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心和梦想在音乐教育中展翅翱翔
2020-11-09徐艳娟
文_徐艳娟
音乐具有独特的功能,即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帮助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先天的优势,为此,教师必须开阔眼界,打开教学的思路。
音乐形式多样化,从兴趣着手
音乐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及习惯,制订不一样的音乐课堂计划。同时,教师还要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用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用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
第一,运用丰富的语言艺术。一堂成功的音乐课,离不开教师丰富的语言艺术。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语言的亲和力,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氛围之中,在第一时间就被教师的语言吸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歌曲《顽皮的小杜鹃》时,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直接开始让学生学习歌谱和歌词,可能会抓不到学生的兴趣点。如果换一种形式,把这首歌曲的歌词编成一个小故事,将主角“我”和“小杜鹃”的玩耍过程叙述给学生听,那么学生定会饶有兴致,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激发。
第二,加入有趣的游戏体验。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体态律动学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人创造意识和行为的形成。使静态与动态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在音乐课堂中,加入游戏的体验也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
比如教学歌曲《小猴子》时,在学生能够独立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小猴子抓耳挠腮和走路吃桃的动作,此时学生会特别开心,对学习歌曲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通过多样化的音乐课堂形式让学生学习,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不仅现在受益,还终身受益。
以学生为主体,从创造力着手
音乐课堂是富有创造性的课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堂中提供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这样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才会更加积极主动。教师应该让学生的创造力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也应该重视音乐实践中学生的创造过程,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同时,要想让课堂更加活跃,就必须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出示歌谱,在歌谱上画上线条,按照音的高低来决定线条的高低,让学生用手在空中跟着自己画一画。接下来,教师再出示几条歌曲中的歌谱,让学生自己根据之前的示例来画一画后面的几条旋律。这样的创造性音乐课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学一学、唱一唱,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及创造力。
因材施教,从个体差异着手
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针对音乐课堂上的个体差异,音乐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基础来培养不同的“音乐小人才”。
第一,在音乐准备前,制订学生的个体教育计划。每一个学生之间都有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方面还不成熟,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确定学生目前的状况,然后再根据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施以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计划要很完善,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更有针对性、科学性,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成长目标和学习目标。
第二,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资源、身边资源、媒体资源、教辅资源、教学反思等,这些辅助的教学资源都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教师要合理运用,使其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以此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最大化。教师要科学利用身边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可以向身边的教师请教自己拿不定主意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平常在教学活动中的听课、评课,在专家、专题讲座中积累的知识,都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教师的进步,就等于学生的进步;教师在发展的同时,其实也在带动着学生的发展。
第三,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小学阶段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三个年龄阶段。低年级学生音乐基础相对较弱,因而应减少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学活动,适当进行教唱训练。比如,教一年级学生学习歌曲《玩具进行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哼唱歌曲。刚进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识字能力和演唱能力不强,用哼唱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先从歌曲旋律入手学习。在学生把旋律唱会、唱熟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学习歌词。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自学能力。与低年级相比,他们的学唱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教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哼唱这一环节换成有节奏地念一念歌词。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歌曲的节奏会掌握得更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做到事半功倍。高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和音乐基础能力较强,对于大部分的歌曲,听了几次后便可以掌握歌曲的主旋律,并能跟唱。教师只需要进行细节上的指导,不必进行手把手的教唱。教师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教材都不同,在因材施教这一方面,教师还得从教材出发,根据其教材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制订出不同的教学计划,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师是助推手,是帮助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石,音乐教师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极为关键,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让他们变得更灵敏、更协调。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稳扎稳打,这要求教师不断钻研,要求学生不断学习、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