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探究
2020-11-08文兴友
文兴友
【摘 要】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加大,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会变得很敏感,表现出心情低落的状态,这不光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甚至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积极心理学则可以帮助学生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消除学生的心理创伤,因此高中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可以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其中,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变得更加积极乐观。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自从20世纪末以来,积极心理学理念得到了西方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该理念主张研究人类所具有的积极品质,从而挖掘出人类身上的正向力量,促使其能够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做到积极乐观地应对,获得最终的幸福。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再加上面临着较大的高考压力,因此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大的波动,如果学生能够挖掘出自身的正向力量,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强大,那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是学生的个人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可以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让学生掌握积极看待生活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
个人的情绪每天都在变化,通常情况下个体不会一直处在某种特定的情绪中,而学生如果长期表现出情绪失落,那就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而是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而采用有效的措施来缓解他们的情绪问题。摆脱负面情绪的前提是首先要正确认识情绪,很多学生对自身的情绪并不敏感,长期处于负面情绪当中而不自知,或是过于担心负面情绪的存在,以夸张的视角看待负面情绪所带来的影响,这都是没有对情绪形成正确的认识。情绪是个人感受的表达,学生会表现出快乐或悲伤的个人情绪,但在中国传统教育当中,喜怒不形于色是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而高中学生即将成年,因此在情绪的表达上也会逐渐变得克制。表达情绪是自信的表现,压抑情绪则会带来很多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适当地释放自身的情绪,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要表达出来,不要闷在心里,这样学生才会对情绪产生正确的认识,并学会自主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负面情绪当中。
二、指导学生掌握自我暗示的方法
心理暗示是指外界环境对自身产生的影响,自我暗示则是自己主动对自己进行暗示,从而使自己相信暗示的内容。自我暗示成功的前提是个体要对自身有一定的自信心,如果对自身充满了怀疑,那自我暗示就很难成功。自我怀疑是导致学生很多心理问题共同原因,中国传统教育奉行挫折教育,认为孩子多吃苦、多受罪、多遭遇挫折,就会变得更加强大,这种教育理念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创伤。现阶段,部分高中生时常会对自己深感怀疑,基于此,教师需要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出发点,由于一些学生很难接受自己的缺陷或负面情绪,从而带有完美主义或强迫症的倾向,这也会使得学生们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大量的时间,教师应鼓励学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多与朋友相处,实验证明与朋友相处心理问题会得到极大缓解。还有很多其它方法可以让学生逐渐恢复自信,比如保证充足睡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等方法,去全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掌握自我暗示的方法,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挑战。
三、师生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
很多高中学生都会感到很孤单,或不被人所理解,一方面是高中生有了自己的独立想法,这些想法很难得到普遍认同,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心里比较脆弱。但无论如何,学生都应该找到自己的情感支撑,在小时候,学生的情感支撑往往就是自己的父母,在学生成家之后,情感支撑往往是自己的伴侣,但在中间阶段,学生的情感支撑往往是自己,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很大的心理负担,或感到很累。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情感联系,帮助学生消除心中的心结,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归属感,并逐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而缓解自身的孤独感。高中阶段,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十分鲜明,但都会与教师保持刻意距离,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在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加主动一点,消除掉学生的疑虑和警惕心,使学生能够将教师当作可以信赖的朋友。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畢竟学生已经快要成年,自尊水平较高,教师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就会伤害到学生的心理。学生一旦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即便不会向教师倾诉太多的内心感受,但心里也会有所触动,从而促使学生向积极乐观的一面思考。
结语:
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的敏感期,教师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关注,对及时观察与了解学生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且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情绪的波动、掌握自我暗示的方法,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等等,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使其能够更好面对未知的挫折与挑战,助力自己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标.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8,(6):246.
[2]贺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文渊(中学版),2019,(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