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
2020-11-09员艳萍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之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对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也需要跟随时代变化而改变。对师范生的培养,包括了教学技能的培养。因此,高校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考虑,采用多种方式来达到最终的培养目的。文章以核心素养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为题,从四个方面分析高校如何培养英语师范生相关技能,旨在为相关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英语师范生;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员艳萍(1978-),女,河南禹州人,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大学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包括自主发展、文化基础以及社会参与几个方面,实际细分下来,包含了6大素养:学会学习、人文底蕴、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健康生活以及实践创新。其中,学会学习指的是善学、乐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反思,有相应的反思意识和信息意识;人文底蕴指的是人文情怀及积淀,同时也是审美情趣的培养;责任担当指的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国家认同,就更大范围来说,还要学会国际理解;科学精神指的是理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还要敢于批判和质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究;健康生活指的是珍爱生命,不断健全自身人格,实现自我管理;实践创新指的是培养劳动意识,学会解决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技术。核心素养属于新课改的指南针,是新时代高校学生成才的能力展现,也是高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品格。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成功型人才,是整个教育机构以及全社会都需要共同为之努力的目标。师范院校承担了优质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任,师范生能否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也是其核心素养的展现。拥有优质的教学技能也是师范生在未来工作中展现自身核心素养的关键。文章以核心素养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师范生培养模式为题,分析高校英语专业应该如何培养师范生,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优化英语师范生的培养目标
在核心素养背景之下,高校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模式有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当以新课标改革作为入手点,根据相关的要求,明确对英语师范生培养的目标,改变校内“师范性”不明显的情况,从观念、知识以及技能三个环节入手,进一步优化培养目标。具体来说,知识的构建方面,要改变偏重某一学科的教学现状。很多英语师范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不重视文化背景的教学,对于除英语之外的学科教学涉及的也极少,这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均偏向于语言方面的教学,如语言学、外语教学及语言知识,但是在教育学以及心理学方面会比较欠缺,对于几乎所有的英语师范生而言,文化背景相关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涉及很少,由此可见,高校大部分的英语师范生还是缺少专业性,整体的知识结构并不完善,这不利于其未来教育工作的开展。就技能方面而言,高校应当强化英语师范生的各方面技能,锻炼其相应的能力。语言方面技能:高校要全方位培养英语师范生的听、说、读、写技能,不断提高其英语水平,同时,培养其“多元互动”的教学技能,并要求所有英语师范生掌握相关的办公软件,并能够熟练使用。高校在培养英语师范生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其课件制作及授课技能培训,培养其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和教学反思的能力。观念方面,高校要注意学生的语言及语言功能观的培养,打破传统的词句教学,创建新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学会对教学资源进行不断开发,并树立教师多元化的观念,让其正确应对师生关系,拥有全新的教学观。高校在对英语师范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培养目标,让英语师范生提前适应教育,适应新课改,不断培养出优秀的英语教育人才。
二、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首先,高校在培养英语师范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其反思质疑能力的培养。如,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中小学英语教材进行教学分析,并設计教学环节,编写教案等,当学生完成这一系列任务后,可让学生之间互相评比,还要给学生使用教学工具的机会,让其感受具体的教学过程,这样可有效培养英语师范生反思的能力,进一步锻炼其课程资源开发本领。与此同时,高校还可培养学生的敬业、爱业精神,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实际实施英语课程改革时,可组织学生成立研讨小组,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高校需鼓励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来对教学问题进行研讨,不断分析、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其次,在开展教学时,一定要重点关注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一环节,防止出现互动单一化、形式化。就教师方面而言,或者治学严谨,或者幽默诙谐,或者口才了得,或者见多识广,只有这样,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拥有这样的技能,不仅能够获得优质教学效果,还会因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影响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展现自己的独特性。最后,不断拓展反思实践教学。高校在培养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其教学反思的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他技能,这一点可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来实现。例如,高校可让学生组织成立一些相关性社团,进行英文歌的演唱比赛,实行英语板报策划,组织英语晚会,开展英语辩论赛等,全方位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技能。高校还可鼓励英语师范生建立英语广播台亦或是英语学习网站,通过广播或者网站学习来总结更多的英语教学信息,培养英语师范生的课程资源开发技能以及教学反思能力。
三、优化高校英语课程体系
