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路径探究

2020-11-07程冶冰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美术教学德育

摘要: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挖掘美术课程的德育资源,并利用有效的实施路径,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的品格,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以达到德育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实施路径

学生品德的培养与发展是多方面的,美育便是有效方式之一。笔者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根据教学经验,初步总结了以下几种实施路径。

一、在美术欣赏课程中渗透德育

美术欣赏课是最直观、直接的一种德育渗透方式,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岭南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中,《浩气长存》《烽火岁月》《我们爱和平》等几课都是通过爱国主义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革命战争的峥嵘岁月,体会我们当今和平岁月的来之不易,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在这一系列的课程之后,笔者在拓展课程中讲解了当代画家孙滋溪的油画《母亲》,请学生辨读油画的文字“启明我的小宝贝:启明是我们在牢中生了你的时候为你起的名字……”,极大地感染了学生,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样,在岭南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中有《家园小景》《走进民间砖雕——灰塑艺术》《开平碉楼》《门画》《石狮》《家乡的桥》《家乡的节日》等课程,其中很多欣赏、示范的作品都是以爱家乡、爱祖国为主题,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爱家情怀,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起到了很好的感染、熏陶作用。

二、在绘画教学课程中渗透德育

绘画课是对学生认识世界、观察世界、表现世界和表达自己的一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比如在《动物的花衣裳》一课中,学生通过表现不同动物的漂亮外表,认识动物世界的精彩纷呈,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熏陶培养出美好的情操、品格和爱心。同时,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些濒危动物的故事,进而培养、提高学生爱护动物、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样,在山水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与技法的传授,使学生了解到祖国的大好山河,认识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技法,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加民族自豪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渗透德育

在手工制作课中,有丰富的制作技艺,比如剪纸、蜡染、扎染、编织、拓印、书签制作等。岭南版美术教材有关的课程有《民族娃娃》《变废为宝》《剪团花,巧装饰》《自己做镇纸》《编织乐园》《拓印的魅力》《博古架》等。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和技艺,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同时在手工制作课中,学生利用布片、废纸、饮料瓶等废弃物品,变废为宝,创造出充满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将废旧物品转变成一个个充满个性的艺术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废、旧、弃材料的运用,增强了环境保护的认识与体验,培养了节约和环保的好习惯,从而有效地渗透了生态德育。

四、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渗透德育

中小学美术课程中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如国画花鸟、山水、兵马俑、青铜器、陶艺、石雕等,这些都是德育渗透的丰富资源。通过传统文化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巧妙的手段让学生得到感染与熏陶。比如,笔者在《花瓶》(设计)一课中,是这样引入课题的:笔者首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英文粉笔字“China”,然后请学生回答这个英文意思,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中国”的意思。笔者再追问:“还有一种意思有谁知道?”有的班级的个别学生知道是“瓷器”的意思。笔者就接着介绍,在英文单词中,“中国”和“瓷器”的拼写是一样的,区别仅在于首字母的大小写,以此说明我们中国古代陶瓷业的伟大和知名。我国古代所具有的灿烂文化,让西方人对此赞叹不止,让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然后引入《花瓶》一课,让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

五、在技法传授中渗透德育

我国台湾有谚云:“学书画的孩子不会学坏。”在中国书画教学中特别能够体现这一点。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一些体会。

(1)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种自身净化功能,就是通过国画、书法等,探求书画之道,反哺回来如何做人,最后书画不是最重要,做人更重要。字画是末,做人是本,字画是手段,做人是目的。

(2)中国书画中的中锋用笔很有启发作用。古人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以正锋藏气为贵”“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正锋者,皆为破信笔之病也”。这值得我们不断思索,反复认识,在生活中领悟,做人要像用笔一样要很“正”,做一个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才是根本。如回锋用笔,在写过的一笔上再压一笔,调整成中锋,这些都不是浪费时间与笔墨,这会让笔力更强劲、内敛、含蓄、耐看、力透纸背。重复和叠加不是浪费,就像人生一样,有时候反复地磨炼、折腾,失败了再来,反而是一种人生的财富,书画与中国的哲学是互相印证的。

(3)书画练习的目的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习气,而不是改变外部环境,把自己的字画从笔法到造型要改变得更好,是不断地向自己内部求索,而不是向外求。这个和做人的道理一样,我们要不断地完善自己,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世界。这些相关的道理都可以在教学中慢慢地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六、在行为习惯中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艺术、热爱集体等的素养。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创作出美好、优秀的作品,也是在进行细致、耐心、专注、坚韧等品格的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课堂纪律的遵守、互帮互助的精神、团队合作的意识、小组间的竞争意识等都会得到加强与培养,乃至于包括美术创作、手工制作活动中的卫生习惯、工具整理的条理性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会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训练与培养。特别是小组分工和合作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加强与培养。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向别人借学习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七、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美术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美术课外活动包括第二课堂和美术活动等方面。美术第二课堂广义来说有手工、书法、欣赏、陶艺等很多类型。美术第二课堂可以在以上相关的欣赏、绘画、手工、技艺、传统文化、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更有效、专注的德育渗透。美术第二课堂德育渗透涉及的知识面、运用的手段更广泛、更深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求更高。在美术活动中,一些相关的活动对学生也有德育渗透的作用,如外出写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祖国的壮丽山河、优美风景及美丽城乡,使得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参观博物館、美术馆、艺术坊等,面对艺术作品的直接感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健康审美趣味,形成良好的真善美人格。第二课堂美术作品的成果可以参加比赛、举办展览、布置橱窗、走道、班级等,参加比赛的作品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与自豪感。美化校园的作品,也在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激发美好道德情感。

八、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

教学评价是美术课程中德育渗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易见成效的一环。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让学生分辨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真善美,以及让学生明确审美的标准、价值的尺度方面,教师都具有主导的作用。好的美术作品对于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教师进行分析、指导与引领。美术教学的评价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教师的评价,还有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多元评价、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都应该引入德育的相关指标,让学生明辨是非,促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同时,也要遵循美术学科自身的规律,坚持以德育为本,建构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美育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美术课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美术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学生品德发展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美育便是有效方式之一。美术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德育目标,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责任编辑:韩晓洁)

作者简介:程冶冰,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美术教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