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菇农收入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

2020-11-08赵艳丽

中国食用菌 2020年8期
关键词:菇农食用菌经济效益

赵艳丽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食用菌栽培与培育技术,随着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菇农的收入也带来了大幅度的提升。研究结果表明,食用菌所含有的多种成分可以有效的抗肿瘤、降血脂等,为食用菌产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1]。农业生产技术的成熟与专业机械设备的效率提高,有效地带动食用菌产量与质量的提升,目前食用菌产业的生产与销售已经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供应链条,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为一体[2]。部分地区的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经济效益提高已经成为乡村经济振兴发展的主要方向。

1 菇农食用菌栽培成本收益

食用菌栽培占地少、生产成本较低、鲜品周期较短,属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食用菌栽培菇农可以获得3倍的收入回报,特别是稀有食用菌,如羊肚菌等最高回报可达6倍,同时食用菌栽培市场风险较小,这都是推动食用菌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菇农食用菌栽培数据可以得到相关信息,菇农在栽培食用菌时所消耗的成本主要包括木柴、石膏粉等食用菌栽培所需物质成本,也包括食用菌栽培的人工费用、土地成本等[3]。部分食用菌的栽培不会受到土地位置的限制,菇农可以选择在大棚内进行栽培以便菇农对食用菌的整体管理。如黑木耳在经济市场中价格约为60元/kg,黑木耳栽培的产值在7.6万元/677m2,成本是6.5万元/677m2,在雇佣人工进行黑木耳采摘时,费用成本为0.48万元/677m2,由数据计算可得黑木耳的年均利润约在1.8万/677m2[4]。

2 菇农收入的影响因素

2.1 菇农生产投入成本

与其他农作物种植有所区别,食用菌的栽培过程相对更为复杂,在实际生产中需要进行消毒、杀菌、培养、堆料接种,发菌出菇管理等多重生产环节。而菇农栽培也需要投入更多生产要素,如土地、棚架材料、薄膜菌种、栽培培养料、石灰等。菇农在进行不同品种的栽培时,所需要投入的生产要素也有所区别。在针对菇农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考虑生产投入时,应该选取最具有生产要素特点的生产投入进行分析。

在食用菌实际栽培投入因素中,生产成本价格起到主要影响因素的是土地、主培养料、劳动力。一般情况下,菇农对于单位土地面积内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直接决定食用菌的生产规模。因此土地的投入量也可以作为重要为投入成本因素,目前成规模化发展的食用菌栽培数量依然较少。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活动,食用菌在栽培时会需要较多的劳动力。所以会投入较大的劳动成本,而且对于劳动力也提出了技能和操作水平的要求这也会加大劳动成本。主培养料的成本投入也可以直接影响菇农栽培的产量与质量。因此,可以将土地、培养料、劳动力作为菇农生产投入成本的主要要素分析。统计菇农生产投入成本量数据如表1。

表1 生产投入成本量Tab.1 Production input cost

从表1数据可以分析,菇农在单位土地内的投入量更注重于主料的投入,但在土地投入与劳动力投入中也存在着浪费现象。

2.2 技术研发成本

2.2.1 研发成本

食用菌具更高的食用、药用价值,高附加值的产品与食用菌新品种都需要进行研究开发。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将食用菌的研发成本分作为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具体指的是研发人员的薪资,固定成本则是食用菌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机械设备投入[5]。同时在研发过程中还包括弹性成本,具体则是食用菌的损耗经济与食用菌新菌种的知识产权生产费用等一系列不固定的成本。

2.2.2 食用菌推广栽培成本

经过研究所得到的食用菌新品种在具体规模化生产前要进行试验栽培。食用菌在试验栽培过程中需要消耗劳动力成本,试验具备风险性因此包括风险成本。菇农在进行新品种栽培时,若出现食用菌种失败或效益不高的情况,都会降低菇农的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研发新品种的试验推广栽培,需要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才可以进行,在申请过程中也会增加新品种研发的成本,目前食用菌试验栽培成本大多数是规模性企业所承担。

