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地区土壤污染危害与治理措施研究

2020-11-09王苏娜

价值工程 2020年30期
关键词:土壤污染治理措施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大气污染、水污染、重金属污染逐渐影响到国民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并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对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法制建设,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应对各类环境污染,然而在农村土壤污染层面上,却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由于土壤污染拥有扩散性、滞后性及累积性等特征,导致污染物依托淋溶效应,污染地下水源,继而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质量。对此,本文结合乡村地区土壤污染的危害,探析我国土壤环境治理现状和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air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and heavy metal pollution have gradual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people, and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this regard,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have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to deal with va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ethod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in the level of rural soil pollution. As soil pollu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usion, hysteresis and accumulation, the pollutants rely on the leaching effect and pollute groundwater sources, which in turn affects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is regard,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hazards of soil pollution in rural areas,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soi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China, and propose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governance measures.

关键词:乡村地区;土壤污染;治理措施

Key words: rural areas;soil pollution;treat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30-0003-02

0  引言

在工业快速发展和人口激增的过程中,乡村地区的固体废物及污染物不断倾倒和堆放在土壤表面,致使有害物质渗透到土壤深层,导致乡村地区的土壤环境受到污染,进而影响到乡村地区正常的农业发展速度,制约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理论研究层面,土壤污染主要指社会生产活动所形成的污染物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方式渗透到土壤深层,进而引发土质结构紊乱、土壤环境恶化,进而危害到人体、生物、空气及水体的现象。通常来讲,当土壤中的污染物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会引发土壤功能、结构及组成的变化,使微生物受到抑制,进而通过“土壤-农作物-人体”的方式,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1  乡村地区土壤污染的危害

首先是化肥污染,化肥在農业增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拥有着提升农作物产量的效用,然而过度且不合理的应用,会造成土壤化学成分超标、土壤板结等现象出现,譬如,化肥平均使用量约为27.34kg/hm,如果由于化肥用法、用量和施用时间不够规范,将会导致化肥效率低下,农作物吸收和利用的比例较少,土壤渗透的比例较多,长此以往,将出现土壤板结、土壤结构破坏等问题。其次是大气污染,工业生产所排放的有害废气通常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而根据大气污染的形态和性质,可将其划分为以下两类,首先是气体污染,具体包括碳氢化物、氮氧化物、氟化物及二氧化硫。污染物质会通过降水的方式转变为硫酸,腐蚀并污染农村土壤,致使农村土壤环境恶化。其次是颗粒污染,主要包括烟尘、粉尘等物质,这类物质会通过沉降的方式影响并渗透到土壤表层,造成土壤污染。再次是污水污染。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中的钾、磷、氮等物质是农作物生产所需要的重要的化学成分,因此科学合理地应用生活或工业污水来浇灌农作物,可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然而当污水中出现氰化物、酚及重金属时,就会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使土壤肥力下降,出现板结问题,进而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系统,致使生物群落衰化,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最后是固体污染,固体污染物通常是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及农用地膜。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通常采用塑料薄膜搭建“大棚”,用地膜覆盖农作物,假如回收不当或管理不当,则会导致大量的固体废物堆放在田间,造成严重的“土地污染”。该类污染并不会挥发、蒸发,也不会被微生物降解分化,是较为顽固的污染物质。当农业固体废物累积到一定规模后,将会破会农业土壤的生态结构,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工业固体污染,则会对植被、土壤带来化学元素及重金属污染,威胁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2  我国土壤环境治理的问题

2.1 土壤环境防治现状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推进和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主要以立法现行、依法治污的手段防治土壤污染的。相较于水污染、大气污染的防范和治理手段,土壤防治工作还存在法规标准不全、家底不清、基础薄弱、技术不足等问题,进而导致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增大、预防复杂、治理缓慢。究其原因在于,土壤污染的污染源较为复杂,不仅包括常规的固体污染和水污染,还包括大气污染、化肥污染及农药污染等,所以无论在管理层面,还是在技术层面,都面临着较为复杂、严峻的挑战。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针对不同污染类型的土壤污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污染管理和防治工作,譬如针对建设用力、农用地、企业用得等,制定相应的土壤保护政策及文件,以此借助法律手段,改善并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效率。而2019年颁布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标志着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已经进去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但在土壤污染法律法规得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土壤环境治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却依旧存在,难以结合“农村土壤环境污染程度增大”、“土壤环境污染危害加剧”及“污染治理基础薄弱”等挑战,无法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2.2 土壤环境治理问题

