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宿生亲子依恋与手机使用不当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2020-11-09袁雅芳滕姗覃雅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0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亲子关系手机

袁雅芳 滕姗 覃雅兰

【摘要】了解中学住宿生亲子依恋与手机使用不当的关系,并据此设计出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教案,以促进亲子关系,减少学生对手机的使用不当。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青少年对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中的父亲和母亲分问卷对我校800余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亲亲子依恋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子女与父母亲之间信任与沟通程度越高,子女对手机依赖情况越轻;子女与父母亲之间越疏离,子女对手机依赖情况越严重。

【关键词】教育戏剧;非暴力沟通;手机;亲子关系;中学生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手机某种程度可以慰藉人们的心灵,人们对手机的依恋也逐渐加深。但手机的过度使用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人际交往越来越少、孤独感越来越强、离开手机魂不守舍等,很多未成年人也会因为手机使用的问题,与父母发生争执。

一方面,很多家长会把与孩子的矛盾归咎为手机,认为如果没有手机使用问题,家庭矛盾就会减少。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没有了手机,还有电视剧、小说或者是各种“阻碍”学习的事情,会引发矛盾。另一方面,“手机保姆”这个词相信大家也并不陌生,“手机保姆”短时间内很好用,但一旦孩子产生了依恋,家长再想要收回它,就显得很困难了。想要从孩子手中收回的,不仅仅是手机,还是一种依恋。

值得一提的是,住宿生群体对于手机使用的需求更加特别,因学校有严格的手机管理制度,学生们只有周末有时间接触到手机或电子产品,使用手机的时候会带有一点补偿心理,该补偿心理也让孩子使用手机时更理直气壮些。这是家长最容易忽略的,但恰恰也是亲子沟通不畅所致。

父母应该如何就手机使用的问题与子女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学校如何帮助父母和学生就手机使用达成共识?这都是我们想要探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希望以某住宿中学学生为例,通过分发量表调查手机使用情况与亲子依恋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干预人群,设计并实施系列的团体辅导干预课程,以缓解因手机使用而引起的亲子矛盾,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初二年级的学生,共发放且回收问卷810份,剔除无效数据120份,保留有效数据690份,有效率为85.19%。本研究获得所有参与者的知情同意,有效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MPAI)和“青少年对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PPA)中的父亲和母亲分问卷。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MPAI)是Leung等人编制的,量表共4个项目:失控性(Inability to Control Craving)、戒断性(Feeling Anxious&Lost)、逃避性(Withdrawal/Escape)和低效性(Productivity Loss),采用五點计分制(从“1=从不”到“5=总是”),共17个条目,得分越高,表明个体手机依赖程度越高[30]。MPAI 中文版所有项目的决断值均显著(p<0.001)研究表明,手机依赖指数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手机依赖研究的工具。

二是“青少年对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PPA)中的父亲和母亲分问卷,该问卷由Armsden和Greenberg编制,主要用来评价青少年对自己与父母间关系的感知。每个分问卷均25题,分信任、沟通和疏离三个维度,其中信任指被试自觉被依恋对象了解、尊重以及彼此相互信任的程度,沟通指被试自觉地与依恋对象言语沟通的程度与品质,疏离指被试对依恋对象生气及觉察出与依恋对象情感分离、孤立的程度。该量表采用五点计分制,从“完全不符合(1)”到“完全符合(5)”,由各维度所含题目相加得到各维度总分,分数越高代表信任、沟通或疏离的程度越高。将信任和沟通的总分相加再减去疏离的总分,即可得到个体依恋质量的总分,分数越高,代表依恋质量越高[3]。IPPA-R中文版含72个题项;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3个分量表的题项9均删除后,模型指标拟合情况上升;IPPA-R与社会支持、适应显著正相关;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信任、沟通维度与抑郁体验显著负相关;疏离维度与抑郁体验显著正相关。(修订版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R)的信效度检验)

