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视角明结构 一双慧眼看贾府
2020-11-09赵育亮
赵育亮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点文章。文题交代了所写的主要人物:林黛玉,所写的主要事件:进贾府。主要内容写了林黛王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她的目睹、耳闻和内心感受,不仅为我们介绍了贾府中的一些重要人物,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贾府的概貌,实际上是为整个《红楼梦》故事的发展拉开了帷幕。课文情节结构可以用三个动词概括:“进”“见”“住”。即: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见众人,林黛玉住碧纱橱。文章将纷繁的头绪、众多的人物、复杂的环境,表述得井井有条、眉目清楚、繁简得当,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效果,正是由于作者巧妙恰当地选择了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的叙述视角来看人看事。
从林黛玉的角度展开叙述,记述了林黛玉的行踪,展示了林黛玉的心理世界,对于贾府环境及其若干人物,作者常常不置一词,而主要通过黛玉的眼睛去观察,通过黛玉的内心去体会、理解,再把林黛玉眼中、心中的人物与环境显现出来,我们通过林黛玉的视角,窥视了她未来的生活环境:贾府及人物。我们随着黛玉的脚步走,借助黛玉的眼睛观察,虽然处所多,场面多,人物多,但我们并不感到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一、进贾府——气派奢华,等级森严
林黛玉初入贾府,对贾府有一种陌生感,充满了好奇。哪个新来乍到的人不是非常留意关注周围的环境呢?假如同样的内容从作者的全知角度去叙述,可能会让读者生厌,而通过其中人物的眼睛,就让人觉得是理所当然了。避免了作者直接介绍人物时由于全知全能,而不易把握分寸的弱点,为后面人物性格的展示与发展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1.外观内饰,气派豪奢
(1)外观宏伟气派
林黛玉“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两府正门之上均有“敕造”字样,暗示了主人位高权重、声名显赫。门口都“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黛玉由西角门“进了垂花门,两边是超手游廊,正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风。转过屏风,小小三间厅房,厅后便是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雀鸟。”
大舅贾赦所居宁国府又是一番景致:“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房、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那边的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好。”
二舅贾政家好似迷宫,“只见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来。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走过一座东西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门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各处不同。”
(2)陳设极尽奢华
贾政的内室,又见“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多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錾金彝,一边是玻璃盆。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圈椅。又有一副对联,乃是乌木联牌镶着錾金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是: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王夫人的“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毯,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摆着文王鼎,鼎旁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摆着汝窑美人觚,里面插着时鲜花草。地下面西一溜四张大椅,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两边又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不必细说。”
贾府雕龙画凤的装饰、名贵奢华的陈设彰显出贾府的气派奢华。
2.繁文缛节,等级森严,各司其职
林黛玉虽是贾母的外孙女,但今天她毕竟是“客人”身份,决定她只能“不进正门,只由西角门而进”。出苦力的轿夫只有将她“抬着走了一箭之远,将转弯时便歇了轿”的资格。“四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着轿子,众婆子步下跟随。”这四人也只能“至一垂花门前落下,那小斯俱肃然退出。”林黛玉在众婆子牵引下步行一段,才看见“台阶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都笑迎上来道:“刚才老太太还念诵呢!可巧就来了。”真是侯门深似海,林黛玉见外婆,却要费这么大周章。
陪坐的贾氏三春“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束”,黛玉与她们“见礼,互相厮认,归了坐位”,贾氏三春等陪客“个个皆敛声屏气”。
最精彩的描写是晚餐:“进入后房门,已有许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方安设桌椅。”可见王夫人身份的尊贵。
座次安排煞费苦心:贾母女皇般“正面榻上独坐,两旁四张空椅”,林黛玉被王熙凤安排在左边第一张椅子坐下。黛玉以尊客身份坐左一,探春左第二,迎春坐右手第一,惜春右第二。王夫人也是在被婆婆“贾母命王夫人也坐了”才坐定。如此排位,亲疏远近一目了然。
伺候饭局者亦各司其职:“贾珠之妻李氏捧杯,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纨、凤姐立于案边布让。”
