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与Gamma带锁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0-11-09董睿何帮剑毛强金红婷肖鲁伟童培建
董睿 何帮剑 毛强 金红婷 肖鲁伟 童培建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TF)是较为常见的骨折。患者多高龄,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轻微暴力即可致伤,且常为不稳定型;也正因高龄,患者常伴有复杂的内科疾患,给治疗带来较大的挑战,故本病亦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手术的意义不仅在于稳定骨折,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够挽救生命。目前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尚存争议,Gamma带锁髓内钉综合了动力髋部螺钉与髓内钉两者的优点,是一种经典、可靠的髓内固定系统[1]。人工关节置换能为骨折提供更为牢靠的稳定性,亦可避免诸多并发症,近期也被广大骨科同道们接受并推崇[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老年不稳定型ITF 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AFHR)与Gamma 带锁髓内钉(Gamma Interlock Nail,GIN)这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75 周岁患者;(2)有明确外伤史者;(3)受伤前能够自主行走者;(4)影像学提示不稳定型ITF 者。排除标准:(1)患肢除ITF 外还存在其它骨折者;(2)存在严重的内科疾病者;(3)严重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或先天性髋关节畸形者;(4)其它系统性疾病累及关节者。64 例纳入患者中,男25 例,女39 例;年龄76~92 岁,平均83.1 岁。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FHR 组34 例,其中Evans IIa 型8 例、IIb 型10 例、III 型16 例;GIN 组30 例,其中IIa 型7 例、IIb 型12 例、III 型11 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1.2 治疗方法 (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患肢制动、局部冰敷消肿镇痛。因患者均为高龄老年,故需完善心电图、肺部CT、三大常规等检查,术前医疗组讨论确定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内固定材料。多数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继续监测相关指标并维持原有内科疾病治疗。患者常规术前30min 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氨甲环酸减少术中出血。(2)AFHR组: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健侧卧位,常规术野消毒铺巾。取患髋后外侧切口长约10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沿肌间隙进入,于大粗隆止点处切开部分外旋肌,“T”型切开关节囊显露髋关节并充分暴露股骨近端,保留股骨距1.0cm 截骨,取出股骨头,清除游离碎骨,对大、小转子移位明显的选用钢丝固定游离的骨折块。取前倾15°方向扩股骨髓腔,植入适当型号的假体。髋关节复位后,检查关节各方向活动稳定并确认双下肢等长,透视确认假体位置后关闭切口。(3)GIN 组:麻醉达成后,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适当手法复位后将患肢固定于轻度内旋内收位,健肢蛙式位,躯干内收,同侧上肢高于胸部固定。于股骨大粗隆顶向近侧作一约4.0cm纵形皮肤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层、分离阔筋膜张肌,达大粗隆顶端,打入1 枚克氏针,C 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进钉点,开口,插入导针,透视确认导针位置。空心钻扩髓后推入髓内钉,透视下确认深度合适。在近端瞄准器导引下旋入螺纹导针,调整前倾角。测深,钻孔并旋入适当长度的螺钉1 枚。远端锁入适当长度锁钉1 枚,髓内钉近端安置抗旋转螺钉及尾帽,C 型臂X线机下见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物位置满意后关闭切口。(4)术后处理:AFHR 组术后双下肢间放置梯形垫,使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两组患者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2d,并予镇痛、消肿、抗凝、抗骨质疏松等药物治疗。术后根据切口渗出情况予切口换药,并密切观察切口渗出物性状及切口皮肤情况。术后先行患肢踝关节活动及健侧肢体活动,逐步行患侧股四头肌锻炼及髋、膝关节主动活动,最后在康复师的指导下下床活动,术后1、3、6 个月例行复查。
1.3 疗效评价指标 记录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记录各患者负重时间,分别于术后1、3、6 个月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根据入院及术后第5 天血常规,综合患者身高、体重等信息计算患者隐形失血量,具体公式如下:(1)血容 量= 身 高(m)3×K1+ 体 重(kg)×K2+K3( 男性:K1=0.3669,K2=0.03219,K3=0.6041; 女 性:K1=0.3561,K2=0.03308,K3=0.1833)[3]。(2)估计 失血量=血容量(入院时红细胞压积-术后第5 天红细胞压积)[4]。(3)围术期总失血量=估计失血量+输血总量。(4)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F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髋关节Harris 评分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资料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资料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资料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负重时间(d)术中出血(ml)围术期隐性失血(ml)围术期总出血量(ml)AFHR 组 69.2±5.8 5.4±1.3 275.5±41.8 407.7±46.7 683.2±64.56 GIN 组 56.1±5.3 12.4±1.3 101.6±11.6 523.7±81.4 525.33±84.205 t 值 -9.367 21.666 -23.237 0.946 -8.473 P 值 0.000 0.000 0.000 0.349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 评分比较 两组Harris 评分比较过程中,时间因素与组别因素存在明显的交互效(F=473.841,P=0.000),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评分存在分组效应(F=493.39,P=0.000);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随术后时间延长而明显改善,故存在时间效应(F=152.19,P=0.000);术后1、3、6 个月,AFHR 组髋关节功能均优于GIN 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分,(±s)]
