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之路

2020-11-09唐毓欧祥月

现代交际 2020年17期
关键词:自由

唐毓 欧祥月

摘要:马克思一直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终极目标和动力所在。任何思想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有着自己的发展过程,探求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发展过程是我们深入理解其思想不可或缺的一步。在解读马克思经典著作、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把握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基本内容,找到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联性,使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自由 虚幻共同体 自由人联合体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7-0215-03

任何理论思维都是历史的产物,新的理论成果是在现有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理论研究与思考形成的。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以理性主义国家观为视角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这是“自由人联合体”首次出现在大众的眼前。这个时期的马克思正处于青年时期,思想还不够成熟,受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维的影响,这时的“自由”还只是一种抽象的自由。随着马克思知识的不断积累,阅历的不断丰富,特别是思维的转变,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通过不断进行思想革命以及私有制彻底的废除,“自由人联合体”社会才得以建立。尽管思想得到了确立但还尚未站稳脚跟,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成熟期间是《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资本论》时期。本文主要是按照马克思著作的发表顺序探究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发展过程,详细论述其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

一、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提出

(一)马克思《莱茵报》时期

1.《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

马克思的《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級会议记录的辩论》主要是在面对新闻出版不自由的情况下,以《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为基础,继续对此问题进行抨击,坚决捍卫新闻出版自由权。马克思在文中提道:“新闻出版不是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没有新闻出版自由,其他的一切自由都会成泡影。”[1]136-202在马克思看来,每一种自由形式都制约着另一种自由形式的发展,如同我们身体中的每个部位都会影响整个身体的机能运转,只要某一种自由受到了制约,整个自由都会成为问题。马克思通过《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一文,批判莱茵省议会没有站在单个人的立场上、站在人性的角度反对等级。但这篇文章并没有直接探讨“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真正开始对“自由人联合体”探讨的是马克思发表的另一篇文章——《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

2.《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

《科隆日报》这篇文章马克思主要从理性主义国家观的维度对教育自由展开研究,也是真正意义上对“自由人联合体”展开研究。马克思在文中提道:“把国家看成相互教育的自由人联合体” [1]206-228。马克思在这里用“自由人联合体”来代替那些把培育理性的自由作为目标的国家,并以此来讽刺封建制度和神学的基础也就是宗教。在马克思看来,国家实现真正的“公共教育”的必要途径是以培养理性自由为目的,使个人成为国家的成员,使个人和国家成为一个整体、一个联合体,帮助个人将粗野的本能培养成为合乎理性的道德意向。这意味着马克思对“自由”问题的研究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但好景不长,《莱茵报》很快就关门倒闭了,使马克思不得不结束在《莱茵报》的工作,开始在《德法年鉴》工作。这对马克思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开始了对理性国家观的反思,改变了旧哲学的思想,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对“共同体”进行了阐述。

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期间开始了对“自由”问题的探索。此时的马克思受到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观的影响,他把资本主义那种以培养理性的自由为目的的理性国家看作实现自由的最高形式。这时候的马克思被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蒙蔽了双眼,对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及德国的哲学都持反对态度,他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中的“自由”还仅是一种抽象的、脱离物质生产资料的自由。

(二)《德法年鉴》时期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对自由问题的探索主要表现在对犹太人问题上。马克思意识到,鲍威尔把犹太人问题归结为宗教问题的观点体现的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维方法。马克思在文中提道:鲍威尔之所以会把犹太人问题归之为宗教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他没有探讨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他批判的只是那些信仰“基督教”的国家,而没有涉及国家本身[2]。这一结论的出现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两大转变;与此同时马克思对法国、英国等社会主义思潮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由反对变成了支持与赞成。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说:人在现实生活中,都过着双重的生活,天国的生活和世俗的生活。马克思认为,人活在现实中都过着两种生活,一种可以被看作“政治共同体”生活,另一种则被认为是“市民社会”生活。在“政治共同体”生活中,人们把自己看成是社会的存在物,人与人之间形成一个整体,个人愿望的实现以整体目的的实现为目标;而在“市民社会”中,人与人是分开的,人都是以私人的状态存在着,每个人把别人看作工具,把自己也贬低为工具,最后自己以异己的身份存在着。政治解放也叫作政治革命,其目的是要消灭剥削阶级,将民主与自由还给民众。政治革命使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分离,并没有将人从市民社会中解放出来。因此,要将人从市民社会中解放出来,就必须上升到新的高度,不能仅仅停留在“政治”上,而是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人的解放”又称“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旨在对异化的扬弃,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真正的全面的自由。接下来马克思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正确对待异化劳动,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最终实现人类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确立