贾府规矩多,“外间伺候的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饭毕,各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王夫人在得到婆婆指示“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说话儿”后才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儿,方引李、凤二人去了。
由此可见,贾府就是等级森严的社会的缩影。
二、见众人——人物聚汇,各施演技
从人物来看,黛玉也是一个十分便利的视角。她细心敏感,善于察言观色,初进贾府,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借助了这样一双眼睛,犹如透过了显微镜或透视镜,使我们对贾府了解的更全面、透彻、深入。通过她,我们了解到贾府与其他人家的不一般,丫鬟、婆子的吃穿用度已是不凡,又有诸多的讲究。人物的特点,也逃不脱她的一双慧眼。设想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敏感之人,而是粗心迟钝的或不注意周围环境的人物,作者的笔墨一定会显得粗疏平淡,很难把日常琐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摇曳多姿,起伏跌宕,而读者也难以对贾府有个充分的认识。
1.林黛玉:人小心细
林黛玉在贾府表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智商与情商,令人瞠目结舌。她无师自通提醒自己进贾府后必须把“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当成为人处世的方针。从王熙凤放肆的笑声和外婆的品评中揣度出此人地位特殊,婉拒大舅妈邢夫人苦留吃过饭去的邀请,猜出二舅座位而坚拒落座。
晚饭时,因细心观察才未将饭后漱口的茶饮下出丑;在回答外婆问“念何书”时,她审慎回答“刚念了《四书》”,得知外婆的态度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后,回答宝玉时,机敏地改口:“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初见宝玉时,她“便吃一大惊,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口中却无一言。她的言行思虑,活脱脱刻画出一个人小心细、谨言慎行的形象。
2.王熙凤:机巧善变
王熙凤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荒诞无礼的泼辣方式亮相,一身艳俗得“恍若神妃仙子”彩绣辉煌的装束,一袭体格风骚的外表,一段泣笑转换转悲为喜的变脸绝技,几句嘘寒问暖装腔作势的话语,把一个“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变色龙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3.贾宝玉:叛逆任性
“顽劣异常,不喜读书,祖母溺爱,无人敢管”的贾宝玉,母亲视其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这个被黛玉预设的“惫懒人”,亮相时却是另一番光景。与黛玉见礼时,毫无忌讳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攀谈中,得知黛玉无字,宝玉送字“颦颦”,并煞有介事掉书袋,典自《古今人物通考》。从探春“只怕又是杜撰”的疑问中,足证宝玉杜撰是家常便饭。宝玉竟然欣欣然有喜色回答:“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太多呢!”如此离经叛道者,不愧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無双。”得知黛玉无玉时,他“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摔玉骂玉哭喊,一个“行为偏僻性乖张”的纨绔子弟形象跃然纸上。
4.贾母:外慈内狠
贾母原为“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登场时已鬓发如银。这个贾府最高统治者,既能搂着外孙女大哭起来的慈祥,在宝玉摔佩玉时,终于原形毕露搂着孙子道:“孽障。”在其眼中,生气时随便打骂下人乃是家常便饭。“伪善”,才是贾母的标签!
5.深藏不露冷酷无情的王夫人,不近人情刻薄寡恩的两舅舅
林黛玉进贾府的所见,将贾府“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各色人等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黛玉之眼,揭示出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必然结局。
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既认识了贾府及众人,也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林黛玉。
三、住碧纱橱——豪门大户,穷奢极侈
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林黛玉被王熙凤“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并锦被缎褥之类”,还享受着“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且得到“一个二等小丫头名唤鹦哥的”特殊待遇,“亦如迎春等一般,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头外,另有四五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头。”“因为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
综上所述,《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这一合适恰当的视角切入,使小说的内容表达得深入透彻,形式上达到自然完美。可以说,此叙述角度,既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又展示了各种环境,收到了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
[作者通联: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