对患者造成了严重不利的影响,需要尽早进行干预。由于缺铁性贫血与患者保健意识以及饮食习惯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还需要配合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提高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患者合理膳食[1]。为进一步探究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在缺铁性贫血病人护理中效果,本文选取了2018、11-2019、11期间收治的10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10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病例选取的时间为2018、11-2019、11期间,使用随机划分方式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33例,年龄16-74岁,平均(49.54±8.54)岁;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30例,年龄17-77岁,平均(49.34±8.45)岁。2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确诊为缺铁性贫血;(2)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符合伦理会要求。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其他原因造成的贫血患者;(2)对护理干预接受度不高患者以及不配合研究患者;(3)有沟通障碍患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详细如下:(1)针对性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指导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讲述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原因、临床表现以及危害,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2)饮食干预。教授患者正确的饮食观念,促使患者合理膳食,在此基础上,嘱咐患者增加对铁、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摄入量,同时向患者介绍含铁元素、蛋白质以及维生素C比较多的食物。另外,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烹调食物,避免食物当中的营养元素由于不当烹调方式而流失。

1.4 观察项目和评价标准(1)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总分100分,85分表示对健康知识知晓。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问卷,总分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的软件为SPSS22.0,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对比分析

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1 两组护理后血红蛋白、外周血红细胞水平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分别为(80.56±8.23)g/L和(80.76±8.86)g/L,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0.437,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分别为(128.63±12.70)g/L和(100.77±12.17)g/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6.423,P<0.05;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水平分别为(2.45±0.23)1012/L和(2.44±0.21)1012/L,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0.422,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水平分别为(3.66±0.25)1012/L和(2.79±0.32)1012/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6.311,P<0.05。

3 讨论

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来说,通过针对性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自己疾病的了解程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养成正确的生活饮食习惯。另外再配合饮食护理干预,就可以帮助患者从食物当中摄取更多的铁元素、蛋白质以及维生素,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石艳伟[2]在相关课题当中的研究结果中指出,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是有效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96.0%,本文的研究结果与此基础一致,知晓率为96.23%,这就说明对患者增加针对性健康教育是有效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外周血红细胞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可以将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在临床上推广。

综上所述,对缺铁性贫血病人采用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贫血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李露露,王爱霞.精细化营养管理健康圈在缺铁性贫血患儿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8,16(18):2225-2227.

石艳伟.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对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15):1396-1397.

猜你喜欢

饮食干预缺铁性贫血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饮食干预结合硫酸镁静脉给药治疗妊娠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乳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小儿缺铁性贫血原因及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