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作单元中构建人物描写的认知图式
2020-11-09张军
张军
【关键词】习作单元;人物描写;教学策略;认知图式
多年来,学生面对写作或多或少存在畏难情绪,其中固然有不想写的兴趣动力问题,但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学生不会写。而不会写的根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去分析,在于学生头脑中缺少对应的认知图式,或者说原有的认知结构不够清晰,还缺乏系统性,无法支撑其流畅自主地应对各种类型的书面表达。
当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时能基于现状,从三年级上册教材开始,在每册教材中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每个“习作单元”紧扣一个语文要素编选内容,进行系统且富有针对性的习作训练。作为语文教师,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应该为儿童言语素养的提升,建构有效的认知图式。下文,笔者以高年段教材为例,从文本的内容图式、语言图式和结构图式三方面深度研读文本,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建构人物描写的认知图式,实现思维训练与语言建构的联动发展。
一、构建内容图式,发现选材的精当
1.关注文本选材,明确“写了什么”。
统编教材五下“习作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例文和一篇习作构成。从两篇精读文本内容来看:《人物描写一组》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与小胖墩儿的摔跤场面;车夫祥子的外貌特征;严监生临死前一幕场景。《刷子李》刻画了一个具有高超刷墙技艺的民间高手刷子李。《人物描写一组》作为单元的开篇,教材选编了三个片段,更多考虑的是让学生明晰描写人物的角度可以多元。《刷子李》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学生整体感受描写一个人物可以选取的内容很多。但无论角度多元,还是内容多样,前提都是为彰显人物的特点,选取典型素材。如《两茎灯草》选取了严监生临死前还惦记节省灯油这件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吝啬到极点。《刷子李》中主人公刷子李刷墙时必穿的一身黑,是为了便于鉴定其在工作中浑身上下没有沾染一处白点,这样的外貌描写凸显的就是他的技艺高超。
2.选取精当内容,聚焦人物特点。
阅读写人记事文本,我们都会发现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正是在行事中或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迁移到写作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往往苦于不会选材,或者头脑中有碎片化的记忆,但往往又不知从何说起。此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把想到的事都罗列出来,再通过横向比较,选取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这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先发散思维,再经过梳理、归纳、筛选,化为聚合思维。对于单元习作指导中例子:《叔叔记忆力超群》的事例选取,同样运用的是这种思维演化的方式。通过比较,学生自然能发现事例2“他记住了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事例3“他竟然能记住我的生日”,一般人都能做到,不够典型。而事例1“他读了一本故事书,能把所有的细节都记下来”,事例4“那幅地图他只看了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非常人所能为,的确表现出叔叔的超强记忆力,这就是聚焦人物特点的典型素材。如图1 所示,在学生习作素材选取方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下面的“内容图式”,在发散的多个事例中筛选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素材。
二、构建语言图式,品析语言的精妙
1.关注文本表达,品析“怎么写的”。
人物描写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正面描写。如《摔跤》中“蹦、转、抓、挠、揪、推、拉、拽、顶”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还有将人物的摔跤动作比喻成不同的动物,“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猴儿似的”,生动表现出小嘎子的机灵;《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宽宽的肩”“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等外貌描写,把车夫祥子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如素描一般跃然纸上;《两茎灯草》的镜头反复对焦严监生的“两个指头”,通过动作与神态描写表现他的吝啬。《刷子李》中“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合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等动作的描写表现出主人公刷子李已然把刷墙上升到艺术的境界。但这还不够,全文不可忽视的一大特色便是通过徒弟曹小三的视角,在观察师傅刷墙的前后,从半信半疑到些许失望再到由衷敬佩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这就是侧面烘托达成的别样效果。
2.采用多样表达,凸显人物特点。
带着写作的视角进行阅读教学,往往会让文本的价值得以放大。如在教完《摔跤》一文后,笔者会问学生:“如果让你也来写这个题目,你会选择哪些内容来写?”可能学生会说和书上一样抓住摔跤的场面来写。但仅此而已吗?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勾连以前学过的课文,拓展写作的视角。如统编教材五下的《军神》一课,全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除了正面描写了他的语言、神态、动作外,还将镜头对准救治他的沃克医生,通过沃克医生前后神态和情绪的变化,衬托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品质。因为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都源于对刘伯承的观察与了解。再如统编教材五上的《父爱之舟》,将庙会的热闹场景和父子俩蹲在冷清的街角吃自带的凉粽子对比,写出“我”家境的贫寒,后来父亲为“我”单独买了一碗热豆腐脑,如此便更能体现出浓浓的父爱。相信只要老师这样一点拨,学生一定能体会到,还可以通过周围环境和现场气氛的渲染,写围观人的表现来衬托摔跤人的特点。正如《两茎灯草》中写了围在严监生病床旁的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纷纷猜测他的心思,在一直没猜对的情况下,他夫人赵氏最懂他,掐灭了一个灯头,他登时撒手人寰。通过“四对一”的人物描寫更能烘托出严监生的吝啬。其实,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语文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去刻画人物。
