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风险与路径探析

2020-11-06陈建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风险

陈建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在“新常态”背景下,各行各业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企业需审时度势,学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国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所有制形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增强国有企业的创造力和活力,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文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风险与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风险;对策

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高速增长,各领域均实现了快速发展,社会经济面貌焕然一新。现阶段,伴随市场经济体制及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国有企业仍需发挥主导责任,以更高效的运营方式及管理理念,推动社会经济体制革新与发展,为即将面临的经济全球化挑战提供有力支撑。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概述

可以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三个层面对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分析。宏观层面上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经济形式,包括了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以及两者合作的经济,保证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动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中观层面上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后,是增强国有企业对市场调控需求的必然结果,为了更好应对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加强各个企业之间的协同力度,不同性质企业之间互相参股,实现强强联合,增强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2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所面临的的风险

(1)对风险控制的压力增大。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本质是要采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整合国有企业的发展,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此过程中不能只一味追求对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而盲目引进资本,还要避免国家资产的流失。这需要从多方面不断改进运营及监督流程,利用法律和制度机制保障实施,以便建立公正公开高效的科学平台,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2)产业融合为混合经营带来困难。实施混合所有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产业结构的改革。(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范围不明确。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和支柱,涉及到了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和领域,这也使得国有企业的数量较多范围广泛,无法对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范围进行明确,对于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的各个所有制的控股与资本份额等的管理力度较弱,严重影响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

二、如何有效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一)推进国有企业双向混合发展

新时代下,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之间的融合,应更加趋向于双向性。简而言之,即国有企业在实施改革的进程中,应广泛的吸纳非公有制资本参与,并积极向股份公司或者混合有所制公司转型。与此同时,非公有制企业也应遵循市场开放原则,允许国有资本参股,通过两种企业形式的相互促进和影响,使其成为推进国有企业双向混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改革进程中应突出宣传工作,努力向社会传导改革的优势及技术路线,以深化非公企业的认知,真正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向深入。

(二)明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產权范围,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督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改变了传统国有企业在个别领域的垄断地位以及国有资本的主体地位,多元化的股份构成使得国有企业的经济所有制更加复杂,涉及到的资本范围更加广泛,增加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难度,极易发生国有资产损耗以及管理不当等问题,尤其是所有制产权的范围不明确导致的各种纠纷。为此,需要明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产权范围,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构建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要建设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就必须要完善内控体制机制,将内部控制贯穿决策、监督以及执行的全过程,并且内部控制工作的覆盖面要涉及到单位中开展的各项业务,保障能够顺利对整个过程、全部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控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的空白区域。此外,要构建高效的国有企业内部环境,各部门之间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防止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确保能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四)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不断完善企业结构并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多元化的资本注入保证企业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变革,进而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因此需要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保证国有资本、民间资本以及其他形式的资本之间的比重合理,以企业发展为核心制定运营计划,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五)全面落实“僵尸企业”的清理

“僵尸企业”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下的产物,其无法完成生产经营指标,为企业创造价值,但却长期占用国家和社会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病。“僵尸企业”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等部门的投资及贷款,不仅给市场公平环境造成了破坏,还极易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为此,应借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契机,加大“僵尸企业”的整治清理力度,将长期占用社会资源的企业纳入重组范畴,通过对国有企业结构的深度优化,结合市场需求,动态进行改革调整,最大程度的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结语

总之,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持续纵深发展,市场经济格局也产生了深刻变化。国有企业作为民国经济的支柱,更应顺应时代潮流,通过混合发展、制度革新及“出僵治亏”等方式,不断优化国有企业的市场经营结构,保持国有企业市场活力,真正实现公有制企业与非公企业的深度融合,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吉军,刘仲仪.混合所有制、控制权博弈与政府管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7(12):82-89.

[2]李锦.当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趋势与特点.现代国企研究,2019(17):16-21.

[3]王萍萍.探析现阶段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现代国企研究,2019(8):96-97.

猜你喜欢

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风险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非公资本进入:问题和对策
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发展混合所有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