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待小学生课堂“抢话说”之我见

2020-11-06王梅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审视

王梅

[摘要]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抢话说”的现象往往令人不快。然而,不同场合不同人群,小学生“抢话说”的行为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小学生在课堂上为什么总爱“抢话说”?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的这种“抢话说”行为?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追本溯源,不可扬汤止沸;辩证看待,争取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学会应变有方。

[关键词] 抢话说;原因;审视;对待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项技术的不断革新,今天的孩子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途径与方式越来越丰富。而很多父母受到张扬孩子个性、放飞孩子梦想的教育方式影响,让孩子“抢话说”的现象得到了无限的释放。即便在课堂上,“抢话说”也是家常便饭。

一种是学生抢老师的话,时不时地突然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提问,让老师措手不及甚至思路被打断;另一种是抢同学的话,其他同学发言时,有的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想法也表达出来。这两种现象常常令老师难堪,难免会遭“白眼”或“训斥”。其实,换个角度去看待,学生“抢话说”现象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追本溯源,不可扬汤止沸

孩子爱“抢话说”并不是这个年龄段的特性,即便是一些成年人也具有同样的特质。其共性在于性格上往往比较自我,喜欢张扬,喜欢在公众场合展示自己。从“抢话说”的结果来看,有的喜欢率先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存在哗众取宠的可能,但归根结底是不懂得倾听的重要和缺乏对他人的尊重。

学生正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一些喜欢“抢话说”的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得比其他同学快,又急于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因为一时冲动或者想摆脱困境,而简单对学生说“下次不准你抢话说”,这样有可能会扼杀他的独立见解、创新意识。

二、辩证看待,争取扬长避短

在学生“抢话说”时,既有紧跟授课内容的话语,也有与授课内容毫不相干的发言,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抢话说”的学生,让其回归到帮助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和促进教学效果上来,而不是一味地放纵他们,导致课堂无序,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强调课堂纪律,抹煞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扼杀学生灵活性、跳跃性思维。

1.掌握时机,充分激发孩子积极思考

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简单真挚而不失童真与天性,正是这种独有的特质,使得他们充满孩童特色的言语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

例如,笔者在教学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时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恐龙知识的了解参差不齐,但几乎所有学生对恐龙充满好奇。当笔者讲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时,一个学生突然抢话说:“老师,这我知道,我最喜欢恐龙!”全班学生立即把目光对准了他。开始笔者很生气,但仍决定停下来,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展开讨论:“如果你是恐龙化石展览的小小讲解员,你会如何向大家介绍恐龙?”“抢话说”的那个学生便开心地向同学们讲他所知道关于恐龙的知识。班上的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思维也活了,接下来的授课效果超过我的预期。自此以后,笔者再也不轻易打断学生的“抢话”,而是反思教师如何利用好学生“抢话说”,让它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催号角”。

2.循循善诱,借势助推孩子品德教育

当学生上课“抢话说”的时候,对于负面的“抢话说”则要适当掌控。例如,笔者在讲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这篇课文时,刚讲了个开头,“我知道!我早就看过啦!”学生抢话说。笔者决定先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暂时满足他小小的展示欲:“好啊,那么这个故事就由你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虽然这个学生讲得不够精彩,但是笔者仍然先给予适当的鼓励,再加以补充。

接下来,笔者问:“蔡桓侯如果之前能够尊重扁鹊这样的名医,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及早治疗还会病死么?”“不会”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不应该学会尊重父母、老师,尊重同学和他人呢?”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笔者顺势而为:“在别人发表讲话的时候,你要学会倾听,倾听是对别人最大的尊重,上课用心听讲也是对老师的尊重,老师耐心听同学们发言也是对同学们的尊重,老师讲课时,同学们要发言应该先举手,对吗?”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一次“挑战性”的“抢话说”成为笔者这堂语文课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既没有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又教育了学生学会尊重。

三、因势利导,学会应变有方

“抢话说”的处理并不局限于限制和规定,如果纵容所有学生“抢话说”,课堂将一片混乱,而简单的限制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前预习和课外拓展。那么,该怎么正确对待学生的“抢话说”现象呢?

1.关键时刻学会收拢

“抢话说”的学生多数是因为希望受到老师的关注,也是他们对授课内容有浓厚兴趣,愿意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才华的一种表现。如果教师能从正面引导,就可以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活跃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2.不避尴尬回天有术

虽然有时候“抢话说”的学生会让你出其不意,会让你瞬间尴尬,但有时候也会产生“鲇鱼效应”。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时,笔者讲到作者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人称“诗仙”,同一时期的杜甫则被称为“诗圣”时,“抢话说”积极分子小张说:“老师,诗仙和诗圣哪个更厉害?”此语一出,教室里便热闹起来。笔者积极回应:“这个问题很好,大家回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好吗?”第二天上课,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向全班同学展示,不仅讨论了李杜的风格、特色以及诗歌创作上的成就,还拓展了大李杜、小李杜的相关知识。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回避学生的提问,而是通过倾听,让学生把未知的内容呈现出来。同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促进了课内深度学习的发展。

3.合理安排张弛有度

“抢话说”虽说有利有弊,但教师也不能完全听之任之,否则真会导致课堂纪律混乱。教师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白:课堂的精讲部分有难以理解的内容,有争议的内容,有思路、方法不一致的内容,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也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此时可以不通过老师指名回答,想答即答。在保证班级回答有序的前提下可以“抢话说”,这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是十分有益的。

对待“抢话说”现象,教师更多的应该是肯定、引导、鼓励,而不是厌烦,更不是斥责。我们要充分利用“抢话说”这一活跃课堂的因素,使它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催化剂,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灵感迸发出新的火花,从而带动不“抢话说”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语文课堂有趣、有序、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骆伯巍,张克勤. 课堂教育心理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9).

[2]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陶本一.谈谈作文教学中的两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5(1):44.

猜你喜欢

审视
高校教师在慕课风暴中的审视和定位
教学督导审视下的高职院校教学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未经旅行“审视”过的设计,是不可信的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审视与当代发展探析
谈《自鹿原》对生活的审视与反思
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
生活方式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审视与发展
学习方式多元化,提升学生自主能力
生与死:《荒野猎人》的伦理价值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