2.2.3 食用菌深加工成本

菇农若将所栽培的食用菌进行直接销售,不会产生过多的产品价值。只有利用深加工技术对食用菌进行二次加工才可以提高食用菌的附加价值,为菇农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食用菌的深加工技术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深加工技术也属于食用菌成本消耗的一部分。为推动食用菌经济效益的发展,对加工技术的不断革新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可以有效的降低食用菌深加工成本。通过对食用菌的生产资料成本做出分析,当生产环节中食用菌的某环节生产成本数额降低,与此同时,食用菌的销售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为菇农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深加工技术的创新对于菇农收益有十分大的提升[6]。食用菌经济效益的发展,也带动了食用菌栽培生产中需要的原材料的经济上涨,部分袋装食用菌原材料成本涨幅如表2所示。

表2 袋装食用菌原材料成本Tab.2 Cost of raw materials for packaged edible fungi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食用菌栽培原料成本的上涨,也会对于菌农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影响。

2.3 食用菌市场销售成本

食用菌从生产栽培到消费者食用需要经过市场流通环节,在流通过程中食用菌通过批发商与小商贩等,在不同主体间的流通会增加食用菌的流通费用,这也是食用菌的流通成本。随着流通成本的不断增加,会提高食用菌的市场销售价格,当某种食用菌价格过高,使消费者更多的会转而求其次。购买其他价格较低的食用菌品种,出现此种情况时会造成高价格品种的食用菌产品滞销问题。当食用菌产品滞销则会直接影响到菇农的经济收入。食用菌产品销售选择不同的销售渠道时,所产生的流通成本也不一样。即使是菇农直接进入到市场中进行销售也仍然会需要付出摊位费、运输费等流通成本。

2.4 食用菌栽培的间接成本

菇农在进行食用菌栽培时,所涉及到的经济成本主要包括生产设备的购买,以及大棚栽培中所消耗的折旧费与塑料薄膜折旧费用等。当菇农选择大棚模式栽培食用菌时,在搭建大棚时所消耗的费用约在20 000元,而大棚的使用周期为10年,则产生的大棚折旧费用每年在约2 000元。与此同时菇农还需要购买蒸汽灭菌灶,相关材料以及设备该类型的间接成本约在600元[7]。制作设备的使用周期为3年,转换后每年所消耗的折旧费为150元。新鲜的食用菌不易保存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使用均折损。为此部分菇农会选择将食用菌进行烘干,而食用菌烘干则需要购买烘干机,成本约在800元,使用周期5年折旧费用每年160元[8]。除此以外,食用菌在实际栽培中还会涉及到更多的间接成本费用,而间接成本费用的提高都是降低菇农经济效益的因素。

3 促进菇农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发展

3.1 扩大食用菌栽培面积,加快产业化经营发展

为鼓励菇农食用菌栽培面积的扩大,政府要针对发展形势较好的食用菌栽培户,通过资金政策的扶持来起到带头引导的作用。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创新是有效的降低食用菌栽培成本的主要措施。同时也可以对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使用,切实有效地促进食用菌的经济效益发展。政府在推动食用菌栽培面积规模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做好政策的扶持工作。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来确保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到市场与供给相互平衡的状态,以此来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3.2 降低食用菌栽培风险,推广创新技术发展

通过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可以有效地降低菇农栽培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降低食用菌生产风险,为菇农的经济效益提供更多保障。通过扩大风险保险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加强对分散的食用菌栽培户的综合性管理,菇农可以通过管理链条对市场中的信息进行及时掌握。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帮助菇农扩展销售市场,同时通过技术的支持来鼓励菇农参与到新品种的栽培中,并实现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创新。

4 结语

随着食用菌的使用价值与药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被更多消费者所接纳认同,在未来发展中食用菌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推动食用菌农业技术生产,对于促进食用菌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食用菌生产技术的进步不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食用菌栽培生产模式,将食用菌生产结构进行优化,从多种因素上影响菇农的经济收益。影响食用菌的经济效益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而食用菌的生产成本则受生产技术、产品附加值、规模栽培等因素影响。因此为推动菇农经济效益上涨带动农业经济发展,需加强对食用菌的栽培与生产质量管理,将生产技术进行深入推广以解决食用菌生产问题,以规模产量的扩增带动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菇农食用菌经济效益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加强建筑造价管理 提升工程经济效益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