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6例急性心房颤动患者电复律后症状加重病例分析

2020-11-09傅杰陆曹杰沈才杰符霞郏银峰储慧民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源性房颤心衰

傅杰 陆曹杰 沈才杰 符霞 郏银峰 储慧民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可引起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等多种并发症,对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或旁路前传伴快速心室率房颤患者,急诊电复律(EC)可作为首选方法,症状持续性房颤(PEAF)或长期持续性房颤(LSPEAF)患者,在排除禁忌症后可择期行EC[1]。接受EC 的房颤患者转复后多数患者可缓解,但部分患者反而加重,本文汇总26 例EC 转复成功后急性房颤症状加重(AAF-ES)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 年10 月至2018 年12 月于本院、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七医院及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AAF 患者26 例,均为EC 后发生AAF-ES。其中男12 例,女14 例;年龄39~77 岁,平均(64.46±11.36)岁。AAF 诊断标准见《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1],纳入标准:(1)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2)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伴快速心室率者;(3)症状加重的PEAF 或LSPEAF 患者。排除标准:(1)洋地黄中毒者;(2)严重低钾血症者;(3)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或病窦综合征者;(4)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者;(5)年龄≥80 岁者。

1.2 方法 急诊EC 前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 次,择期EC 前患者接受≥3 周华法林抗凝治疗且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2.0~3.0),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排除腔内血栓,予地西泮10~20mg 静脉推注,初始设置除颤仪双向150~200J,必要时进行多次电复律。

1.3 观察指标 风险评估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房颤类型,持续时间,病程,服药情况[如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抗心衰药物、抗栓药物等]。于病情稳定期行心脏彩超(UCG)、24h 动态心电图(Holter),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等检查。

1.4 随访 定期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第1 个月、3个月、6 个月及12 个月行1 次Holter,如不适就近原则行心电图(EKG)检查,并再行1 次Holter。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自身前后比较应用配对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心源性因素导致急性心房颤动患者电复律后症状加重病例特点

表1(续)

2 结果

20 例(76.92%)AAF-ES 患者由心源性因素所致(见表1),6 例(23.08%)由非心源性因素所致。

2.1 心源性因素 (1)Ⅲ°AVB 及窦性停搏(SA):除例6 外,均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EC 成功后症状即刻加重,例1~4 患者为Ⅲ°AVB,例5、6 患者为SA。停用AAD,例3 患者呈一过性Ⅲ°AVB(持续7.4s),予植入临时起搏器,心电监测48h 示窦性心律(窦律)除例3 外,另5 例患者随访1~2 年内症状未再发,例3 择期行导管射频消融术(CRFA),随访2 年复查Holter 示窦律。(2)心衰加重:EC 后1~3min 心衰症状加重,予药物对症治疗后缓解,复查pro-BNP明显增加(P<0.01),UCG 示左室收缩功能减退,CA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随访1~4 年,例9 患者Holter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植入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RTD)后发作次数较前减少,复查UCG 左室收缩功能及结构改善(P<0.01)。例7、8 无法耐受β受体阻滞剂(BB)及ACEI,3 年内控制症状欠佳而多次住院,多次Holter 示快室率房颤,UCG 示心功能恶化,拒绝再行EC。例10~例16 患者中有女性6 例,平均年龄(68.14±7.88)岁,平均体质量指数(32.28±7.06)kg/cm2,平均心室率(148.14±11.52)次/min,平均血压(167.85±9.08/81.14±6.01)mmHg,4 例高血压,4 例糖尿病,EC 前UCG 示除例11 LVEF 稍降低外,余均正常,例10、例12~14 左室壁弥漫性肥厚。EC成功后3~10min 症状较前加重,予控制血糖、体重基础、控制血压、维持窦律,pro-BNP 较前降低(P=0.01),5 例患者症状发作次数减少,例10 及例11 患者因快室率房颤反复住院,行房颤CRFA 联合左心耳封堵术后病情改善。(3)冠脉血栓栓塞(CA):例17 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快室率房颤患者,例18 为预激综合征旁道前传伴快室率房颤患者,予EC 转复窦律后症状逐步缓解,随后收缩压进行性下降,EKG 示下壁导联ST段抬高,急诊CA 均示右冠近段CA,经反复抽吸血栓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1~2 枚,例17 患者二尖瓣重度狭窄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例18 患者择期行CRFA,3 年随访期间出现症状次数及严重程度减低。(4)室性心律失常(VA):EC 前UCG 示例19 患者UCG 示双房增大,例20 右心室壁扩大变薄(31mm)、回声增强伴活动减弱。EC 成功后症状即刻好转,转律后48~96h 内患者症状加重,例19 患者EKG 示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予胺碘酮静脉滴注后缓解,择期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联合CRFA,例20患者再次行EC 转复窦律,择期行CRFA 治疗特发性左前分支室速及房颤,随访2~4 个月Holter 检查未记录到VA 及房颤。

