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管理类专业的学科竞赛教学设计

2020-11-06熊莹张昕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8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熊莹 张昕

摘  要:学科竞赛是高校培养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便捷有效的途径,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能够将学科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发挥课堂的引领作用,体现学科竞赛的价值。本文将以第二课堂中学科竞赛为例,分析其现状及问题,进而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学生群体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一、学科竞赛的现存问题

(一)学科竞赛类型

学科竞赛类型比较单一,难易程度与学生不匹配。目前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学科竞赛类型主要包括企业模拟竞争类大赛、数学类竞赛、英语竞赛。据调查,学生参与最多的是由专门社团组织的企业模拟竞争类大赛,其次是数学类竞赛、英语类竞赛、其他类型比赛;由于比赛类型少、学科专业限制等因素,大多数学生没有学科竞赛经历,占比约为43%,这就导致学生竞赛经历出现两极化现象。学科竞赛类型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多样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信息发布渠道

信息发布渠道覆盖面小,宣传力度低。学生关于学科竞赛类的比赛消息来源主要是群通知,比如班群、竞赛类社团宣传,学生与信息发布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发布者觉得是学生不感兴趣而不参加,学生则是因获取相关信息不及时而错过参与学科竞赛的机会。

(三)学生报名情况

学生对学科竞赛活动不够重视,积极性低。不同的学科竞赛要求学生拥有不同的技能,比如企业模拟竞争类大赛要求学生掌握边际效应、运输成本、产品研发、生产安排等专业知识,拥有分析产品市场结构、预测市场趋势、数据分析等能力。学生由于对竞赛内容所需的技能掌握不够、专业与之不匹配、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就放弃了参与竞赛的机会。据调查,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的学生占80%左右,因没有专业指导而不参与竞赛的学生占70%左右;此外,学科竞赛没有较完整的体系,学生对学科竞赛的了解不够全面,导致学生对学科竞赛不够重视,且大部分比赛要求学生自行组队,学生受交际能力的限制,找不到与之相匹配的队友,这部分同学占比70%左右。

(四)竞赛专职辅导团队

缺乏竞赛专职辅导团队,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低。很多学科竞赛如果没有指导老师或者有比赛经验的学生的专业引导,很难快速入门,长时间且低效率的自我探索成了学生不愿参与学科竞赛的原因之一。目前的学科竞赛基本是学生自主参加,自主学习,他们需要在完成课业的同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科竞赛上,降低了学生对学科竞赛的兴趣,从而放弃了参与学科竞赛的机会。

(五)相关课程设置

缺乏相关学科竞赛课程的设置,竞赛培训效率低。管理类专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学习主要有两种:一是竞赛类社团负责人组织集中培训,培训完之后建立相关学科竞赛群,参赛学生有疑问直接在群里咨询或者社团组织线下二次培训;二是学生自主查询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二、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设计

(一)引入多样化专业比赛

学科竞赛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体设计如下:

1.建立学科竞赛专职辅导团队,制定相应的制度。根据学生的多样性构建一支专业多样性的辅导团队,这是学生学科竞赛入门的基础奠基,学生在接触学科竞赛时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有问题时能够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开展学科竞赛需求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生需求是学科竞赛得以开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管理类专业学科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专业方面的能力,促成了学生对学科竞赛的多样性需求。其中期望参与专业知识向竞赛的学生最多,其他依次是个人综合素质向竞赛、创新能力向竞赛、团队合作能力向竞赛、综合型竞赛。最后根据问卷结果评估比赛是否引入,该过程要注重普遍性、竞赛的难易程度、能否与课堂基础知识相结合等等。

3.专职辅导团队要积极与有资深比赛经验的学校搭建比赛交流平台,有必要时可以进行跨学校的团队合作比赛。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借鉴他们在比赛过程中的方法,加快对新引进学科竞赛的熟悉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

(二)完善信息发布渠道

完善信息发布渠道,做好宣传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以及对学科竞赛价值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促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宣传学科竞赛活动时,首先要与校园各类新媒体合作进行相关赛项宣传,同时加强班群宣传工作,增大学科竞赛的覆盖范围。其次,组织有关学科竞赛的讲座。讲座举办时邀请其他高校学科竞赛的学生共同参与,分享他们在学科竞赛中的历程,提高学科竞赛在学生认知里的重要性。最后,构建高校學科竞赛公众号。高校间比赛信息的相互流通,有助于学生扩宽学科竞赛的全局性,提升竞争意识和自觉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三)引导并激励学生参赛

高校需要转变传统的学习理念。一方面,可让有比赛经历的学生分享比赛经验,同时举办一场试验性的比赛,通过比赛的竞技性、刺激性来感染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培训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方向性的指导,避免指导方面的缺失,增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制定一些激励制度,对获得比赛荣誉的同学给予公开表扬与奖金激励,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共同激励学生。

(四)课程与竞赛充分结合

将学科专业融入竞赛过程,有助于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锻炼。比如在课上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学科竞赛,实现专业课程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开设相关学科竞赛类课程,提供专业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竞赛。通过专业课程与学科竞赛的充分结合,能够锻炼学生的数据分析、统筹规划等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静.基于学科竞赛的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3):163-164.

[2]隋博文.基于学科竞赛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7,8(03):30-32.

[3]李惠杰,侯婧.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4):19-20.

作者简介:

熊莹,女(1998.10.14—),汉族,贵州毕节人,本科生

张昕,女(1978.06.14—),汉族,辽宁大石桥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行为运营管理、服务供应链

★ 课题:天津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基于“双创”模式下的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与应用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