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书法学习中的临摹与创作
2020-11-09穆范正
穆范正
【摘 要】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书法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青少年学好书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通过论述青少年书法临摹,分析青少年在书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旨在提升青少年书法临摹水平和书法创作意识,使青少年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完整准确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中国书法;临摹;创作;文化传承
2011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文件,并且明确指出: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作为一名在大学期间从事书法普及教育工作的人员,笔者切实感到国家政策的出台对于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此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书法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书法、学习书法,这其中也包括中小学生群体,学习书法这门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有一个特殊的规律——先临摹后创作。那么,书法临摹的标准和目的是什么?临摹的具体方法有哪些?青少年在书法临摹中存在哪些误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逐一进行解答、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中国书法概述
我国书法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作品。而这些书法作品成为当今青少年书法临摹的对象和创作的基础。
书法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书法的书体一直在不断演变,这使得书法艺术异彩迷人。在我国,书法包含五大书体,分别是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一般认为,字体略长、圆劲婉通的篆书是书法艺术的开端。篆书在先秦时期较为流行,而到了汉代,它的字体结构开始简化,逐步向宽扁的形态发展,形成隶书。之后,隶书书体开始向三个方向演变。第一种是隶书变草书。为了加快书写速度,人们将一些隶书字体写得很潦草,由此转变为草书。草书中,比较典型的书法作品如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陆机的《平复帖》等。第二种是隶书变楷书。楷书构字和隶书基本类似,唯独笔法和笔势有所区别。比较典型的如王羲之的《黄庭经》、钟繇的《荐季直表》等。第三种是隶书变行书。隶书在东汉晚期开始分化,形成独立书体——行书。行书到了魏晋时期逐渐成熟。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它比楷书简便、比草书易辨认,比较典型的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
二、青少年书法学习中的临摹与创作
(一)青少年书法学习中临摹的标准和目的
书法临摹的标准大体可以用两个成语表达出来:“毫无二致”和“如出一辙”。青少年想要达到这个标准,若不经一番寒彻骨,不去细抠名碑名帖中字的结构布局,不去比较分析笔画之间的种种联系的话,也只能自始至终被扣上“初学者”的这顶帽子。而青少年临摹的目的在于陶冶性情、提升书法素养、改变不良的书写习惯,且能学以致用,最终达到自主创作的目的。
(二)青少年书法临习中的方法
1.摹帖它主要有四种基本方法。
第一种是描红。即用墨笔在红色范字上描画填写,让黑压红,使黑色能覆盖吻合时为止。多用于青少年初学者。
第二种是写仿影。即将不渗水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纸蒙在范字上,按照笔顺一笔一画地去摹写,笔随形走,一般在描红基础上进行。
第三种是双钩填墨。即在用细线勾出点画边线而成的空心范字上填墨书写,使空心字变成实心字。
第四种是隔字仿写。即先仿影,每隔一个字留下一个字的空位,摹完仿影下的字后接着在空位上再写一次。
2.临帖它主要有三種基本方法。
第一种是对临。即对着名碑名帖模仿着写。对临时,可以选择分段从碑帖的开头写到结尾,写完一段后仔细把书写的内容与原贴做对比,推敲分析所出现的问题,在下一段的书写内容中如遇到与上一段相同的字且能够作出改变。也可以选择精临。一个字写完以后,找出与原字的区别,再写一遍。写的同时要注意让自己的思想完全融入该字中,努力寻找该字的独特之处,分析清楚再落笔,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由。由此一来,写下的字的一笔一画都能有所表达、有味道、有魅力。
第二种是背临。没有背临就谈不上创作,就无法使自己的书写能力有所提高。背临时,可以让碑帖上的字在大脑中形成图像,通过思维的拆分与重组,使大脑中的的图像跃然纸上。另外,也可以选一些自己认为比较常用的词语或者句子来背临。倘若有机会参加比赛或者书法交流师生座谈会,需要即兴发挥的时候,这种做法的价值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第三种是意临。意临是在背临基础上更高层次的临习,是对名碑名帖通彻地分析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主观意识与想法后的一种表现。确切地说,意临是一种创作,而这种创作需要一定的境界。这种境界是青少年书法临习者对一件事物判断分析之后产生灵感、启发的能力,而这也是建立在拥有深厚的功力和纯熟的技法之上的。因此,青少年书法临习者需下真功夫去钻研、去剖析、去感受书法的真正魅力与精髓。
