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事件、焦虑及抑郁情绪与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

2020-11-09王玉珠陈成鑫陈慧敏王思远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总分医学生障碍

王玉珠,林 烁,陈成鑫,陈慧敏,靳 鑫,王思远,陈 敏*

(1.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一个主动的神经过程,与人觉醒状态下的各种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睡眠质量不仅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效率和生命安全,还直接影响着个体身心健康。已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会导致免疫力降低、生活适应性减退、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会诱发多种躯体疾病[1]。大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发展思维、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拥有良好的睡眠是保证大学生各种学习、社会活动顺利进行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随着当代学生学习压力增大,睡眠障碍逐渐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尤其在大学生群体,睡眠障碍现象较为多见,且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后更甚。已有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2.92%~52.84%[2]。在陈佰锋等人的调查中,手机成瘾得分与睡眠质量、睡眠紊乱、白天功能障碍、抑郁情绪以及匹兹堡睡眠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3]。有一项针对在校生的调查显示,患有亚临床型失眠症和临床型失眠症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7%和13%[4]。一篇关于医学生睡眠体验的全球文献综述中,医学生睡眠不良现象不但普遍存在,而且其患病率也高于非医学生和一般人群[5]。另有研究同样说明了睡眠不足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317名参与者中,165人(50.2%)报告睡眠不足7小时[6]。除国内现有研究外,Abdulah等调查发现,睡眠障碍会增加大学生伤害发生的风险,原发性失眠患病率竟高达31.4%[7]。Balogun等调查表明,埃塞俄比亚地区在校青少年睡眠质量并不乐观[8]。从全球范围看,睡眠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睡眠问题已成为医学界、心理学界等不得不重视的一个课题。

生活事件指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变动,变动较大的生活事件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对于大学生群体,突出体现在睡眠方面。有调查显示[9],与城市生源的女大学生相比,农村生源的女大学生睡眠质量更差,农村生源的非独生女大学生有更严重的睡眠问题。该调查结果亦表明,当大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和考研等压力时,睡眠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厦门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依次为7.7%、21.7%、20.6%、26.3%[10]。说明所处人生阶段不同,睡眠状况也会有所不同。随着年龄增大,面临的压力和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大,可能会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点,面临的升学或就业压力相对较大,是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群体。突发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当代大学生发生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比如车祸、父母离异、恋爱分手等,此类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打击较大,更容易给其带来生活习惯方面的落差,诱导机体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研究表明,焦虑、抑郁情绪会对大学生睡眠障碍产生正向预测作用,两两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睡眠障碍通常与精神疾病有着密切关系[11]。患有睡眠障碍的人通常也伴随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12]。睡眠障碍常常会与其他精神疾病共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精神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0%的睡眠障碍患者会伴随出现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常见于入睡困难型的睡眠障碍患者[13]。50%的原发性失眠患者会出现焦虑症状,30%~50%的原发性失眠者会伴随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14-15]。一项法国的人口统计研究表明,失眠症最常见的伴随精神疾病是焦虑症和抑郁症[16]。患者的睡眠状态会受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干扰,而这又会引起或加重睡眠障碍。因此,抑郁或焦虑可能是产生睡眠障碍的最常见原因,焦虑可能预示着睡眠障碍的发生[17]。

为探讨大学生群体睡眠情况及其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本研究对大学生群体睡眠状况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群体,采取整体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同时不限学校发放在线电子问卷。共收集401份数据,筛选有效数据共325份。其中女生数据168份,男生数据157份。受试年龄18~25岁,平均(21.28±1.21)岁。

1.2 方法

1.2.1 睡眠质量 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该量表由23个问题组成,其中18个问题涉及7个因子,包括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和白天功能紊乱。PSQI总分范围为0~21分,以8分作为睡眠障碍的标准,分数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1.2.2 生活事件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该量表由 27 个问题和6个因子组成,即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用、其他。每个事件首先确定在有限的时间内是否发生,如果发生,则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水平(苦恼程度)进行评分。没有影响计1分,轻度影响计2分,中度影响计3分,严重影响计4分,极重度影响计5分。

1.2.3 焦虑情绪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该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根据症状发生频率进行评估,分为4个级别:无时间计1分,小部分时间计2分,相当长的时间计3分,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计4分。主要统计指标是总分,将20个项目得分相加,得到粗分,将其换算为标准分后进行比较。

1.2.4 抑郁情绪 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该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按照症状发生频率进行评分,评分分为4个等级:无时间计1分,小部分时间计2分,相当长的时间计3分,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计4分。将20个项目得分相加,得到粗分,将其换算为标准分后进行比较。

1.3 统计处理

数据收集后,将其录入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等。

2 结果

2.1 大学生睡眠质量

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25名大学生PSQI总分为(5.64±2.71)分,将PSQI总分≥8分判定为睡眠质量差或存在睡眠障碍,则存在睡眠障碍的大学生占18.46%。男生 PSQI总分为(5.47±2.92)分,女生 PSQI总分为(5.47±2.47)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P=0.58)、学制(P=0.86)、年级(P=0.84)大学生PSQI总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不同专业大学生PSQI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其中,预防医学专业大学生PSQI总分最高,精神医学专业大学生PSQI总分最低(见表1)。

