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2020-11-09刘颖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被提出、重视,逐渐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标准。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汉语言植根于厚重的汉文化,英语同样植根于英语文化。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意识是组成之一,不仅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固有属性。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希望可以为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笔者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同仁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刘颖,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一、文化意识概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土壤中开出的花朵之一,想要了解文化绕不开语言,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在理解和接触文化的过程,语言中包含着文化的信息,文化的内涵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中,教育部门明确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其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就包括文化意识。文化意识不仅指学生对我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理解,还指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在面对跨文化交流时应有的态度和取向。由此可见,文化意识同样归属于德育的范畴,是高中英语学科在育人方面的贡献之一,需要引起高中英语教师的重视。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1.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意识。在平时的英语课上,高中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中外文化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认识到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让学生注意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不同。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有时会在PPT课件中引入一段影视剧片段,用于分析语法、句型,也用于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对引入的影视片段做更加深入地挖掘,从影视片段中人们的言谈举止、建筑环境、艺术纹样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直观接触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在學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语速适中、词汇较为贴近日常的英文影视剧,比如牛津译林版高一下学期“language”中,这一课的reading是关于English and its history的内容,教师可以借此引申一些有关英语发展历史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去比较莎士比亚作品改编情景剧《麦克白》与现代情境喜剧《老友记》、BBC纪录片的区别,学生能够挖掘出英语国家人们在文化上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对比英语国家与我国的生活细节差别,学生就会发现,我国在喜庆的节日或活动中喜欢用红色,比如婚礼上新娘的服饰,即使今天偏西式的婚礼形式较多,新娘也会在白色婚纱外准备红色的衣裙,而英美等国的婚礼上新娘都是穿白色婚纱;又如,在我国,“龙”被喻为一种神物,我们自称“龙的传人”,认为“龙”代表着吉祥、如意、风调雨顺,而在英美等国“dragon”则是一种邪恶的物种,英美等国人认为“dragon”代表着破坏、黑暗、灾难。
2.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由一个个的词汇组成,对词汇的准确运用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方式。词汇看起来简单,其中往往包含着不可忽视的文化因素,尤其在今天的科学领域中,很多单词看起来长且复杂,其实在参透了其中的文化元素后就很好理解。词汇中的文化元素就是词根和词缀,词根和词缀起到的作用与汉字中的偏旁部首类似,都是触类旁通增加词汇量的重要抓手。在英语国家文化中,神话是十分重要的词根来源,英语中很多单词都与神话中神灵的名字有关系,比如希腊神话中的海洋之神,初代海洋之神是女神奥西妮德,也称奥克阿诺斯,Oceanus是词根海洋ocean的来源,oceanography、oceanic、oceania等单词都与海洋有关;而其后更著名的海神波塞冬的名字则更偏向力量、能力,Poseidon是词根pos、pot(i)的来源,possible、powerful、potent、potency等单词都与力量、能力、能有关。除了神话外,圣经在英语的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力量,有相当部分的词汇、谚语都来源于圣经中的故事,了解这些词汇、谚语背后的故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以handwriting on the wall为例,这个短语出自《圣经 但以理》,讲的是国王伯撒沙继承巴比伦王位的庆典上,有一只巨手在墙上写下神秘文字,大预言家但以理告诉国王这代表着国家气数已尽,国将灭亡,国王将被杀死,不久后果然应验,因此,handwriting on the wall从此便具有了不祥之兆的含义。与handwriting on the wall相似的来自圣经的词汇、谚语还有很多,比如the Apple of somebodys eye等,这些词汇、谚语的本意与表意相距甚远,教学中教师若不进行文化渗透,学生只会一头雾水。一个民族的语言与它和其他民族、国家的接触有较大的关系,如汉语中有很多音译词一样,英语中也有很多来自古代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等语言源头的词汇,其中60多万英语词汇中30%与古代法语有关,这与英国曾被诺曼人统治的历史有关。这段被统治的历史长达250余年,历经数代人,留下一些词汇非常正常。目前,英国政府、行政管理、宗教事务、法律、军事、生活等方面中还有着大量来自法语的单词,比如government政府、theology神学、justice正义、army军队、peace和平、habit习惯、button纽扣、blue蓝色的等,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远超学生的想象。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开展词汇教学时,可以从词根的根源入手,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勾勒得更加明确,帮助高中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单词,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
3.借助英文新闻报道来渗透文化意识。近年来,高考英语试卷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部分现代科技类、新闻类资料的使用频率正在上升,日常教学中教师也更多偏向挑选此类文章来出题。这些更贴近现实生活的文章提高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也为学生更全面地接触英语国家文化提供了渠道。相较于影视作品、文学名著而言,科技类、新闻类资料明显更符合现在的时间线,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4.从诗歌层面来渗透文化意识。诗歌是优秀的文化作品,这一点无论在汉语文化还是在英语文化中都有体现,如我国有大量的优秀诗篇一样,英语国家历史上也有着众多的著名诗人,存在着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中也介绍了几位英国历史上优秀的诗人,比如模块八unit 1中就介绍了Robert Burns罗伯特·彭斯,并引入了他的优秀诗歌《a red red rose》。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与学生一起欣赏英国历史上的浪漫主义诗歌,引导学生从文字、韵律等方面来对比英文诗歌与汉语诗歌的异同,引导学生从代表转折、让步、递进的词汇中感受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背后文化的魅力和美感。鉴赏诗歌不仅能够向学生渗透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还能够加深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6.合理延伸课堂教学范围。文化渗透在一个国家、民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局限于哪一个方面,因此,单靠教材有限篇幅的描述和触及并不能够满足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需求,高中英语教师要注意合理延伸课堂教学范围,借助网络等力量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和话题,提高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以《school life in the UK》一课为例,这一章节从中国留学生的视角探讨了中英两国在教育方面的不同之处。这是一章十分适合教师进行拓展延伸的课文,也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课文,因为这与学生的生活距离非常近。教师要借助留学生的视角来探讨英国的教育体制、学校资源、班级规模、教学方式、科目建设、教学评价方式、课外活动组织,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视角切入也容易让学生了解教育背后的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如果有学生在未来选择了出国留学,这一章的课程学习也许能够对他們的留学生活有所帮助,对于他们顺利融入留学国家、留学学校有所帮助。此外,教材中的fight against Cybercrime打击网络犯罪等教学资料,也是教师拓展课堂教学范围、深度的有效途径,希望教育同仁们能够抓住机会。
三、结语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英语课程被设置为高中学段的主要课程之一。虽然近年来我国正在试点推行高考英语的减分值、一年多考、社会化,但不可否认英语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英语不仅是在学习一门语言,还是在接触和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在应用英语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是文化碰撞的过程,高中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任。高中英语教师要注意从词汇、阅读、诗歌、名著、生活等教学方面开展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切实让学生触摸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而不是将注意力一味地放在单词、语法、句型等提分教学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意识培养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高中英语教学有益,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唐玉婷.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8 Unit 1为例[J].英语学习,2019,0(1).
[2]顾琴.基于教材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为例[J].江苏教育,2017,0(91).
[3]朱一平.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4).
[4]吴淑珍.高中英语诗歌课中文化意识素养的培养——牛津版英语选修8unit2 the written world之reciting a poem[J].校园英语, 2018,0(47).
[5]温璐璐.高中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2018(40):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