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新办环境科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的思考

2020-11-09李霄云李涛

科教导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李霄云 李涛

摘 要 在国家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制约西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西部高校开展环境科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思路,立足西部生态环境治理,培养大批具有扎实的多学科背景知识的污染综合治理、绿色发展的综合性技术人才,以满足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对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第二学士学位 西部大开发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9.019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western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To carry out the second bachelor's degree education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 western universities,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pplied talents as the main idea, and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 western China, are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a large number of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personnel with solid multidisciplinary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control and green development, so as to meet the urgent need for relevant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words environmental science; the second bachelor degree; western development; talent training

1 我国第二学士学位发展历程及现状

1987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发展对复合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应用而生,国家出台《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第二学士学位在我国开始规范化发展,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的高校大部分为“985”和“211”高校。21世纪伊始,教育部于2001年发布了《关于 2001 年度部分高等学校增设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点的批复》,继此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二学士学位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获批高校不断增多,专业设置范围不断扩大,涉及文、理、工、农、商等诸多学科领域。到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教育部因此也取消了高等学校设置和调整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相关审批,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呈现出衰落的趋势。2019 年 7 月 9 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宣布全国取消了第二学士学位招生,第二学士学位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束其历史使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1]但在其结束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教育部办公厅于2020年5月28日再次发布《关于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通知》,重新启动和开展了第二学士学位的招生工作,并有极大扩招的可能。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这一措施不仅仅是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更是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新时代复合创新型人才的良好契机,有利于解决我国人才专业结构不均衡和就业不平衡问题。

2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生态环境领域的人才需求现状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在推进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基础上,于1999年9月在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总共包括12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总面积达685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71.4%。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2020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尤其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长江黄河,一江一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总书记多次考察中反复强调的。尤其总书记在近一年内四次考察黄河,走遍黄河流经的6个省区,明确强调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同京津冀协同發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列为五大国家重大战略。此外,在多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提出大力改善西部地区的秦岭、三江源、祁连山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开展西部地区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积极推进受污染耕地的分类管理及安全利用,高效有序地开展综合治理与修复,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绿色和谐发展,大力促进现代化建设。[2]

在西部大开发促进生态大治理的这一国家战略指导下,国家把解决西部水土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基础,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未来黄河流域将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包括黄河水沙调控,沿河重金属和有机污染调查及污染修复,中下游的季节性断流改善,地表水污染严重及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沿河生态服务功能修复等。此外,加快西南地区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严格管理西北地区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纳管工作,加强跨境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强化农业农村禽畜养殖污染防治,提高农田建设标准,降低农药化肥等污染。对于陕西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发掘历史文化优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发展清洁生产,加强渭河、黑河、汾河等沿河流域的养殖污染治理都是总书记强调的重点。因此,必然会对生态环境、节能环保等领域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3 陕西师范大学开办环境科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的学科优势与专业基础

陕西师范大学地处西部,是多种环境问题的叠加区。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校以聂树人教授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就开始从事环境健康与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是我国较早开展医学地理与健康方面研究的团队。之后于2000年设立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开始,2001年获得环境科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在地理学一级学科下自设区域环境学博士点,2010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同年与生命科学学院联合获得了生态学博士授权点,构建了以“本科-硕士-博士”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学科发展,我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建设思路,立足西部生态环境治理,其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始终坚持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为重点,在土壤干旱化与生态环境演变、重金属环境污染化学、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学科方向,已形成以“区域环境评价与治理”为主的鲜明的区位优势和特色。尤其针对西北能源开发区环境修复与生态治理、关天经济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安全与评估、秦巴山地水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等方面形成优势,部分科研成果已应用于工程实践,效果较好。

学院现在有地理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污染暴露与生态环境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流域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城镇化与国土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实体。目前,已建成了拥有实验室用房4500 m2的 “纳米尺度污染物微量分析与诊断实验室”“纳米尺度污染物环境行为模拟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物毒理与健康实验室”“环境辐射测量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和“黄土高原环境动力学实验室”等。实验室配备了较完善的环境分析仪器和相关设备(如HPLC、SEM、TOC、扫描探针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X 射线荧光光谱仪、气相色谱及微生物鉴定系统、水同位素质谱、激光拉曼等)200多台(套),总价值超过3700万元,为环境健康领域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等项目70余项,人均科研经费 40万,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环境健康学等学科领域进行了大量基础性、交叉性和前沿性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科学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

陕西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的开办,将立足陕西,辐射西部,发挥我校在环境科学、地理学、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学科优势,综合多时空尺度、地理信息大数据集成的优势和特色,利用新兴环境与健康集成研究技术方法,充分利用陕西师范大学环境与健康鲜明的研究特色、及陕西师范大学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培养大批具有扎实的多学科背景知识的污染综合治理、绿色发展的综合性技术人才,担负起西部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治理的重任,以满足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对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妍.从第二学士学位论其對高职教育的借鉴意义[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230-232.

[2] 林建华,李琳.西部大开发20 年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历史进程、存在问题与未来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76-88.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