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的创新路径

2020-11-09田宇飞于樾

现代交际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思政教育互联网+

田宇飞 于樾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不仅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对高校学生影响更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平台,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思想的复杂性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加强舆论引导、创新教育方法、打造特色活动,把互联网思维融入教育中。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思政教育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7-0172-03

新教改背景下,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培养。而“互联网+”可实现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模式的有效融合,并可将各项活动以更加透明化、开放化和电子化的方式呈现,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高校应将信息化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思政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大对教育内容的改革力度,进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持久性。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展开具体分析与讨论。

一、“互联网+”背景给高校思政教育活动提供的机遇

1.完善学校教育体系,改变思政教育理念

“互联网+”平台改变了传统人们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只要具备网络条件,人们就可以实现跨时间和跨空间的交流。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大量新兴媒体涌现,例如:微博、微信以及公众平台,都呈现出了及时性、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特点,有效地符合了当代学生求新、求变的主要特质。因此,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思政教育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冲击,但同时也给思政教育政治理念的及时更新以及高校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发展机遇。在传统模式下,课堂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多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因此也就无法取得较高的学习效果。而通过结合“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也使学习形式更为灵活和多样。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不必唯一性的去教室展开,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和学生还能形成一对一的交流,这样就更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课堂中无法理解的内容,学生也可以选择课下在网上观看视频的方式,也可选择在网上与教师进行互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1]。

2.有效地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万物互通互联,大大提升了信息网络化的传播速度[2]。而智能手机的出现和使用,更是便捷了人们的交流,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其中,思政教育与国家、社会以及人民的联系较为紧密,在教学的过程中,倘若单纯地从课本上给学生讲解有关知识,无法得到学生的情感共鸣。而在互联网平台的帮助下,给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多的热点知识,这样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针对某一新闻事件让学生进行自我的表达,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政道德素养。此外,“互联网+”还注重跨界融合,这就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思政教育内容的选择性。虽然思政教育理论性较强,且枯燥乏味,但是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枯燥的理论知识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能更好地实现情感交流,推动了思政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3.“互联网+”可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透明度

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透明性较低,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并且学习效率较低。而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思政教育环境,并且其所具备的开放性特征,更是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多样化选择。通过使用互联网平台,就使得思政教育工作更加公開、透明,以此也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二、“互联网+”背景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给学生造成思想困扰

互联网中丰富的学习资源,极大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但是,大量的资源中也蕴含着较多不良信息,这就对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互联网具备信息实时性更新、浏览速度快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学生的极大喜爱,容易导致学生沉溺其中,因此也就降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当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查询手机,不会独自思考和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弱化学生的社会个体功能,并且还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4]。

2.“互联网+”背景下,给传统教育模式的应用造成了冲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以及对技能的学习主要就是通过教师获得。而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往往决定着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渠道得到了有效的拓宽,不仅可以从课堂上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自主学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权威地位。此外,互联网模式不仅具备全新的互动体验,而且还具备新颖的页面模式,这样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传统模式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往往是依靠教师的人生阅历、经验积累等来构建相应的知识储备体系,这样就会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不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水平[5]。

3.“互联网+”背景下对网络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高校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故网络环境的净化,就需要有关监管部门做出努力,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才能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信息更新较快,这也给监管部门的高效监管带来了难度,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带来了挑战。有些网络信息中还充斥着暴力、网络陷阱等不良信息,以此就会给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一定的影响[6]。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1.積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较为创新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保障思政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发展,合理的利用互联网应用优势,高校就应首先做到教育理念的实时更新,确保将传统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融合,充分地发挥出二者的应用优势,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意识。其中,在“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应严格地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地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出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虽然互联网的使用,使得学生成了信息的主要发起者,也成了自主学习的主要决定者,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也不能忽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对于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地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就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实现对教学方案的及时调整。此外,互联网平台的使用,有效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学习更加自由和灵活。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就应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更加宽广的视野展开工作,吸纳更多创新型的方法和理念,确保有效解决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7]。

2.加强舆论引导,构建良好的思政教育舆论环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发挥出它的应用优势,就能给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否则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而要想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好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首先就应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综合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给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其次,高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要让教师掌握基础的思政教育知识,更应熟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确保教师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主动地掌握网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营造一个纯净的网络环境,从而给学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此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识别不良信息,避免过多地依赖互联网环境,让学生将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避免长期沉溺其中。对于互联网的使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张弛有度,实现玩乐与学习的有效平衡,确保学生成为一个网络安全意识高且遵纪守法的好网民[8]。

3.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优势逐渐显现,尤其在教育方面更是明显。倘若依旧采用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实现现代社会下对思政教育的开展目标。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该做好传统与现代的有效结合,加大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力度,创建新的高质量教育载体,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思政教育学习中。对于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局限问题,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创建远程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可选择性和学习的灵活性。此外,为了方便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还可通过微信、QQ等软件来建立班级群,促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应加大对学生言语的监督,一旦发现有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地予以教育指导,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4.打造特色活动,给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更是给思政教育培育了新的品牌。因此,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的发展竞争优势,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实效性和长久性是当前高校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高校首先应该了解当前自己的发展优势和劣势,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努力构建学生使用率高且便捷的微信公众号,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展开思政教育的学习。譬如:可创建思想道德贴吧、推出名师大讲堂讲解视频等。高校还可以定期地引进理论素养高且品德优良的优秀青年来校进行演讲,并借助互联网平台来做好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确保充分发挥出舆论导向作用。此外,高校还可根据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点以及校园文化等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品牌活动,并且以线上线下共行方式推出,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还有助于形成品牌效益,以此就能有效地提升高校的发展影响力和竞争力[9]。

四、结语

研究与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对于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保障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高质量开展以及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和了解“互联网+”背景下给高校思政教育活动提供的机遇和挑战,进而积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加强舆论引导,构建起良好的思政教育舆论环境以及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等四个方面,来做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创新工作,确保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曾齐放.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6):107-108.

[2]李林.“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精准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8):127-128.

[3]孟繁雄,杜伟.“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J].汉字文化,2020(6):144-145.

[4]郑志玲,苏竞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J].教育观察,2020,9(10):7-8.

[5]陈明珠.“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4):81.

[6]夏丽.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探究[J].科教文汇,2019(12):23-24.

[7]李海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化与路径创新研究[J].黑河学刊,2019(5):121-124.

[8]侯晓珊,戴琬莹,金志.“互联网+”媒介场域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基于网络社群和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9,21(4):75-79.

[9]滕苏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5):16-18+25.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思政教育互联网+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