首先是技术落后。工业废水、废物及废气是造成农业土壤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缺乏相对先进的处理技术,致使工业三废处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推进,进而无法缓解我国乡村地区的土壤污染问题。而在技术研发与应用层面,我国大部分工业污染治理技术依旧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治理效果不够明显,难以控制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结构的影响。而在农药和化肥等层面,我国相关研究机构对化肥、农药的研发力度相对较小,没有通过生物改良、技术改良等方式减小化肥或农药对农田的影响。此外,在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上,依旧存在着技术力量不足、实践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其次是防治意识薄弱,土壤污染防治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农民不关注、不了解土壤污染的危害性;工业领导过于注重经济收益和生产成本,难以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农业土壤污染治理层面上。近些年我国部分地区的村级干部虽然积极向农民宣传土壤防范和治理知识,但由于宣传手段和方法的不规范、不科学,导致宣传质量不尽人意,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相对滞后。

3  农村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3.1 加强土壤污染的管理

首先應依法预防、健全法规。虽然我国已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但在执行和惩罚层面上,还需进一步地完善,譬如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将农用水质标准、三废处理标准及化肥使用标准融入到具体的农业或工业生产之中。其次,构建相应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由于土壤污染拥有较为鲜明的滞后性和隐蔽性,需要技术人员通过对植物残留物和土壤样品进行监测和化验,才能得以确定。因此需要构建出较为完善的土壤污染评价、预报、监测机制,以此提升土壤质量的预控、监测和调查质量。最后要加强宣传力度,以“土壤污染危害”为主,调动农民或企业领导对土壤污染所造成的经济后果的思考。而在宣传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形成县级、乡级、村级三级宣传结构,使不同宣传主体对土壤污染防治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义务,进而真正地帮助农民或企业领导认识到土壤污染的严重性。

3.2 消除和控制土壤污染

首先,应以土壤污染源排放标准为依托,以“制度”、“文件”的形式,规范和控制污染源的“排放量”,以此控制农村土壤环境污染源。其次,规范农业生产行为,相关政府部门应引导农民规范使用农药、化肥和污水灌溉,合理排放或处理农业固体废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行为对土壤结构的影响。譬如乡级或村级领导者通过设置农业生产培训机构或小组,提升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及污水的能力,构建农业薄膜或固体废物的回收和处理体系,预防农田白色污染的出现。最后是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力度。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提高资金投入力度,加大研究土壤污染检测技术、治理技术及废水、废渣、废气处理技术的研发力度,使技术积累成为我国防控和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此外,还要通过微生物技术、化学技术改建传统的农药和化肥成分,使农药、化肥的使用更好地提升土壤的肥力,降低土壤板结的发生几率。然而由于我国在土壤防治技术研发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可考虑引入西方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使农业技术交流成为农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依托。

3.3 利用和改良已污染的土壤

首先,变革农耕制度。通常来讲,土壤性质直接影响到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通过改变土质环境,能够有效地遏制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譬如通过微生物群的降解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有机氯化肥的比例。其次,可用已污染的土壤种植经济林木或观赏植物,提升已污染土壤的利用效率。再次,采用客土深埋或改良方法,能够有效地治理农业土壤污染,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污染程度较大的农田或耕田中。最后,是生物恢复。生物恢复主要指通过植物吸收或生物降解的方法,提升农用土壤的肥力,降低重金属、农药及工业废渣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4  结语

乡村地区土壤污染是影响农作物生产,乡村经济发展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转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明确土壤污染的危害和污染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污染治理体系,使农村土地污染在污染管理、污染控制和土壤改良等治理举措的支持下,得到控制和治理,继而提升乡村地区土壤污染的治理效果和修复质量,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联伟,宋杨.北碚区农村土壤2016-2018年重金属污染情况监测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01):146-148.

[2]罗小玲,郭庆荣,谢志宜,杨剑军,柴子为,刘漩,伍世丰. 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03):485-489.

[3]崔志平.农村土壤污染状况与保护修复对策分析[J].乡村科技,2016(35):73.

[4]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壤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A].山西省法学会、河南省法学会、湖北省法学会、湖南省法学会、江西省法学会、安徽省法学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第十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集[C].山西省法学会、河南省法学会、湖北省法学会、湖南省法学会、江西省法学会、安徽省法学会,2017:8.

作者简介:王苏娜(1989-),女,山东潍坊人,山东正维勘察测绘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猜你喜欢

土壤污染治理措施
论土壤污染防治中的公众参与的保障
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黔西北某炼锌渣堆场周边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研究
关于大气污染形成分析及治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