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路径探索

2020-11-06谢文波

文存阅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谢文波

摘要: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文章在分析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改革目标,最后提出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

2019年3月19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思政教育的深化和拓展,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现状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虽已被纳入公共必须修,并占相应学分,但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欠佳。

1.课程的价值导向功能发挥不够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我国起步较慢,缺乏本土化理论基础,课程教学中用的特质因素论、生涯发展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人—职匹配理论、后现代建构主义等理论大多源自西方,缺乏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引领,使得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更多的考虑自身价值实现,片面追求个体需求和个体满足,较少考虑国家和社会、家乡和祖国的需要,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更易滋长学生的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和其社会价值的实现。

2.课程的文化传承不够

要真正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与本国优秀文化的差异与融合,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实现文化传承与知识传授的统一,加快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方式的本土化。但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并没有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国学经典、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之类的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融入都不够。

3.课程育人效果欠佳

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认为课程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意义不大,导致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该课程的师资队伍薄弱,很多教师的专业背景与课程的相关性不大,在育人方法、手段等方面难以达成课程培养目标,因此,从整体情况来看,课程的育人效果不明显。很多学生毕业后由于对自身特征的认识、定位不够准确,频繁跳槽、职业倦怠现象突出,表现出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用人的标准与需求,缺乏就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改革目标

作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的重要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改革主要是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将德育内容融入课堂中,通过价值引领,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达成课程育人目标。

1.树立正确的理念,将职业理想教育贯穿始终

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弥补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职业观念、职业目标以及就业心态等方面的教育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嵌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了解自身个性特质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到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建功新时代。

2.培育职业道德情操,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始终

经过课程思政教育构成优秀的道德素质,把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到学生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目标树立、决策与行动的全过程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确立能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发展目标,构成与社会发展相符的行为准备,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联系起来,努力成为积极进取、敬业乐群、社会责任感强、有创业精神,能通过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来报效祖国的高素质劳动者;树立纪律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养成尊重宽容、团结协作和平等互助的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3.提升可持续发展力,将职业精神教育贯穿始终

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处理好持续性发展和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等的关系,支持和鼓励学生在就业实践中,增强投身基层、扎根重要行业和领域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为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增强学生合作与竞争、自我控制、应对挫折、适应社会、问题沟通与解决、自我管理、创新思维、信息搜集等就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真正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三、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根据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强化思想价值引领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核心是价值教育。因此,一是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引领,引导学生将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进步的大浪潮中、将个人成长同国家民族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二是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中三观教育、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新精神、规划意识、责任意识等相關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努力实现具有 “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专业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

2.优化课程设计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课程顶层设计,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课程设计的融合创新。一是从国学中学习职业道德。将国学精髓中健全人格道德成长的知识,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以及“一日三省吾身”“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等反映自我反省精神的知识融入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国学思想的经典沿用,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树立职业理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职业理想、职业发展教育中,引导学生合理评价职业、正确选择职业,树立适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职业价值观。三是在实践中涵养职业精神。举例钱学森、詹天佑等为国家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让学生从意识上感知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各种高尚的职业精神;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做好当下的职业学涯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的学习紧密结合,通过在专业的学习和实训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锻造工匠精神,打下“立德树人”的良好基础。

3.强化课程育人效果

一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易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式教学活动,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讲授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游戏、演讲、访谈等方法展开教学,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并在情感上得到培养,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育人实效。二是打破目前课程思政改革多局限于本门课程内部改革的现象,与其他通识类课程、专业课程之间进行沟通衔接,梳理这些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育人效果。三是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设立专项经费,充分保障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培养一批“课程思政”名师以及成立专任教师与企业家、行业翘楚、优秀校友等组成的联合教学小组等方式,打造专业知识深、综合素养硬、专业技能精、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一19(01).

[2]任源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20(04).

[3]李静.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04).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