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创新

2020-11-06游煜赵丰颖

速读·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危机干预高校

游煜 赵丰颖

◆摘  要:现代高校学生心理干预机制不同于以往,由于现实社会环境复杂以及虚拟世界的信息错综,导致学生身心受到双重影响,学生的心理更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以及复杂的网络舆论影响,高校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学技巧,构建有效健康的互动平台,完善心理健康工作方式,从而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心理辅导员作为学生心理问题管理的主体,应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危机处理能力,本文从危机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入手,分别从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三方面阐述了管理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心理辅导员;危机干预;体系创新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受到了各种网络资讯以及文化内容的冲击,对其心理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高校的心理辅导员主要的工作是对学生心理进行引导,处理各类危机事件,确保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探索出心理危机的管理创新内容具体重要意义。

一、高校心理辅导员创新心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产生的各类问题,同时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环境等也为学生带来了各样的心理压力,导致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部分学生自身缺乏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正确认识,难以及时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不能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帮助其走出困境,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当前高校中常出现学生犯罪、校园暴力、学生自杀等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隐含着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出现以上问题不但对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对高校内部的稳定以及长远发展也产生了各种不利影响。在各大高校中危机事件频频出现的背后,是学生面临的各类心理问题,所以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做好管理以及及时干预是当前面临的重点问题。辅导员按照心理危机管理方法,并通过不断创新,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管理,能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降低校园心理事件的发生概率,促进高校的工作顺利开展。

二、高校心理辅导员的心理危机管理创新路径

(一)建立危机前预防机制

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发生之前的预防是危机管理的重点环节,也是初始环节,因此,应重视此环节工作的创新,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各类心理知识,学习各种危机处理技巧,提升对心理问题的敏感度,确保在学生产生心理危机之前能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还应该向学生宣传各类心理危机的知识,以及化解危机的办法。可通過各种课外活动,如:心理知识讲座、心理话剧、心理知识竞赛等丰富学生生活,同时向学生传授更多心理知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寻求他人的帮助。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下,高校的心理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管理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微信、网络平台等向学生发送心理健康小知识,调节心理的技巧等,不但能提高危机管理效率,而且学生可更加容易接受。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可及时表达自身想法,提高心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相应的预防机制,提高心理危机发生之前预防效果。

(二)加强危机中干预

当大学生已经产生了心理问题时,辅导员应及时对其进行危机干预,此过程中应以“安全第一、及时反馈、联合干预”为主要原则。具体来说,当大学生以及出现心理危机时,并且产生了威胁自身安全或者他人安全的事件时,辅导员应尽最大能力确保相关人员的安全;并且及时将事件发生的消息反馈到高校的心理健康管理中心或者上级领导;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获取多方力量联合解决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辅导员要针对学生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信息的收集,具体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缘由、涉及的人员等,并对相关学生的档案进行查看,联系学生的家人和朋友等,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了解,为心理健康管理中心提供材料依据。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中心针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展开分析,同时制定出危机发生过程中的干预方案,由学生危机管理部门所有教师共同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增强危机过程的干预效果。

(三)做好危机后处理

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只是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前和危机发生过程中的管理,认为只要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危机就完成任务了,没有重视对危机事件的事后总结与思考。对此,高校辅导员应转变这种心态,重视危机后的经验总结。一方面,应该对发生危机事件的学生展开回访,掌握其在度过危机后的心理状态。因为大多数的心理问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并且产生危机事件的人员常存在敏感心理,不能快速走出事件影响,所以需要辅导员重视对学生的关注,确保彻底帮助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只有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及时总结,才能对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找出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吸取经验,不断创新危机管理方式。此外,选择典型的危机事件记录成册,通过丰富的事件案例,展开总结和归纳,深入研究大学生容易发生的心理危机,为管理工作提供素材,提高管理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思想,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要建立危机发生之前的预防机制,在危机发生过程中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机制,做好危机后的处理工作,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促进大学生身心同步发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黎崇.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174-175.

[2]杨婷,谢刚,李垠.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及定位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

[3]于小庆.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01):67.

猜你喜欢

危机干预高校
社会工作者对企业职工心理问题的有效介入
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哀伤辅导
移动互联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