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说文解字》艸部看汉代饮食文化

2020-11-07黄园园

文化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许慎尔雅说文解字

黄园园

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结构、考究汉字的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来排列汉字的汉语字典。《说文》全书共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其中艸部收字445个,是收字较多的一个部首。艸部字收录了我国古代各种各样的植物名称以及与植物相关的字词。本文将从艸部筛选出表示食物的字,并简单将其进行分类,以期了解古人的饮食文化。

一、艸部食物字阐释

(一)蔬菜名

《说文》中许慎明确指出:“菜,艸之可食者。从草,采声。”[1]在许慎看来那些可以吃的草便是菜,但是《说文》中直接将字释为“菜也”的仅“、葵、、、薇、蓶、、芥、蔥”9个字。其中“、蓶”二字所指今已不可考,“葵、芥、蔥”三者仍是餐桌上常见食材;“”在西南地区食用较多;“”即泡菜,说明古人早就想到用腌制的方法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当然,《说文·艸部》中收录的蔬菜名绝不仅仅这9个,剩余的蔬菜名可以将它们分为以下几类。

1.根茎类

芋、莒,指芋头,“莒”为齐地方言。《史记·项羽本纪》:“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芋头在灾荒年是劳苦大众的主要食物之一。

蘘,即阳荷、洋火姜。段玉裁注:“崔豹《古今注》曰:似薑,宜阴翳地。师古曰:根旁生笋,可以为葅,又治蛊毒。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仲冬以盐藏蘘荷,以备冬储。《急就篇》所云‘老菁蘘荷冬日藏’也。”[2]古人不仅将其作为蔬菜,还看到了它的药用价值。

菁,《说文》中许慎将“菁”释为韭菜花,但是在一些文献中“菁”指大头菜。如《急就篇》:“老菁、蘘荷冬日藏。”颜师古注:“菁,蔓菁也。一曰冥菁,一曰芜菁,又曰芴菁。”

芦菔,即萝卜,又称荠根。

葑,《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郑玄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但在《广韵·用韵》“葑,菰根也。今江东有葑田”中“葑”指茭白根。

“蕫,鼎蕫也。从艸,童声。杜林曰藕根。”[3]许慎在《说文》中将“蕫”解释为“鼎蕫”,指的是一种可以用来编席织鞋的蒲草。郭璞《尔雅注》:“似蒲而细。不知薡蕫者,岂不辨菽麦意乎?”但是杜林“谓蕅为蕫”,意为藕根。

“蔆、芰、薢、茩”都指菱角。“芰”为楚国方言,“薢”“茩”为秦国方言。但是,在《尔雅注》中,郭璞将“蔆”释为“决明也”,即决明子。三国时期的孙炎否定了这个观点,还是将“蔆”解释为菱角。

莲,指莲子。徐灏注笺:“莲之言连,其房如蜂窠相连属也。因谓其实曰莲实。省言之但曰莲。”但“莲”有时候也可以指莲藕,如温庭筠的《达摩支曲》,“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中的“莲”指的就是莲藕。“蔤”[4]“蕅”[5]都指莲藕。

莕菨,即“荇菜”。《诗经》中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这样的美句留存于世,可见在古人心中,荇菜不仅可以食用,还被当作美好事物的代称。

蒋,同“菰”,即“茭白”。苽[6],也写作“菰”。在古代,“菰”是一种粮、菜兼用的作物。汉代以前,苽米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唐以后苽米才多用于救灾。《周礼·天官·膳夫注》:“六谷:稻、黍、稷、粱、麦、苽。”“茭白”这个名称始见于宋代,宋之前一般称“菰菜”,但茭白的食用记录最早可见于《尔雅》。直到现在,茭白仍常见于我们的餐桌。

蒜,大蒜于西汉从西域传入我国,到现在仍是厨房中非常重要的佐料。蒜苗和蒜薹也可作为蔬菜食用。

蕨,即蕨菜,现在大家主要当调节口味的野菜食用,反而蕨菜根茎提炼的蕨根粉成为餐桌上的常见的一道菜。

菲、芴,指土瓜,有些地方称为地瓜。土瓜是现在常见的一种蔬菜,也可生吃。但《尔雅·释草》:“菲,蒠菜。”郭璞注:“菲草,生下湿地,似芜菁,花紫赤色,可食。”《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郑玄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说明“菲”不仅指地瓜,还指蒠菜,一种长相似芜菁的菜,现在名为诸宫菜。

2.茎叶类

苋,即苋菜,至今仍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蔬菜。

莙,井藻即牛藻,古指一种叶大藻类。今指莙荙菜,即甜菜。

藄,即紫蕨,一种嫩叶可食,根茎供药用的蕨类植物。今于野外较常见,但很少食用。

“莪、萝”,都指一种长在水边,嫩叶可以食用的蒿类植物。《诗·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孔颖达疏引陆玑曰:“莪,蒿也,一名萝蒿也。生泽田渐洳之处。叶似邪蒿而细,科生。三月中茎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颇似萋蒿是也。”

蒮,即韭菜。《尔雅·释草》:“蒮,山韭。”

蓳,指一种野菜,也称旱芹,古代可以蒸着食用,现在比较常见。

藜,即现在一种名叫灰条菜或灰灰菜的野菜。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字亦作菞、作蔾,即《诗》‘北山有莱’之莱,《尔雅》之‘釐,蔓华也’。初生可食,古蒸以为茹。”

3.花菜类

菁,即韭菜花。《齐民要术·八和韲》引《四民月令》:“八月,收韭菁,作捣韲。”