总之,有效扎实的临帖是青少年书法学习的“炼金石”。历代书法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背景下创作出了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典范,青少年在临摹典范的同时应加上自己的思考,站在书家的角度去揣摩其笔法、结构和风格奥秘才能逐渐掌握古法。另外,临摹对于体味作品的内涵、传承经典尤为重要。因为作品本身涵盖了大量的人文情怀、个人理想、性情的表达以及历史文化底蕴。深入经典,传承经典,对于青少年充实精神、净化心灵、走向高雅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青少年在书法临摹时的态度、观念
学习书法有如对生活和自然的洞察与体会,这种洞察和体会要具有一定的渗透力。隶书中要求“蚕头燕尾、燕不双飞”,行书中要求“逆锋起笔、藏锋收笔、力透纸背……”,这里所谓的“逆锋”“藏锋”“力”“透”之类,对于青少年来说,几乎是无法通过个人的经验来做判断的。因此,屈从、遵循、尊重这些原则与要求是青少年必须要树立的态度。
在临摹碑帖的过程中,青少年还要学会树立观念。这种观念可以视临摹为目的、为手段、为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总之,青少年要有一定的倾向性,并在这种倾向性中培养一定的自我反省、自我更新的能力,学会通过转化加工和多元的视角来处理临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利因素,从而得到一些新的感悟。
(四)青少年在书法临摹中存在的几大误区
第一大误区:认为临摹前不用分析形式。这种观点当然是不对的。临摹需要注重一定的形式分析,这对名家碑帖中字的用笔用墨、空间构成的把握尤为重要。例如,文体优美、遣词精彩的汉代隶书《西狭颂》中有一句:动顺经古,先之以博爱,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字字斟酌后,通过其笔墨之法和空间构成的揣摩可以看出这段文字所呈现出来的用笔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字的空间构成关系到每一点、每一画的结合方式,空间构成的核心在于字的实际造型元素、立体浮现感、各个部分的衔接方式等一系列的应用效果。青少年在临摹过程中,了解并逐步掌握字的空间构成,观察并思考其存在的合理性十分有必要。青少年需要多去思考、多去总结,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慢慢形成自身对于字的把控能力。另外,在学习揣摩名家书风的同时,需要着重对一到两种技法与风格进行细抠,形成独立的元素,再通过反复地临摹、反复地捕捉与体会笔画之间的艺术情态。随着时间的沉淀,行笔的快慢结合与起伏节律将逐渐变为个人的习惯与潜意识,形成挥洒笔墨时的一种神韵。
第二大误区:觉得别人能在书法的临摹中有所突破是天赋使然。这种想法过于绝对。学习书法,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更重要。中国书法家李明老师说过:书法学习的道路既漫长又艰辛。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书法学习也不例外。它需要时间、汗水的磨砺,初学书法的青少年要超越自己,学会给自己定目标,目标定下后,就需要不断地反思与实践,花大量时间去打磨与领悟,还要进行大量的笔法、技法基本功的积累以及修养的积累。
第三大误区:觉得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找一名资深的书法老师没有必要,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机遇的铺垫和教师的指点是尤为重要的。机遇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而教师的指点能帮我们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纠正我们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存在的错误。
第四大误区:认为只需要学习书法的理论知识,基本功扎实了,书法水平自然而然就会提高。恰恰相反,没有实战经验的积累是很难提升书法水平的。当我们参加了大型的书法比赛,发现所学的东西发挥不出来,无法透彻地理解需要上交作品的要求。即使完成了作品,其一笔一画中也体现不出来个人风格与态度,表达不出作品的内涵。细节服从于主旨,理论结合于实践。只有沉淀下来,多参加比赛,多与同级别甚至高一级别的参赛选手们交流取经,汲取他人身上的长处来充实自己,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五)青少年学习书法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青少年易忽视书法教师的能力和素质。青少年在书法临摹与创作中会受到教师教学能力、素质以及自身心理特征、学习习惯和学习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青少年的观察力和创作力。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有高低之分,教学的侧重点也各不一样。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告知青少年要注重用笔的一些技巧,却没有告知青少年要注意观察字体的结构、字形之间的揖让避就。青少年的书法学习处于临摹初期,需要一步步对照着原贴做精准临摹,才能打好书法学习的基础。因而,此时是有必要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进行筛查和审视的。
青少年未形成良好的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书法讲究“字外功”和“字内功”。青少年学习之初不太能理解书法临摹范本,不注重字与字之间的起承、连接、呼应,只在意字体的显性特征,未挖掘其本质内容,难以猜透书法家的意图和思路,就很难产生联想。当他们看到不一样的书法线条后,会误以为是毛笔上的墨水量引起,未考虑到线条枯润、书写速度与书法线条之间的关联。同时,一些青少年无法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事物,一旦周围发生一些事便会被吸引。而临摹本身就是枯燥无味的,很多青少年难以坚持。有一些青少年性格内向,在书法临摹时遇到问题后不愿意告知教师和同学,这样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对今后的学习不利。