高校要实现对英语师范生的培养,必须将相应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设置一些师范教育的公共基础课、教师教育课及专业课程。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更加注重专业课程的教学,对于教育类的课程涉及相对较少,课程之间的互相渗透以及融合也未能得到很好地体现,鉴于此,高校优化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课程体系势在必行。高校在优化相关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其多元性,将全面培养师范生作为教学目标,以促进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具体措施有:第一,完善相关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适当增加基础课程的设置,比如:文学、史学以及哲学方面的基础课程,还有礼仪、美学以及跨文化交流等人文学科课程,不断拓展英语师范生知识面,培养其人文素养能力和批判思维,进一步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高,这样可以促使其很好地适应基础课程的教学变化,实现学生情感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培养。第二,高校在进行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学法等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推陈出新,不断更新其教学方式、内容等。传统英语教学中,对于英语课程的教学、教师技能的培养、中小学教材教学分析、教案设计等均缺乏创新性,不能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对于现在的高校英语师范生而言,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高校需优化这一系列课程教学,突破传统方式,从多个角度来提升教学,实行探究、体验及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教学体系,不断优化心理学、教育学及教学法等课程体系。第三,现在,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因此,高校在给英语师范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利用现代技术及网络,不断开发新的课程体系。高校应当通过英语师范生可熟练使用的技术来准备备课资料,实行PPT制作,还可进一步开发网络教学,不断丰富教学课程内容及方式,优化课程体系。第四,高校需要提供英语师范生进行实践的场地,让英语师范生通过实践来感受英语教学。高校可适当调整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让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充分配合教学,实现教学体系的优化。总而言之,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课程多元化及综合性,不断创新课程,使课程之间相互融合渗透,更好地培养英语师范生,让其综合素质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均得以提高。
四、不断优化教学法
一直以来,高校均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为核心,基于这样的教学观念,高校教学一直停留于对英语教师的培训上,主要内容就是理论培训及教学行为训练。但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停留于表面,深层次而言,并不具备实质性意义。有相关教授表示:灌输教学理论,训练教学行为,并不能很好地将英语知识透彻地传达给学生,对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过程属于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是简单的讲解,并不能让学生理解、把握相应的知识,也就谈不上自动内化为自己的技能。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确实重要,如果只是一味灌输相关知识点,学生并不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理论,最终也不能达到教学目的。也正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英语师范生的教学理念并不强,不能完整认识英语教学资源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并非一无是处,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所以,高校在对英语师范生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改变三点式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法。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成信息加工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出来,让学生参与教学。高校在给英语师范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傳授理论知识,并不让学生亲自实践,对于大部分英语师范生而言,很难真正理解和感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实践教学,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上台讲,参与到教学讨论和研究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中小学的英语教材进行分析并实践教学,例如:让学生自己做课件,并在课堂上将其展现出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也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英语教学问题进行讨论,甚至是辩论,让其将英语理论知识转化为结构明确的教学观念,不断剖析和总结英语教学案例,深入了解英语教学中的相关环节,并掌握教材内容,学会处理教学环节中的各种问题,为未来参加工作奠定基础。有学者说过,高校在对英语师范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个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其创建属于自己的教学观念。要实现理论知识个体化,高校教师需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实现理论内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熟练自己的技能,不断优化高校教学方式,进而优化学生的教育行为。
五、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之下,英语师范生的培养工作属于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立即实行极其必要,但是,其也属于一个复杂且艰难的工程,需要高校引起高度重视。培养英语师范生,高校需明确英语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及英语课程体系,突破传统教学,让学生有兴趣并主动学习、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眼前一亮,在教学过程中配合教师,主动创新。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的优质型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苏翠英.新课标理念下英语师范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1):166-171.
[2]吴蓉.多模态教育语境下英语师范生从教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风,2019(32):31.
[3]胡慧苹.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J].当代教研论丛,2019(10):111.
[4]黄鉴妙.核心素养视角下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协同培养研究[J].海外英语,2019(16):194-195.
[5]龚天伟.应用型本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途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222-223.
[6]李玲.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