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移动服务研究

2020-11-06欧阳琳刘英姿

兰台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

欧阳琳 刘英姿

摘 要 档案移动服务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为设备,通过信息推送或者用户选择,为档案用户提供及时、高效以及个性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使档案用户不限时间、地点享受档案信息检索、阅读、获取和利用服务。在“互联网+”时代,积极推动档案移动服务研究,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 档案机构 移动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73.5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12-24

★基金项目:2018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 (项目编号:XSP18YBC192)。

★作者简介:欧阳琳,邵阳学院档案馆,副研究馆员,学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档案管理;刘英姿,怀化学院档案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档案管理。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mobile Internet, with smart phones, iPads and other mobile terminals as devices, archives mobile service provides archives users with timely, efficient and personalized archives information services through information push or user selection, so that archives users can enjoy archives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ading, access and utilization services at any time and place.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research on archives mobile service and make full use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chiev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Keyword “Internet +”; archives agency; mobile service

一、档案服务创新发展是时代所需

“互联网+”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它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近年来,档案馆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網等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的价值新生和档案工作的转型升级,国外非常重视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档案服务,档案服务创新有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奥巴马政府于2009年1月发布总统备忘录“透明和开放政府”;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在12月根据备忘录签发“开放政府指令”,要求联邦机构落实“开放政府计划”,“开放政府计划”为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2010年12月,美国国家档案馆(简称NARA)发布《社交媒体战略》(Social Media Strategy),规定运用社交媒体建立员工、政府和公民档案员(社会各界做档案工作的非档案专业人士)三大社区,要求公民参与NARA网上信息平台建设,鼓励NARA借助社交平台与研究者、公民档案员积极互动(黄霄羽,2016)。加拿大联邦政府出台《新兴数字媒体研究:机会与挑战》《公共部门使用社交媒体》等政策法规支持社交媒体在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应用。英国国家档案馆十分重视且善于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其官网提供多种社交媒体链接,除国内熟悉的Twitter、Facebook、You Tube等外,还有许多国内很少接触到的社交媒体,如Historypin、Pinterest、Flickr等,还特别开辟Archives Media Player、Live Chat等特色服务。

因受传统因素以及信息技术影响,我国档案移动服务政策支持稍滞后于欧美国家。2014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15号),规定档案馆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档案宣传工作。2016年3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等各类创新,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4月,国家档案局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档发〔2016〕4号),强调档案事业发展必须创新服务方式,多渠道开发档案资源,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简化利用方式;12月,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李明华局长着重强调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1.文献检索情况。以“Mobile Archive” “Archival Mobile Service” “Archive + Social Media” “Archive + 3G”“Archive + Facebook”“Archive + Twitter” “Archive + Flickr(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线上相片管理和分享应用之一)”等为关键词,检索截至2018年1月的“Science Direct” “Springer”“Emerald”等数据库,查找到英文文献32篇;以“档案+微博”“手机档案馆”“档案移动服务”“移动档案馆”“档案+微信”“档案+3G”“档案+社交媒体”等为题名与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社科学术网分别检索截至2018年12月的文献,通过题名、关键词和摘要,发现与题名相关的期刊论文221篇、硕士论文32篇;同样以上述检索词为题名,当当网、中国国家图书馆、Apabi电子图书和超星百链云图书馆等相关网站,检索到专著1本《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赵屹、汪艳,2015);以“档案移动应用程序”“档案移动服务”“移动档案馆”“数字档案”“档案微博”“档案微信”等为项目名称,检索国家社科基金图书情报与文献学学科数据,检索结果为0。

上述研究成果总体呈现以下特征:从研究领域来看,来自传播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学者均对该主题展开了研究。从研究方法看,主要有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模型分析法等。从研究趋势来看,国外的研究始于1999年,大部分是关于移动应用程序服务、社交媒体服务和多媒体档案移动服务,如Geraldine Fitzpatrick,2015),基于MEO容器的私人档案App(Application,移动应用程序)服务(Florian Guldenpfennig和Web2.0環境下用户合作注释项目(Reim Doumat等,2013)等;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08年,因为社交媒体是随着微信公众号的普及,通过移动端服务于用户,移动用户逐步成为主要选择。同时,社交媒体的应用研究逐步成为档案学界的研究聚焦点,特别是2015年以来,社交媒体的应用研究领跑WAP网站、手机微信和移动应用程序服务等方面的研究。