注:*主效应的F值和P值;#交互效应的F值和P值
组别 样本量 Harris 评分 F 值 P 值术后1 个月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 合计AFHR 组 34 66.15±4.77 77.65±5.97 82.68±5.95 75.49±8.89 75.284 0.000 GIN 组 30 38.80±5.52 65.43±4.04 78.27±3.75 60.83±17.12 554.298 0.000合计 64 53.33±14.67 71.92±7.99 80.61±5.47 68.62±15.24 152.19 0.000 F 值 -21.272 -9.449 -3.490 493.39* 473.841#P 值 0.000 0.000 0.001 0.000* 0.000#
2.3 典型病例 (1)患者女性,93 岁,外伤致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无合并伤。伴重度骨质疏松,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血管、麻醉科评估手术风险后于伤后第4 天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患者术后5d 下地负重(见图1)。(2)患者男性,78 岁,外伤致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无合并伤。轻度骨质疏松,既往无慢性疾病病史,于伤后第3 天行Gamma 3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术后卧床行髋关节功能锻炼,术后2 周开始不完全负重下地(见图2)。
图1 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后比较(A.手术前:股骨粗隆间骨折、颈干角变小,小转子游离;B.术后1周:小粗隆已固定、假体放置恰当;C.术后6个月:小粗隆骨折已愈合,假体位置正常,未见明显假体下沉及骨溶解)
3 讨论
ITF 的发生率伴随人均寿命的延长而逐年上升[5]。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6],而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挽救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行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髓内、髓外固定和关节置换。虽方法众多,但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治疗该病,尤其是对不稳定型ITF 的治疗尚无统一的“金标准”,且具有较大的争议。推崇髓内固定的学者们认为该法是治疗ITF 的首选,其有以下几点优势:骨折中心性固定,内固定物横向力臂相对较短且靠近下肢力线,能更有效的传导应力以维持足够的稳定性[7]。Han 等[8]认为GIN 能够有效的应对累及侧壁皮质的不稳定型ITF,且术后1 周可使患肢部分负重。有学者还指出GIN 的远期疗效相对较好,术后2 年患髋无明显疼痛,且关节功能恢复好[9]。目前,大多学者对GIN 术后患者下床时间比较保守,且随着GIN 的不断使用,不良事件的报道也持续增多。例如因骨质疏松导致应力集中,出现内固定物断裂、骨折再移位、内固定远端骨干骨折,也可因骨折端过度加压等因素引起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最终导致严重后果[10]。而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为临床治疗不稳定型ITF 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选择,其能够有效的避免上述髓内固定引起的并发症,并且符合现行的快速康复理念,促使患者早期恢复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1]。
前期类似的研究指出在早中期AFHR 能够有效的改善关节功能,且并发症相对较少[12],但在晚期,GIN 患者关节疼痛及功能均较AFHR 好[9]。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GIN 治疗老年不稳定型ITF 的临床疗效,研究发现相对Gamma 带锁髓内钉治疗而言,AFHR 手术时间相对较长(P<0.01),相应的术中出血量也相对较多(P<0.01),但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恢复方面,接受AFHR 的患者能够早期下床负重,并且近期(术后6 个月)髋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但本研究因观察病例数及周期有限,因此在随访过程中,仅在GIN 组出现1例内固定断裂,AFHR组未发现明显术后并发症,且两组患者远期关节功能尚不得知,未能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远期疗效。
作者认为AFHR 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程度较重、骨折粉碎且移位较大,复位相对困难的ITF,其可有效避免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髋内翻等并发症,但该项术式对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需严格把握适应症,否则也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1)假体脱位:包括因过度骨质疏松、负重导致的中心性脱位及因过度屈曲、内收导致的后脱位;(2)假体松动、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3)双下肢不等长;(4)髋关节慢性疼痛。高龄ITF 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往往无法承受二次手术,故上诉并发症均需积极预防。AFHR与GIN 都是有效的手术方式,在做好术前规划并严格掌控适应症的情况下,皆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选择使用。至于如何更加合理的选择,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研究给出更为准确的答案。
图2 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 3带锁髓内定固定术前后比较(A.手术前:颈干角明显变小,小转子游离;B.术后1周:颈干角基本恢复,骨折对位对线可;C.术后6个月:骨折线消失,骨折已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