第三个问题:青少年临摹的内外部环境受限。青少年进行书法临摹和创作有两种情况,即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是青少年主动观察周边事物,并将得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工,使得主体和客体保持一致。而被动型则是青少年消极被动,不愿意主动接受信息、通过思维重组的方式将信息数据加工归为己用。学习书法,青少年的主观意愿很重要,而教学和学习期间的氛围也很关键。如果氛围不佳,青少年在学习时难以静心,旁人的行为会对其产生影响。而且,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专业课学习更为重要,让青少年学习书法也只是进行艺术培养,从而忽略了勤练多思、掌握书法技巧的重要性,致使青少年在临摹作品时比较僵硬,缺少神韵,未能理解字里行间的“精、气、神”。所以,构建正确的临摹观念和创作观念是非常关键的。倘若临摹与创作的方法不够合理,不能做好分类,那也只能与出帖无缘。
三、青少年书法临摹与创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对青少年书法临摹兴趣的培养
若青少年的书法临摹兴趣有所提升,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培养青少年的书法兴趣需要教师、家长共同努力。
在初学书法的时候,教师和家长首先需要告知他们学习书法的重要性,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然后,提醒青少年要先了解书写工具的类型及书写特征。书写工具不同,表现效果也不一样。同时也应提醒青少年先注意字的线形、线条穿插,每笔每画的衔接方式、揖让避就等一系列的应用效果,再让其慢慢通过观察、理解到模仿、表现,逐渐形成对于字体、字形的把握能力。只有掌握了习字的基本方法,才能让青少年习有所得,让他们对练好书法增添信心。
由于青少年学习时的求知欲比较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对中国书法的演进情况做分析。书法有很多流派,每个流派有着其独特的书法特征。青少年在临摹和创作时,教师要提醒他们要尽量将前人的书法技巧和经验与自己的生活实际、书写特点相结合。同时,教师在书法临摹教学时要让青少年加强对各艺术门类的学习,特别是文、史、哲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书法属于抽象艺术,注重汉字造型和汉字书写水平关系到青少年的素养和悟性。当青少年的文化知识底蕴提升以后,精神境界也会得到提高。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书法分組竞赛等活动,让他们在乐中学。此外,教师也可以用一些辅助教学工具,如Flash动画软件、字轮廓的拷贝纸等等,让青少年产生好奇心,使青少年的有意注意得到提高。
(二)营造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
首先,学校或培训机构要加大对书法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社团活动、专题讲座、文化节、艺术节等多种方式,提高家长和青少年对书法学习的重视程度。学校或培训机构应当多给青少年一些艺术展示机会,设专门的书法艺术展区,用来展示青少年的作品。家长要特别在意对青少年兴趣爱好的培养,并从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和书法教师多交流,就书法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多做探讨。
(三)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临摹和创作是互为彼此的,二者彼此融合才能提升书法学习者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书法临摹与创作要做好四个方面的练习,即形式练习、风格练习、提按练习、墨法练习。在形式练习上,可以适当改变原作的章法,将书法文字临摹成立轴、扇面、斗方等样式。同时,行笔的快慢结合与起伏节律要尽量地贴合原作。在风格练习上,可以选择一个书法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为案例,比如米芾的《苕溪帖》与《蜀素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与《颜勤礼碑》,明确字帖整体风格特点,做好范本、临摹作品的强化练习。提按练习上要求用不同的三种提按方式临摹作品,并观察不同提按对作品风格的影响情况。墨法练习上要求用不同墨色来临摹同一个作品,这样的方式是为了让青少年了解书法墨色变化特点和其风格表现特征。
四、结语
書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基础教育期间不可或缺的部分。纵使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书法教育,但当前我国的书法教育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令人堪忧,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四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我国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新领地。
参考文献:
[1]王一钦.浅析高校书法教育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J].名家名作,2019(11).
[2]吕卫寰,徐远斌.在书法临摹中应注意细节的体现[J].大众文艺,2019(18).
[3]仲良.书法教学中的临摹与创作分析[J].流行色,2019(07).
[4]马一恒.当代书法临摹范本问题探析[J].中国书法,2019(02).
[5]刘雅苹.书法临摹与创作的思考 ——以当代大学生为例[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9(09).
[6]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大学书法创作教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