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与质量控制分析
2020-11-09张顺廉
张顺廉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30000)
肿瘤(tumour)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neogrowth),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neoplasm)。肿瘤细胞会出现不同于正常细胞的代谢变化,同时肿瘤细胞自身可通过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OXPHOS)之间的转换来适应代谢环境的改变。肿瘤的发病部位可能在全身的各个地方,危害性程度不同,一般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成为了研究热点,想方设法提升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的准确性,并且考虑患者的耐受性,具体研究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广大医务人员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分析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应用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将为更多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1 资料和方法
1.1 患者资料 将100例肿瘤患者定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30例,分阶段、分次数完成放射治疗,应派出责任意识较强、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1]。
1.2 治疗方法 第一,进行体位固定并定位扫描 CT。患者均为仰卧位,低温热塑网状定位膜固定。头部使用网状头膜,胸腹部用体膜。于Siemens螺旋CT模拟机下定位,在患者身体前正中线和左右体侧激光十字标记位置的两毫米位置处用铅点做参考标记,完成扫描。头部与胸腹肿瘤为三毫米厚获得增强扫描。将CT扫描图像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Pinnacal3中,合理设计靶区和治疗计划。第二,矫正摆位误差并匹配图像。患者行CBCT扫描,在线校位。专业医生完成图像校准,对附近骨组织和肿瘤靶区域进行扫描。首先,手动完成自动配准,根据骨性标志手动微调,微调标准为CT影响冠状位、矢状位和横断位,让骨性标志及靶肿瘤重合,观察CBCT图像上CTV、BTV、GTV等包绕肿瘤轮廓。完成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配准后,得到临床Lateral、Vertical和Longitudinal位置上的摆位误差配准差值,之后按照显示数值矫正移动床位,给患者实施放疗。
1.3 统计方法 使用专业软件SPSS 22.0处理各项数据,计量资料实施卡方检验后,以p<0.05表示组间结果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不同部位摆位误差的比较分析,详见表1:
表1:患者不同部位摆位误差分析
3 讨论
相关研究证实,放射治疗过程当中,患者摆位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容易造成靶区域漏照,导致大量剂量偏移到较危险的区域中。因此摆位重复性及准确性治疗是影响放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临床分析发现,胸腹摆位左右方向误差主要由于人体中线不能与一体化定位板纵向轴重合,体膜中存在的弹性产生了左右偏差,餐后时间差异、体膜较松等均会引起误差。背腹方向摆位误差与体重变化、呼吸时胸廓运动、左右方向偏差等密切相关[2]。头脚位置摆位误差主要与呼吸运动肿瘤移位;患者身体轴线扭曲;肥胖者皮下脂肪厚度和张力;老年患者皮肤松弛;患者双手抱肘等具有很大联系。放疗精确度与患者体表表现、粗细比值等具有很大联系,所以患者体表摆位会受到呼吸运动、体重变化和进食等多种因素影响。进行CT模拟操作中,医生、物理师等均应积极参与到各个环节中,提高CT定位的精确性。CBCT扫描体位时,必须保证摆位精确,合理辨别CBCT参数,得到精确的高分辨图像,提高放疗的精确性。首次放射治疗完成后,计算机网络主要对床的位置参数如左右、背腹、头足等进行摆正,确定摆位标准。除此之外,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器官生理活动、体重变化等不确定因素也会对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靶区域、形状和大小产生影响[3]。因此,实施肿瘤精确化放射治疗时,必须及时对靶区位置进行CBCT验证,采用治疗床遥控控制放疗。CBCT的应用,给QA和QC提供了依据,已经成为精确放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进行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很难避免,由于放疗技师直接影响着放疗的治疗效果。所以,放疗技师必须了解放疗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树立正确的操作意识,善于控制摆位误差,要将误差值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