2.主要学术观点梳理。国内外已有成果主要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1)关于功能特征的研究。曹佳瑜(2014)认为档案APP具有宣传推广、情报收集和信息服务作用;朱迪(2015)通过调查分析美、英、澳三国国家档案馆应用社会化媒体开展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的现状,认为国外档案移动服务的特点是以用户为中心,内容更新及时,注重用户交流,档案信息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邓柳清(2016)指出移动档案服务具有便利化、泛在化、精准化和社会化的特点;赵彦昌等(2016)认为现有档案微信公众号具有信息推送功能、档案检索功能、档案展览功能、预约查档功能、档案咨询功能等。(2)关于发展环境的研究。谭必勇(2012)基于STOF模型建立手机档案馆业务架构,从财务框架、技术框架、服务框架和组织框架四个方面对档案移动服务发展环境进行分析;王珂、童路(2013)认为档案移动服务是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的结果,是档案社会价值实现的必然结果,并从用户基础、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三个方面对档案移动服务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黄霄羽等(2016)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政府机构的激励、社交媒体技术的优势、发达国家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的成功经验,论证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具有充分的可行条件。(3)关于服务方式的研究,从手机短信、WAP网站、媒体公众号和移动应用程序四个方面展开,焦点在于主流服务方式的确定。主要学术观点有:肖春红(2011)提出,早期的手机短信服务将会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功能更加强大、内容更加丰富;王协舟(2016)提出,应在档案部门的主导下,构建公众对数据的共享、共管,打造“双众”循环开发圈,实现档案智慧服务;黄霄羽(2016)提出,在政府的政策扶助和社会科技支撑下,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均印证了创新档案服务具有充分的可行性;于英香(2019)提出,基于技术变迁视角下,对利用电子文件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演变催生数据化管理思维,有助于对数据概念的拓展和强化,更有利于档案领域中数字人文和数字档案资源的挖掘和发展;Antonio Padilla-Mel éndez,Ana Rosa del A guila-Obra(2013)认为,分析测量社交媒体的价值来源和网络性能(如Alexa排名和粉丝数量),有助于博物馆、档案馆等制定出线上服务优化策略和资源分配方案;Mark Vajcner(2015)基于社交媒体在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应用情况的调查,提出档案机构比图书馆和博物馆更容易建立起受公众欢迎的社交媒体服务;黄霄羽(2016)总结美加英法澳的国家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类型和特点,指出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初见成效,但也面临一系列难题。(4)关于实现策略的研究。肖春红(2011)认为,档案移动服务内容应当包括档案馆基本信息、政府公开信息、档案网站信息和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档案等;Jan Askhoj等(2011)、张学辉、裴友泉(2014)、Esa Kerttula(2015)提出通过加强技术保障来推动档案移动服务的开展,譬如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交互技术等;谭必勇(2012)、赵海峰(2013)、贾鹏飞(2015)主张通过多方合作来优化开发模式。李梦飞等(2015)、刘婧等(2015)、李颖等(2016)认为应当从满足公众需求和突出资源特色着手,丰富档案移动服务内容。

3.研究现状述评。当前研究主要从服务内容方面和技术层面介入,通过对WAP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程序和手机短信四类档案移动服务的切入,主要解决“什么是档案移动服务”和“怎样实现档案移动服务”的问题。尽管现有成果对我国档案馆移动服务的理论和实践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内容多停留在应用层面,有关档案移动服务的基础理论仅涉及档案移动服务的定义和功能特征研究,鲜有对档案移动服务理念的研究。根据目前档案移动服务工作面临的互联网运用能力不足、跨界融合意识薄弱、数据开放面临障碍等问题,档案部门不得不思考,“互联网+”时代档案工作的思维模式、服务理念是否需要革新?应该如何革新?二是从档案工作从业人员与档案工作服务对象的需求考虑,系统解决档案移动服务发展缓慢,对管理层面和运行方式等实际问题的研究较少,无前瞻性对策的问题。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依照目前的管理模式和运行体制,缺乏自主能动性和技术创新的及时反应。所以,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促进档案移动服务,更迫切需要从资源建设、开发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与内容框架。(1)关于档案移动服务中外比较研究。通过运用网络调研、文献分析的方法,在全面解读档案移动服务的基本内涵、功能特征的基础上,开展档案移动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国内外的广泛比较,包括国内外档案移动服务主流社交媒体的特点、平台设计、信息推送和服务效果,并分析其存在的困境与问题。(2)关于档案移动数字资源建设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目前档案数字信息资源整合集成现状,提出数字资源内容建设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缺陷及根本原因,进而根据方向性、实用性、系统性和安全性等原则,以需求为导向,以馆藏为特色,研究对数字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和整合的有效方法。(3)关于档案移动服务开发模式研究。摸清“互联网+”时代档案数据生产者与开发者二位一体的网络环境对现有档案移动服务应用开发模式的新挑战,以传播交互理论、开发原理和信息技术为理论基础,从资源流、创意流、业务流和资金流等方面着手优化开发模式,实现移动服务的快速精准化。