三、研究结果

亲子依恋与子女手机使用情况的关系

由表2所示,父、母亲亲子依恋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但亲子依恋的三个维度分别有不同趋势,如子女与父母亲之间信任与沟通程度越高,子女对手机依赖情况越轻;子女与父母亲之间越疏离,子女对手机依赖情况越严重。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积极的亲子依恋与手机依赖有显著负相关,而消极的亲子依恋与手机依赖有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研究假设一致。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父母工作忙未能与子女建立足够的交流,或与子女的交流方式欠佳,使得双方未能维持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子女只得向外界寻找并满足这份需求,而手机、网络是满足这份需求的途径之一;另一方面可能是子女被手机中的花花世界所吸引,从而自主的不想去与父母亲的交流。不管亲子依恋与手机依赖谁因谁果,手机的依赖程度都可以是亲子依恋情况的反映指标之一。

五、干预措施

基于手机使用不当行为和亲子依恋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全体的学生进行预防教育,对手机使用不当的学生与家长进行干预辅导。干预中主要涉及到的方法有:团体辅导、教育戏剧、非暴力沟通。

教育戏剧是国内比较前沿的理念和方式,港台地区的先行推进了大陆教育戏剧的进步,教育戏剧目前在国内一线城市较为熟知,也已在中小学阶段有过实际运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教育戏剧具有愉快教学、寓教于乐的特点。它强调学习者通过参与和相互交流领略知识的内涵,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通过教育戏剧,我们能够从角色中感受到自己的模式,也有机会通过别人的角色看到自己的影子。它能够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亲身体验,通过教育戏剧手法,我们尝试让父母和孩子进到角色中去体验彼此在关系中带给对方的感受,更能让彼此全身心地參与其中。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人际间双向的良性互动,能帮助人们拉近心理距离,实现更为有效和积极的沟通。非暴力沟通强调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以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为沟通的四要素,鼓励真实表达自己和努力倾听他人,强调对自身的感受、行为以及对他人作出反应时的选择负责,致力于建立协作性的人际关系。非暴力沟通在中国的应用研究表明:非暴力沟通理念与技术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医护关系中效果显著,均有促进作用。能有效避免人际沟通中的语言暴力,从而提升他们的人际关系质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交流。

结合以上的两种理念,本次干预主要以团体辅导为主,以教育戏剧手法为辅,整个团辅过程,融进非暴力沟通的沟通方式。团体辅导能够让孩子和家长有更多的接触、交流,他们可以在活动中共同合作,促进亲子之间的关系。而教育戏剧的手法可以为他们提供氛围,在这个氛围里,他们可以充分表达,让自己的声音有机会被他人听到、理解到,有利于促进亲子间相互表达自己对手机使用的看法,更容易相互理解。本次系列团辅的设计,旨在改善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通过改善亲子关系,以修复亲子依恋质量,并找出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途径和方法,降低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团辅共分为7次进行,每次90分钟,安排如下:

【参考文献】

[1]Leung L. Leisure boredom, sensation seeking, self-esteem,addiction symptoms and patterns of mobile phone use.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8. 359-381.

[2]黄海, 牛露颖, 周春燕,等. 手机依赖指数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22(5):835-838.

[3]孔荣. 修订版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R)的信效度检验[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3(1):85-88.

[4]邓林园, 方晓义, 伍明明,等. 家庭环境、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29(3):305-311.

[5]王毅.学校教育戏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6]张永飞. 具身认知论的视角:以教育戏剧促进学生身体主体性发展[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 32(7):29-34.

[7]杨娟,非暴力沟通:良性沟通新途径[J].中国社会工作,2020(02).

[8]马歇尔·卢森堡, 卢森堡, 阮胤华. 非暴力沟通[M]. 华夏出版社, 2016.

[9]杨阳. 以戏剧促进心灵成长——应用戏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实践手册[M]. 长春出版社, 2016.

[10]樊富珉, 何瑾. 团体心理辅导[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亲子关系手机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