2.2 生活事件与睡眠状况的关系

2.2.1 生活事件与睡眠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将PSQI总分≥8分作为判定标准,根据大学生睡眠状况,将其分为两组,即有睡眠障碍组和无睡眠障碍组。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习惯性睡眠效率以及睡眠总状况(有无睡眠障碍)作为因变量,将ASLEC 6个因子(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用和其他)作为自变量,对两者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与有无睡眠障碍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主观睡眠质量与ASLEC各因子显著相关,习惯性睡眠效率与生活事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用与有无睡眠障碍的相关程度较高(见表2)。

表1 不同专业大学生PSQI总分比较

表2 生活事件与睡眠状况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

2.2.2 生活事件对PSQI总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相关结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讨生活事件与睡眠状况之间的关系和预测作用,将ASLEC 6个因子设为自变量,将PSQI总分设为因变量,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适用与人际关系对PSQI总分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预测解释系数R2为 12.6%(F=5.732,P<0.05,见表 3)。

表3 生活事件对PSQI总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3 焦虑、抑郁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2.3.1 焦虑、抑郁与睡眠状况的关系 将PSQI 7个因子(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总状况(有无睡眠障碍)与SDS、SAS标准分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焦虑(r=0.300)、抑郁(r=0.289)和睡眠障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见表4)。

表4 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

2.3.2 焦虑、抑郁对PSQI总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更好地展示焦虑、抑郁对睡眠障碍的解释和预测作用,我们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SDS和SAS标准分分别作为独立自变量,PSQI总分作为因变量。结果显示,焦虑和抑郁对睡眠障碍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所能解释的程度系数R2分别为16.6%(F=65.289,P<0.05)和 14.2%(F=54.078,P<0.05,见表 5)。

表5 焦虑、抑郁对PSQI总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大学生群体睡眠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8.46%,已有的调查研究指出,我国大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2.92%~52.84%[2],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在此范围内。将此结果与近几年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并无好转的势头,甚至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几乎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予以密切关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学制和年级大学生PSQI总分并无显著性差异。在不同类型大学生中,不同专业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F=3.601,P<0.05),医学生较非医学生的睡眠问题更为严重,而在医学生中,预防医学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最差,精神医学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最好,这与王战等[18-19]研究结果稍有出入。可能与本研究所选被试大多为在校生,专业针对性较强,且研究样本量不够大等有关。不同专业大学生学习环境、学业压力和未来要面临的就业压力不同,这可能会导致不同专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比如,医学生学业任务可能更为繁重,学习科目种类多、要求高,压力大,这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学习焦虑感,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另外,不同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升学和就业压力不同,课程安排与检验标准有所差异,导致其睡眠状况不同。

3.2 生活事件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生活事件各因子与PSQI总分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健康适用因子与PSQI总分的相关性更强,进一步回归分析也得到,人际关系、健康适用因子对PSQI总分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这一结果与李宗磊等[10]研究结论一致。究其原因,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状况等已经成为影响其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生活中,大学生需要面对各项学业考评,也需要协调与教师、同学、朋友以及亲属之间的关系,重大或突发的负性生活事件可能会导致大学生改变应激状态,促使其发生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或使其出现心境低落、学习效率低下、生活适应力降低等现象。大学生主要面对的是学校生活,学习压力会对其睡眠质量产生影响。有调查指出,在大学生群体中,学习压力越大,发生睡眠障碍的可能性就越大,两者相互作用,学习压力大,会导致出现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会通过影响身体健康、学习效率等,反过来造成学习压力[20]。有研究表明,大学生ASLEC总分越高,PSQI总分便越高[21]。陈玲丽等研究发现,人格(D型人格)在生活事件对睡眠障碍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22]。由此可见,生活事件与睡眠障碍息息相关。建议大学生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减小负性生活事件对身心健康的伤害,如放松训练、合理宣泄、成熟个性培养、认知训练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等方法。

3.3 焦虑、抑郁情绪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焦虑、抑郁情绪与睡眠障碍存在显著相关性,习惯性睡眠效率与焦虑、抑郁情绪存在负性相关关系,焦虑、抑郁情绪能较好地预测睡眠障碍的发生。焦虑、抑郁、外界压力等被看作是影响个体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显示,焦虑与睡眠障碍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睡眠障碍严重程度与焦虑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3]。王道然等研究表明,抑郁与睡眠障碍呈正相关关系,由抑郁产生的负面情绪对睡眠障碍起着调节作用[24]。王道阳等[25]研究显示,大学生焦虑、抑郁严重程度可以体现在睡眠质量上,睡眠障碍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这也提示在今后临床治疗睡眠障碍时,医生可以通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干预睡眠障碍。

总之,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问题,睡眠障碍受所学专业、生活事件、焦虑及抑郁情绪影响,社会、学校等应该关注学生生活状态和负面情绪,通过音乐疗法、认知矫正、合理宣泄、心理咨询与疏导、设置适当的体育锻炼时段等方法,尽可能给予积极干预,同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率,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总分医学生障碍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跟踪导练(四)2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