2.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档案资源内容建设是开展档案移动服务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其整合好坏直接影响档案移动服务的效果和用户满意度。资源整合质量参差不齐,不仅降低档案的利用效果,还会导致资金和物资的浪费。因此,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加工和科学布局是开展档案移动服务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3.主要目标。一是要找准档案移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困境及原因;二是要寻求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档案移动服务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开发的有效路径。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基本研究思路。从档案移动数字资源建设、服务模式与方式等方面入手深入开展现状调研,并对国内外的档案移动服务进行系统比较,进而基于现状调研和比较研究,根据“互联网+”时代对档案移动服务的新挑战、新要求、新机遇,找准当前档案移动服务存在的困境、原因及解决对策,探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档案移动服务深度融合与应用开发的有效路径。

2.具体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针对“互联网+”计划指导下的档案业态改革,以中外比较和数字资源建设为着眼点,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全面占有前人成果,发现当前档案移动服务面临的新问题,获得新论据,进而提出适应互联网+特征的档案移动服务新观点。实地调研法。对我国目前正在开展档案移动服务的档案机构、合作机构和行业进行实地调研,搜集相关资料,总结实践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获得他们对于未来档案移动服务的期待和担忧,由此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的实践解释力,全面分析成果推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与问题。

通过对文献搜集、阅读与综述以及研究思路的初步构建,国内外档案移动服务现状分析,根据收集的问题和不足拟定对策。针对综合档案馆和专业档案馆移动服务进行调研,整理与分析调研数据,进行探讨研究和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此外,还将采用内容分析、文献计量、数学和统计学等方法,多视角地考察互联网+时代档案行业开展档案移动服务的情况,使研究更具系统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1.综合运用信息科学、管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系统研究档案移动服务数字资源建设等问题,突破以往从技术视角或服务内容视角展开研究的束缚,为档案移动服务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和启示。

2.以五大发展理念和“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为指导,全面分析中外档案移动服务现状以及公众对移动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深入研究“互联网+”与档案行业的创新融合发展路径,为“互联网+档案”新业态的形成迈出关键的一步。

3.研究成果既可以面向国家和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又可以面向各级各类档案馆等业务机构,还可以面向高等院校等教学科研单位,可以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推动档案工作改革与机制创新、档案机构开展档案移动服务实践提供思路和依据,也可以为学界研究档案移动服务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还可以作为基层档案实践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学术资源。

4.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1)有利于促进“互联网+”与档案工作的创新融合发展。从“互联网+”行动计划出发,积极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研究互联网+档案移动服务的资源建设、开发模式等问题,可以帮助档案部门在新的行业竞争和跨界合作中抓住变革优势,占据主动地位。(2)有利于推动档案信息化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结合“互联网+”信息服务技术成果,并借鉴国外经验,为我国档案馆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发展思路,更好地指导档案移动服务实践的开展,进一步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促进我国档案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Reim Doumat, El?d Egyed-Zsigmond, Jean-Marie Pinon. A web 2.0 archive to access, annotate and retrieve[J].manuscripts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2013(64):97-117.

[2]Antonio Padilla Meléndez, Ana Rosa del águila-Obra. Web and social media usage by museums: Online value cre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3 (33) :892- 898.

[3]Donghee Sinn, Sue Yeon Syn. Personal documentation on a social network site: Facebook, a collection of moments from your life?[J]. Archive Science,2014 (14):95-124.

[4]Lina Bountouri, Georgios Giannakopoulos.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in Archives[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4 (147):510-517.

[5]Florian Guldenpfennig ,Geraldine Fitzpatrick. Personal digital archives on mobile phones with MEO[J].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2015(19):445-461.

[6]譚必勇.基于STOF框架的手机档案馆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6):72-75.

[7]张学辉,裴友泉.基于WAP的“手机档案服务”构想[J].档案学通讯,2014(1):85-89.

[8]李梦飞,桑毓域. 基于APP的公共档案馆可提供的手机移动服务构想[J].档案学研究,2015(3):51-54..

[9]胡晓庆.基于SWOT分析的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可行性研究[J].兰台世界,2015(5):42-43.

[10]贾鹏飞.手机档案馆主要特征及实现策略[J].档案管理,2015(5):84.

[11]刘婧,周耀林.移动数字档案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5(1):55-60.

[12]赵彦昌,张乐乐.档案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解析及其实现[J].兰台世界,2016(23):26-29.

[13]黄霄羽,冯磊,郭煜晗,王丹.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的可行性[J].北京档案,2016(10):12-15.

[14]王协舟,王露露. 档案移动服务研究述评及启示[J].档案学通讯,2016(3).

[15]王丹,黄霄羽.NAUK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J].中国档案,2016(10).

[16]黄霄羽,冯磊,郭煜晗,王丹.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的可行性[J].北京档案,2016(10).

[17]谢永宪,王巧玲,房小可,薛怡.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长期保存现状调查[J].档案学通讯,2019(4).

[18]于英香.从文件结构演化看电子文件数据化管理的发展——基于技术变迁的视角[J].档案学通讯,2019(5).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