异化劳动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实现人类真正的自由就必须扬弃异化劳动。马克思唯物观的形成以及他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促进了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确立。在此阶段,主要代表著作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是马克思唯物观形成的初期,因此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一系列著作中更多的是用“共产主义”这一概念。马克思在这本著作中主要是对异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先是通过对异化的各种形式以及异化形式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来引出私有制。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与私有制存在着内在联系。从起源上说,异化劳动最终必然会导致私有财产的出现;从既成角度来看,二者又是互相作用的。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也就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一种真正占有人的本质的方法,是对人的本质的复归。”[3]

马克思在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还没有完全脱离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文章中大量存在着费尔巴哈的哲学语言。直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出现,马克思同唯心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才彻底划清界限,建立了自己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接着,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探讨“共产主义”的问题。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分工的发展,使得单个人的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产生了矛盾,为此,共同利益采取了“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来解决这种矛盾。这种“虚幻的共同体”所说的共同利益是一种异己的、特殊的“普遍利益”[4]。这些“普遍利益”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创造的,剥开资本虚假共同体的外衣,暴露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私有制,私有制只有在个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情况下才得以消灭,而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必须以真正的共同体来取代“虚幻的共同体”。所以,无产阶级只有通过共产主义革命才能将资产阶级“虚幻的共同体”推倒,才能登上历史的舞台。

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民众才能实现自己的个性自由。所以,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将“虚幻的共同体”推倒、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社会尤为重要。而“自由人联合体”的建立就必须废除私有制,建立一种能让各个人真正获得自由的“联合体”。

(三)《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性,并第一次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资本的形成来源于雇佣劳动,资产阶级通过雇佣劳动力压迫无产阶级过度劳动,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力并转化为剩余价值。简言之,资产阶级通过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来为自己积累资本,资产阶级不顾劳动者的利益旨在积累私人财富,所以无产阶级想要摆脱这种境况,就必须将私有制消灭,建立“联合体”。马克思在文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胜利必定取决于“联合体”的建立,这个“联合体”是一个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真正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联合体。通过长期的研究,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基本得到确立。思想的确立并不代表研究结束,马克思仍需对此进行完善,接下来将进入完善阶段的研究。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完善主要是在《资本论》时期。

三、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完善

(一)《1857—1858年經济学手稿》

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劳动与生产的关系,由此得出了每个人的个性自由的实现与“自由人联合体”社会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结论。马克思认为,在资本当道的社会中,劳动者永远是孤立的附属品,是归属于资本的,自由只属于统治者们。由此可知,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自由的本性已经被异化。马克思强调:“每个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以‘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发展为根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也会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保障。”[6]

(二)《资本论》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是通过对资本运行规律及资本逻辑的分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运行规律。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一种剥削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人始终处于被剥削的状态,不能够自由地进行工作活动,无论何时都处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工人就如同工具由资本家买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工人所创造的产品都属于资本家而自己却一无所有,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资本运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劳动者们剩余价值的侵占,资本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家对劳动者毫不关心,只在乎剩余价值的产生。马克思指出:“联合体成员之间分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有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7]这也就是说,产品的分配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及劳动者个人自身发展的程度。

四、结语

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设想,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马克思耗尽毕生精力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研究,为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人类解放学说的精华。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产生时期还是当今,人类一直都在寻求能够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联合体。在新时代,人类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习主席也一直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在新时代实现人类美好家园建设的最好的联合体,也可以说,我们现如今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措正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践行。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63-198.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3-45.

[4]杨晓东,马俊峰.共同体演进的逻辑与自由人联合体的产生[J].政治文明,2012(6):29-31.

[5]方圆,张晓东.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两次转变研究[J].哲学研究,2015(2):17-20.

[6]赵敏.马克思恩格斯“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发展脉络及理论内涵[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5):72-75.

[7]牛得青.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新解[J].求索,2004(3):106-109.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自由
康德《论教育学》自由与规训的关系解读
哈克贝里·费恩:美国价值观的“小代表”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