藼,忘忧草,即萱草。今常吃的黄花菜属萱草中的一种。

蕣,即木槿,其花可作蔬菜食用。

4.食用菌类

菌,地蕈,伞菌一类的植物。无毒的可供食用,常见可食用的有松茸、香菇等。《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大芝也。天阴生粪上,见日则死,一名日及,故不知月之终始也。”

蕈,即桑树上的木耳。《玉篇·艸部》释义:“蕈,地菌也。”

5.腌制类

《说文》中腌菜种类众多,许慎根据腌制原材料的不同将它们作了细致分类。

荃,即细切的腌芥菜。

6.其他

萉,即麻子,古代充当食物食用。今在西北地区仍十分受欢迎。

荤,臭菜,即葱、蒜等有气之菜。现在“荤”主要用于指肉食。

薜,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疑即薜荔。”薜荔,又名凉粉子、木莲等,瘦果水洗可作凉粉。

芩,指芦苇一类的植物,但今主要用于指黄芩。

莢,指豆类植物的果实,该意一直沿用至今。

(二)佐料名

“苏、荏”,都指桂荏,即今之紫苏。古用嫩叶以调味,种子榨油。今为常用中药,不少地区用其叶子做菜,但日本多用于料理,是吃生鱼片不可或缺的配料。现在的紫苏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不少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种植,开发出食用油、药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

蓼,即水蓼,叶味辛辣,故古代常用以调味。今作药用。

蒌,即蒌蒿。许慎指出其可用于烹鱼,今主要将其嫩茎及叶用作菜或腌制酱菜。

茮,古同“椒”,即花椒。今仍是常见的一种佐料。

(三)可食用果实名

苌,苌楚,即今之猕猴桃,《诗经》中也有“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的诗句留存于世。可以看出早在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就已出现猕猴桃。

“葥、茥”,山莓,即今之树莓,欧美国家当作水果食用,因其良好的经济价值,广泛培育,并形成产业化发展。我国分布较广,但食用人数相对较少。

藷蔗,即甘蔗。

芍,凫茈,即今之荸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人谓之葧脐,即凫茈之转语。”[9]值得注意的是,《说文》中“芍”的声符为“勺”,但根据其切韵“胡了切”其声符应为“笑”。

葚,即桑葚。

蒟,许慎将“蒟”释为“果也”,《说文》“蓏”字释义中有“在木曰果”的说法,故“蒟”专指“蒟子”,像桑葚,有辣味,可食,也可制酱,古代多用于制酱。今还可指魔芋。

(四)谷物名

虋,即赤粱粟,粟的一种。“虋”也为谷类总称。

荅,即小豆。既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也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物。

苗,《说文解字注》:“苗本禾未秀之名,因以为凡草木初生之名。”[11]《诗·魏风·硕鼠》:“无食我苗。”《毛传》:“苗,嘉谷也。”今“苗”主要指谷类植物的幼苗。

芑,即白粱粟,今之小米的别称。

二、古今饮食文化对比阐释

《说文》中蕴含着汉代各类文化风俗,其中艸部字集中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从植物中取材,物尽其用,满足生活所需。本文虽然只摘选艸部字中表示食物的字,但是凭这83个字,已经可以看出汉代与现代饮食文化的异同,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对食物称呼的异同

1.各地称呼统一

汉代由于交通等因素影响,全国各地交流没有现代频繁,故对同一事物在各地也有不同的称呼。许慎在《说文》艸部表食物的字中明确指出是地域不同导致称呼不同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植物。

“芋、莒”都指芋头,“莒”是汉代时期齐地对芋头的称呼,现在统一为“芋”。“蔆、芰、薢、茩”是汉代各地对菱角的称呼,但是现在统一称其为“菱”。

2.同一类食物称呼统一

古代常出现多个字表示同一类或同一件事物,如“死、崩、薨、卒、毙、故、殁、殇”等都可以表示死亡,在表示食物上也不例外。

3.古今所指不同

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两字:“莙”古指一种叶大藻类,但今指莙荙菜,即甜菜;“芩”古指芦苇一类的植物,今指黄芩。

(二)食材的保留与舍弃

古代由于生产技术及客观环境的限制,大部分食材来源于野外,种类较少。如今科学技术发达,不仅食材种类变多,而且地理和时令都不再限制食材的生产。食物的极大丰富也使人们对食材的选择更挑剔,《说文》艸部字中的食物在今天有不同的归宿。

1.食材被舍弃

2.食材保留且常见

除了前面分类中的腌制菜、菌类、果实类、谷物类基本保留且常食用之外,“葵、、芥、蔥、、芋、莒、菁、芦、菔、葑、蒋、苽、蕫、蔆、芰、薢、茩、莲、蔤、蕅、蒜、蕨、菲、芴、、菦、芹、苋、、茆、蓳、藼、薜、莢、茮”等所表示的食材都为今之常见且常食之物。值得注意的是,“”“萉”以及“、茆”只在少数区域很受欢迎,而其他地区则少见;“蕨”作为野菜存在,一直都比较常见,但是今人利用其根所制蕨根粉已经超越蕨菜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特色菜。

3.食材保留但少见

三、结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本文以《说文》艸部字中表示食物的字为研究对象,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出发,简单了解其意,对于一些字/词意不清的再结合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玉篇》《广韵》《尔雅》等著作加以确定。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与未来,本文在上述基础上进行了纵向研究,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将《说文》中的食物与今之食物相对应,了解古今饮食变化,以期能对今之饮食有所启示。

猜你喜欢

许慎尔雅说文解字
丁子峻温文俊士尔雅男神
许慎德
作家尔雅《同尘》研讨会顺利举行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的许慎文化研究
游许慎文化园
好班差班
找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