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对PCI术后患者情绪障碍 便秘 失眠的改善作用
2020-11-09金建芬孙红娟韩霞萍郑贝贝宁丽
金建芬 孙红娟 韩霞萍 郑贝贝 宁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可挽救濒死心肌,保存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中医药治疗手段包括中药内服外用、穴位敷贴等防治PCI 术后出现的情绪障碍、便秘、失眠等并发症具有较大优势[1]。本研究旨在探讨穴位敷贴对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并发的情绪障碍、便秘、失眠症状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至11 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施行PCI 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AMI 患者60 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58.77±9.42)岁;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57.23±9.8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诊断标准:AMI 诊断标准参照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2]:①基础是心肌肌钙蛋白改变超过参考上限的99 个百分位值。②下列各项中的任一项即可诊断:A:心肌缺血症状;B:新发ST-T 改变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新发病理性Q 波;D:存活心肌的丧失和(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E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形成。(2)纳入标准: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符合AMI 诊断标准;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参照文献制订排除标准[3-4]:创伤、手术、肺源性心脏病、急性脑血管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手术禁忌症及既往有明确糖尿病史等患者。(4)剔除与脱落标准:资料不全,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观察中自然脱落、失访者;依从性差,不能适应穴位敷贴,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
1.2 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参照文献,结合患者病情,两组术后均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扩血管治疗[5-6]。(2)围手术期护理:参照文献,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术中监护、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等[7]。(3)穴位敷贴:穴位敷贴组在基础治疗、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穴位敷贴主要成分:远红外发射物质和基质,远红外发射物质由Al2O3、SiO2、MgO、CaO、TiO2、Fe2O3组成,基质由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丙三醇组成。主穴:心俞、厥阴俞、巨阙、膻中、神门、内关。情绪障碍配太冲、少海,便秘加天枢、气海、关元,失眠加申脉、照海。以上干预10d 为1 个疗程,共3 个疗程。
1.3 指标检测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焦虑情绪[8]。SAS 共20 个条目,包括 “焦虑”项15 条、“非焦虑”项5 条,各条目累积得分相加即为总得分,总分越高提示焦虑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情绪[8]。SDS 共20 条目,包括 “抑郁”项、“非抑郁”项各10 条,各条目累积得分相加即为总得分,总分越高提示抑郁越严重。便秘相关指标包括便秘发生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PSQI 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 个因子,总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CI 术后情绪障碍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CI术后情绪障碍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PCI术后情绪障碍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睡眠质量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穴位敷贴组 30 54.59±9.43 34.27±7.98* 52.61±10.43 31.35±9.09# 9.01±0.67 5.94±0.31#对照组 30 51.58±7.42 40.25±8.27 49.58±9.45 44.59±10.14 8.88±0.60 7.58±0.53
2.2 两组患者排便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排便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排便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 便秘[n(%)] 首次排气时间(h) 首次排便时间(h)穴位敷贴组 30 2(6.7)# 54.22±14.51* 57.62±16.27*对照组 30 6(20.0) 69.82±18.83 72.45±20.09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可使相应部分心肌处于冬眠或顿抑状态,表现为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降低,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PCI 术通过重建心肌缺血部位血运,使完全阻死或高度狭窄的冠状动脉再通,使其中仍然存活但功能受损的存活心肌恢复功能,从而使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得到改善。中医药治疗手段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术后情绪障碍、便秘、失眠等伴随症状有效恢复[10]。
本资料中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贴进行穴位敷贴治疗,该贴由治疗膏、医用胶布、保护膜构成,通过生物波效应和经络穴位效应发挥作用。穴位敷贴治疗贴能发射8~14µm 生物波通过吸收、透射、反射、渗透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该穴位敷贴治疗贴广泛应用于脑中风及后遗症、脑外伤后综合症、颈椎病、神经痛;肿瘤及放化疗、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获得显著疗效。
本资料显示穴位敷贴组对焦虑、抑郁、睡眠质量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作用,显著降低便秘发生率,缩短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提示AMI 患者PCI 术后应用穴位敷贴,能改善情绪障碍、便秘、失眠等术后并发症状。
穴位敷贴主穴包括心俞、厥阴俞、巨阙、膻中、神门、内关。方中心俞、厥阴俞、巨阙、膻中4 穴,分属心经、心包经背俞穴、募穴,属俞募配穴法,可调心气;神门为心之原穴,可宁心定悸;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宁心通络安神。诸穴合用理气定悸、宁心安神,用治PCI 术后情绪障碍、便秘、失眠等症,疗效确切。情绪障碍配太冲、少海,便秘加天枢、气海、关元,失眠加申脉、照海,均为常见配穴。
穴位贴敷对改善情绪障碍、便秘、失眠等慢性心身疾病具有可靠疗效,渐受临床重视。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反映了各脏腑生理或病理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刺激点。穴位敷贴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生物波物理刺激、经络刺激,激发经气,疏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梳理失调之脏腑经气,从而达成治疗功效,与针刺、推拿、拔罐等传统针灸推拿疗法比较,其法异但理同,且有便简廉效之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与补充。
综述所述,穴位敷贴对改善PCI 术后患者情绪障碍、便秘和失眠具有一定效果,有助于提高PCI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间接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但本资料样本量较小,研究场所较为局限,今后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提高研究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