2.2 非心源性因素 (1)急性肺栓塞(APE):例21因“脑卒中”长期卧床,例22 因“下肢骨折术后”卧床6 个月,血气分析示氧分压(PO2)降低(68mmHg、66mmHg),二氧化碳分压(PCO2)正常,D2 聚体3076µg/L、1674µg/L。EC 成功转复后症状逐步缓解。1~2h 内患者气促加重,复查血气分析PO2(62mmHg、60mmHg)及PCO2(43mmHg、40mmHg),下肢彩超示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增强CTA 示APE,抗凝治疗后逐步好转。2 例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随访3年期间例21 患者死亡,例22 因反复住院。(2)上消化道出血(UGH):例23 及例24 均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因饮酒后症状加重,例23 患者EKG 示预激综合征旁道前传伴快室率,EC 前均接受过3 个月华法林治疗,INR 波动较大(1.7~4.9),EC 成功后症状即刻缓解,1~2h 后症状再发,伴有左上腹痛及呕血,血压下降,血红蛋白降至8.7g/L、7.6g/L,INR 复查2.7、3.3,EKG 示窦速。予急诊行胃镜示胃溃疡伴出血,予内镜下止血后失访。(3)惊恐发作(PA):2 例“孤立性”房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9 岁、40 岁,例25 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48h,心室率137 次/min,有乳腺癌及放疗病史。EC 后2 例患者维持窦律,遗留除颤电极处胸壁灼伤,患者极度焦虑,浅快呼吸,EKG 示窦速,予抚慰情绪、镇痛后上述症状10~15min 后好转随访多次Holter 检查示窦律,拒绝行CRFA。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AAF-ES 患者主要由心源性因素所致,2 例SA 和3 例Ⅲ°AVB 考虑为慢快综合征,提示房颤为进展性电解剖重构,使窦房结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改变[2],植入永久起搏器后加上合理的药物治疗后远期预后尚可。1 例Ⅲ°AVB 考虑快慢综合征,与AAD 使用及长期快室率使房室结处于可逆性抑制有关[1,3],CRFA 治疗房颤较为合理[1]。本资料中3 例HF-REF 患者考虑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加重原因考虑与恢复窦律后使左室血容量急剧上升有关[1]。7 例诊断为LVEF 保留的心衰(HF-PEF),老年女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肥胖为特征的流行病学特点,严格控制高危因素和心室率可改善症状,对于部分患者可行CRFA 或联合左心耳封堵术。

EC 可使高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血栓事件风险增加。本资料中2 例CA 患者考虑因左心房血栓脱落堵塞右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右心衰所致,血栓形成与未规范化抗凝及风湿性心脏病有关,EC 后72h 发生血栓事件风险升高,大约98%的血栓事件发生于转复窦律10d 内[4],该类患者在解除CA 基础上,必须长期抗凝治疗。2 例VA 患者考虑合并症所致,1 例考虑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1 例为特发性VA,行ICD 植入预防心源性猝死,行CRFA 可起根治效果。

非心源性因素引起AAF-ES 患者中,2 例APE 发生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1]:(1)存在多种APE 的高危因素,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2)EC 右房血栓脱落:房颤血栓形成部位绝大多数在于左心耳,但部分患者源自右心耳的血栓可于EC 后脱落;2 例UGH 患者考虑为合并症,EC 刺激腹壁及胃壁收缩,促进胃溃疡破溃出血,发生UGH 的危险因素包括INR 升高及波动及长期饮酒史。2 例PA 患者发生房颤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乳腺癌化疗及饮酒,前者可造成心脏微循环损伤及心房心肌间质纤维化,后者可引起心房电重构。

猜你喜欢

心源性房颤心衰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基于心内科老年患者在院内心源性猝死病因及临床危险因素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预防房颤有九“招”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