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0-11-09胡小红
文_胡小红
德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良好渗透,可以为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增添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看待数学知识,还可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数学课程教学的深层次目标很好地实现。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教学知识点,组织与创建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要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活跃,并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所学知识点。这能够为德育提供更大的渗透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吸收掌握数学知识原理,其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也会得到明显的锻炼与提升。
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吸收掌握这些知识原理,也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点背后包含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随着知识体系的不断丰富,学生会接触到越来越多存在关联或者类似的知识点。在对这些内容展开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且要展开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会让学生从更深入的角度理解看待这些学习内容,能够更好地把握知识要点的实质,在充分吸收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让自身的思维素养和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升。
比如,在教学“分式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复习整式和分式的概念出发,依据辩证思想自然地引出分式方程,接着带领学生领会两个概念的对立性(非此即彼)和统一性(有理方程)。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利用未知与已知的转化思想启发学生说出分式方程的解题基本路径,让学生发现两种方程在解法上虽有不同,但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整个学习过程不仅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了从前学过的关联知识,而且很好地向学生渗透了辩证思维,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感受,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展开德育。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初中学生很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从小受到了家人的宠爱,因此部分学生会有一定程度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这可能会阻碍其顺利融入社会、融入集体。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结合一些特定知识的分析,有效激发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转变学生过往的一些错误思维,带给学生更多学习收获。
例如,学习了“对称图形——圆”这部分内容的课本知识后,学生会对圆的性质有直观认识,也能够感受到圆这种图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灵活的教学延伸与发散,可以以圆这种图形为范例,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大家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每个同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这种有针对性的比喻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圆这种图形的性质的认识,而且给学生进行了正面的价值观引导,有效将德育融入数学课堂,从整体上提升了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构建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随着数学课程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可以根据一些特定的教学内容来建构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健全人格,这是德育融入课堂的一种直观体现。教师要善于就数学知识背后包含的内容做深入细致的挖掘,并给学生创设开放化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投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与层面来分析相关知识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更好地向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到一些道理,以此塑造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充分发挥德育的塑造效果。
比如,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学生的数学思维会得到很好的建立。教师可以依据该节课的特点,给学生讲授一些基本的道理,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像平面内的点一样,在寻找自己的位置。这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以此教育学生,要在初中阶段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并且努力学习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人生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这可以树立学生正面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更加积极投入,促进数学课程综合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