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
2020-11-09钱研杨晓翠
钱研 杨晓翠
摘 要:地方本科高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国家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深刻调整背景下做出的战略决策与部署,是响应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体现。文章基于大数据分析,按照社会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确定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产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从理论层面研究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从实践层面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0-0083-04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strategic decision and deployment made by the stat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and profound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t is also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response to the supply-side reform proposed by the state.Based on big data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dustries, this paper determin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various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uilds an output-oriente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t also studies the training law of applied talent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explores the effective path of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from the practical level,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erves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Big data;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reform
一、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的提出
上世纪60至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以德国发展最为迅速。德国围绕着知识构建、素质锻炼、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建立并形成了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基础。其他发达国家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卓有成效,补充并完善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理论体系。
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我国出现相对较晚。在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国内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动力和价值;三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困境;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目前国内有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明确提出举办应用型教育,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例如合肥学院、黄淮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但是,以“大数据”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主题词,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结果目前国内基于大数据的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文献并不多。
伴随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在高等教育多个领域中进行应用,并充分显示出其高效性和有用性。信息时代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进行反思与重新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基于大数据的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
(一)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信息时代,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问题面临诸多挑战:第一,各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发生转变,高校如何适应企业的新要求,培养合格人才成为高校改革首要考虑的问题。第二,伴随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地方本科高校关于人才培养的特色问题尤为突出。第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引发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因此地方本科高校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重要课题。鉴于上述三点原因,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依据信息时代的特点进行改革。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大数据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产物。因此,信息时代需要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大数据的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要建立在协同创新的基础上。协同人才培养主要是指地方本科高校与企业之间在行业资源、技能等方面的互动及整合,实现人才培养中的知识充分共享;资源优化配置;应用型落到实处。创新人才培养是指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构建开放、互惠的环境,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本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个性化发展及新思维方法、综合能力的培养。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两个方面:内部改革创新及外部协同创新。内部改革创新主要是指高校内部各机构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所进行的符合信息时代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的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外部协同创新主要是指高校与企业间互惠共赢、共同发展、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种创新,例如: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
(二)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能力结构的大数据分析
地方本科高校与企业合作,利用人才资源大数据分析平台、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动态人才市场需求抽样调查。从国家产业政策出发,按照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从不同指标进行宏观分析,概括出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为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特色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等提供科学依据。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
通过对高校教师、学生和企业的充分调研,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了解高校现行本科专业人才能力现状及行业企业人才需求,采用产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力求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够满足社会、企业需求,同时又具有校本特色。按照图1流程,构建地方本科高校产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 构建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大数据技术,在分析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依据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化OBE培养理念,统领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修订由高校、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多类型利益相关方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将毕业要求分解为各指标点,细化培养目标,建立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矩阵图,实现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高、中、低度支撑,并详细阐明各门课程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的支撑情况。高校应形成“一线、三系、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线”即以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三系”即构建“综合素质全程培养体系”“职业技能全程训练体系”“创新创业全程教育体系”,“多元”即高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
2. 重构应用型课程体系
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要,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以OBE理念贯穿始终,即基于产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整体设置从学科研究型改为专业应用型,实施双能协同,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开设对接企业需求,紧紧围绕职业岗位需要的各项能力设置课程,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注重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改革,积极开发校企、校地、校校合作课程。各门课程设置应能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获取用人单位所需求人才的各项知识和技能。
3. 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的修订突出OBE教学理念,围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具体课程目标制定每门课程目标。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培养学生胜任就业岗位所需的各项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优化,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专题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实现融入平时成绩、实习实践成绩、考试成绩、课程作品成绩等多方面、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学习成果达成度进行有效评价。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授课方式,高校与企业、用人单位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可以将学生高校学习环节与用人单位实践环节有效结合、高效对接,并采用大数据技术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学生学习参与度及满意度、用人单位具体需求达成度等进行详细分析,实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逐步优化。
4.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OBE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进一步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高校任课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强化教师的教改意识,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促使广大教师主动求新谋变,积极探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度。在具体的课程教授中实施“每课一改”,课程设计和实施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源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层次化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成果的达成,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5.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环节,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加强实习教学体系建设,强化第二课堂活动。夯实实践训练,重视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采用“四年一贯”全程化开展学生实践教学:从学生入学到第八学期,根据学生的专业认知和知识技能基础,四年一贯不间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为专业基本功训练阶段,第四学期至第六学期为专业能力强化训练阶段,第七学期至第八学期为职业能力综合提升训练。采用“四环节”相统一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为基本功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见习、实习;综合提升训练四个环节,分阶段层层推进学生应用型职业能力训练。采用“三结合”一体化开展实践教学:为有效拓展学生实践空间,实施课内外结合、第一第二课堂结合、校内外结合的“三结合”一体化实践教学。课内外结合即课内教师教学和课外学生自主训练相结合;第一第二课堂结合即通过社团活动、学科竞赛、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使第一课堂上学习的理论性内容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应用于实践,第一课堂上学习的技能性内容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得到强化训练;校内外结合即前三学年以校内教学培养为主,进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第七、八学期进行专业实习,依托校外实习基地,采取“双导师”制进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提升训练。
6.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商业项目、共同开展专题研究、共同开发教材等,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实施“三合一享”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高校应增加校企合作专业的数量,并对校企合作专业实行协作培养和订单培养。此外,还应建立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治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的制度并落实,积极推进校企共建国家级和省级实验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筹建工作,重视省级及以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建设工作[2]。
7. 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为目标,通过引进、聘用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教师在职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逐年提高持有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及技术等级证书专任教师总数及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高校聘请的行业企业工程技术兼职人员来校任教、选派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兼职[3]。
8.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遵循持续改进的理念,依据教学反馈,形成持续改进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到位、发挥实效[4]。积极探索高校与企业“协同培养”“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共同发展机制的有效模式。
三、基于大数据的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的大数据分析
传统的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主要是知识灌输,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作为评价标准,这种情况下,人才的知识获取情况利用大数据分析较容易能够获取[5];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人才能力结构视角出发,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对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的大数据分析需要分析大学生将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实践,转换成能力后的具体数据,分析难度加大。
将大数据技术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管理、课程实施、人才培养过程追踪、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紧密结合,通过各环节精细化的数据变化,能够准确判定培养的人才职业能力与最初设定的OBE理念下毕业要求是否一致。从而确定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与企业双向互动,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企业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来指导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使之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和行业企业需求。
(二)课程目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度
课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目标要对人才培养总目标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各专业需要构建培养方案中每门课程对应总目标的支撑矩阵,人才培养总目标中每个子目标都应该有相应的课程支撑,同样,一门课程可以支撑多个目标。因此,构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工作难度加大。
基于OBE理念,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课时和学分比例,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专业选修课中为学生推送以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的各类课程。课程目标实现大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要求[6]。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测量采用作业分析、评分分析等。
参考文献:
[1]韦樟清.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9(23):56-59.
[2]吴杏媚.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01):94-98.
[3]赵爱华.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J].辽东学院学报,2020(2):111-116.
[4]崔炳德,田志民,辛晨,等.大数据技术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制定中的应用[J].河北水利電力学院学报,2019(3):52-55.
[5]李瑨孺.基于能力结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4.
[6]李浏兰,刘志刚.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的数学课程改革与创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