如图2所示,抓住人物外貌等方面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针对人物的性别、年龄和身份等,考虑不同的语言描写。在人物描写中还要选取合适的写作方法,考虑哪些写作手法对于所要表现的这个人物特点最适切。即:因人而异,用特别的话写出特别的“那个人”。
三、构建结构图式,把握结构的精致
1.俯瞰文本结构,学习“谋篇布局”。
面对一册教材或一篇文本,教师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俯瞰教材及文本。就像班主任看操,站在队伍前面,或移步后方,看到的都是一部分学生而已。若想看到班级的全貌,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俯瞰队伍。同样,语文教师居高临下,综观全文,整体把握,方能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结构之妙”。《人物描写一组》选取的是名家名篇中的片段,很难从“谋篇布局”去赏析,但三个片段在教材改编时都考虑了首尾呼应。《刷子李》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个故事是如何架构的。先把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神乎其神地概述一番,增加了主人公出场的神秘色彩。紧接着叙述了一次刷墙的过程,就全文而言其实是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再看本单元的两篇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作者任大霖是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来写一个小女孩。但在写的过程中,不时抖个“包袱”,如容容把替“我”拿报纸当成自己的权利,我却浑然不知;一封“欠资待领”的信,竟然是容容的杰作等,让容容天真可爱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文章不长,却有别于本单元的其他课文,在一个场景下刻画了几个人的特点,点面结合,有主有次,既将人物的不同特点表现了出来,还呈现了当时比赛的激烈场面。三篇文本对比,我们还发现《刷子李》是一件事写一个人,《我的朋友容容》是多件事写一个人。再如统编教材六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开头第一段先抛出疑问“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再通过聊《水浒传》表现他对青少年成长的关爱,谈“碰壁”反映他对旧社会的痛恨,除夕夜为我们燃放爆竹和花筒满脸慈爱,救护车夫体现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关心女佣阿三同样表现他对底层人民的体贴入微……这几件看似稀松平常的生活小事解开了“我”的心头疑惑。从不同方面立体地反映出鲁迅先生终其一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2.优化整体架构,表现人物特点
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渠道是需要打通的。我们在学习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两篇例文,感悟到写人的不同方法和结构后,按照习作的要求,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个身边的人写一写,运用本单元或以前学过的文章的结构,巧妙地组织材料,写出人物的特点。如写《我的老师》,首先要确立写哪位老师,其次要想到这个老师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知识渊博、上课幽默风趣、带班有一手、对待学生富有爱心……在確定特点的同时,头脑中一定浮现出对应的场景,这就是典型的素材。有了素材后,需要去思考的是如何“谋篇布局”。
如表1所示,从段落关系看,可以是总分总(含分总、总分),可以承上启下、首尾呼应等;从叙述顺序看,可以是正叙、倒叙,还可以插叙等;从材料组织看,可以写一件事表现这位老师的一个特点或几个特点,也可以写几件事反映这位老师一个特点或几个特点。当然,作为一篇习作而言,选择一件事刻画人物要抓细节,叙述多件事刻画人物要有详略。
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将原有认知结构与文本中知识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写作教学是教师帮助学生把头脑中构建起来的新的认知结构迁移运用的过程。就统编教材五下“习作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而言,便是引导学生将阅读中习得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迁移运用到写作中,去表现自己所要写的那个人的特点。这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看法一致,他说:“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写一篇习作,单元中的各项内容都是围绕此次习作编排的,各项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体现出整体性和综合性。”
“习作单元”的教学,既是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内容的,也是帮助学生获得写作支架,是阅读与写作、知识与方法、感性与理性交融互构的过程。有点像搭积木,给了你各种各样的积木,这些积木的材质、形状就是“内容图式”;至于是搭建城堡,还是开发庄园需要一个构思,这个构思就是“结构图式”;在搭建时,如何兼具美观与实用等多重价值就是“语言图式”。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把握真实的学情,引导学生从内容的提取与理解,语言的品析与感悟,结构的发现与迁移等方面去构建新的认知图式。在学习理解与提炼归纳中,发现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一步步吸纳、丰富、修正、优化自身的内部语言,从而实现规范表达、流利表达、恰当表达,直至有创意表达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