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基层记者如何写出“大新闻”
2020-11-06哈米提·阿布都热黑
哈米提·阿布都热黑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來,传统媒体行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互联网+”下,海量的信息高速传播,传统媒体行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本文就新媒体背景下基层记者工作现状展开分析,并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写出“大新闻”的有效途径,确保提升基层记者的综合素质,牢牢把握“四力”原则,更好传递中国声音。
[关键词]新媒体;基层记者;“大新闻”
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基层记者面临大的挑战,需要勇于迎接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在“大新闻”工作的编辑、报道上,需要立题新颖,充分挖掘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不断提升“大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因此,相关广播电台,要加快基层记者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基层记者综合实力,抢占市场先机,在“大新闻”工作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价值。
一、新媒体背景下基层记者工作现状
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数据众多,为新闻编辑和报道提供更多的素材。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基层记者,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就当前广播电台工作的基层记者来说,新闻稿件上新颖度不够,在新闻价值上认识不足,没有较好的洞察能力和判断能力。部分基层记者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够,缺乏对“大新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未关注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和走向趋势,在新闻报道内容上,缺乏新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影响力"。新媒体下,要求基层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提升“大新闻”传播的影响力,需要透过现象,洞察“大新闻”的本质,从而更加贴合实际地传播“大新闻",进一步满足受众对“大新闻”的需求。
受传统新闻报道模式、理念的影响,基层记者在“大新闻”报道上,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未能第一时间抓住舆论的导向。由于“大新闻”报道内容需要更具真实性、重要性,基层记者未抓住“大新闻”报道的核心,将影响“大新闻”报道的整体性,容易促使不良媒体趁机恶意抹黑、歪曲事实,造成媒体市场平台秩序混乱。
二、新媒体背景下基层记者写出“大新闻”的有效途径
(一)深入基层,贴近生活
基层记者要想提升“大新闻”报道的影响力,挖掘“大新闻”背后的故事,必须扎根基层,从“大新闻”报道中,突出报道的“贴近性”。基层记者在“大新闻”内容采编上,要积极走进基层,走近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了解基层群众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通过“大新闻”报道,反映基层群众的生活百态,切忌一味追求报道的时效性,基层记者立足的根本,是“心系民生”。基于群众视角下,将民生问题作为报道的出发点,保证“大新闻”报道真实性,提升受众的信赖度、满意度2。基层记者在采编过程中,要紧跟党中央思想的领导,突出“大新闻”报道的重点,将基层群众真实生活面貌展现出来;基层“大新闻”报道工作,较比普通新闻报道,需要进一步挖掘新闻报道的深度,讲好中国故事,满足受众对真实新闻消息的需求。
基层记者在采写民生新闻过程中,要树立大局观,对民生的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升华民生新闻报道的深度,提升新闻的影响力,要想做好基层记者“大新闻”报道工作,就必须提升自身的“情感温度”,强化报道的责任心,发现问题,勇于报道,并督促改进,做好真实声音的传播者、守卫者,发挥基层记者的监督作用。基层记者要明确定位自身的岗位职能,踩着泥土写新闻,实事求是地报道新闻本质,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着力采写有温度、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并对“大新闻”进行跟踪报道,切实“为民发声”,心系百姓,做有温度的新媒体人。
(二)突出报道的“本土性”
基层记者“大新闻”报道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政府工作重心,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传递新闻的正能量,把控舆论的导向,积极践行党的方针路线,结合民生民情实际,反映地方本土特色、风格,传递地方气息。基层记者可就当前的热点话题,展开采编工作,报道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必要时驻地进行“大新闻”素材的采集和编写,把握党和政府工作的重心和重点。例如,报道环保问题,从基层河道、生态、污水处理等方面报道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大新闻”报道,展现社会面貌,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话题讨论。
基层记者要精选切入点,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增加新闻素材的亮点,找准“大新闻”的切入点,展开实地调查,切实了解事件的实况。在“大新闻”角度的选择上,要突出报道的“拓展性”,从身边的小故事入手,引起受众的共鸣,提升“大新闻”传播的效果。基层记者通过“以点到面”的报道方式,根据新闻采集的线索进行实地采访、调查,将地方的风土人情、乡村特色、经济发展、乡村文化等方面信息呈现在受众面前,更好体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文特色,为当地人民生活带来的切身变化,基层记者更要切身感受基层人民的幸福感、喜悦感B。基层记者通过“由表及里”的报道方式,提升了“大新闻”报道的价值,将挖掘到的生活素材,报道得更加生动灵活,并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出来,更易于受众接受,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新闻”报道的实效性作用。
(三)开拓思维,不断创新
基层记者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中,更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报道理念,善于挖掘新闻背后的关键点,确保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发挥基层记者在新媒体中的影响力,勇于创新和探索,善于发现“大新闻”中的亮点。同时,广播电台行业,要定期对基层记者进行教育培训,在稿件撰写上,培养基层记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切实提升新闻采写的质量,提高“大新闻”报道的效果。广播电台行业,要提供基层记者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基层记者深入报道现场,真听、真感受,俯下身子,感受基层生活,并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报道灵感,为“大新闻”内容采编,提供原创动力,确保“大新闻”报道的立体效果。同时,积极学习先进的知识理念,加强与基层民众的沟通和交流,提升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效果,确保在实际驻点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为“大新闻”编写夯实基础。
基层记者的“大新闻”报道工作,需要紧紧跟随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在新时代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实践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字编辑功底,做好新时代“大新闻”宣传工作,始终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中国故事的“传声筒”。积极肩负起“大新闻”报道、宣传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坚定不移地走党的方针路线,全身心为“大新闻”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
(四)由写作本位转向传播本位
新媒体下的基层记者,要想提升“大新闻”报道的实效性,必须要在采编、报道理念上与新兴媒体之间高度融合,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更新工作手段,可以适当在“大新闻”报道中,添加网络流行的元素,满足受众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及阅读习惯,将流行元素融入网络环境中,提升主流媒体的“四力”,促进良好新闻风气的构建。基层记者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有效融合。利用新兴渠道进行“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包括微信公众号软文推送,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提升“大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保证受众在第一时间内接受到最新的资讯消息。同时,“大新闻”事件在多媒体平台上报道传播,有利于提升“大新闻”报道的效果,提升新闻信息的互动性,进一步拓展受众的眼界,丰富受众的日常生活。
同时,在重大新闻报道过程中,基层记者要第一时间赶赴事件现场,进行现场蹲点报道。例如,自然灾害事故、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社会保障事件等。基层记者要挖掘典型事件的内涵,提升事件报道的热度,切实将事件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在蹲点报道中,注重细节;在新聞现场要学会观察、倾听、记录;在困境面前,坚守新闻理想,并在“大新闻”事件采访中,找准关键人物,保证采访效果,提升整个“大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
结语
新媒体环境影响下,基层记者各方面的工作能力要有所加快,确保在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掌握舆论方向,并将舆论合理化控制。媒体时代不断变迁、前进,基层记者要切实深入实际,感受基层的热量,提升“大新闻”报道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鲁萌.基层记者如何写出“大新闻”[J].记者摇篮,2020(05):37-38.
[2]王斌云.基层记者如何写出“大新闻”[J]青年记者,2019(35):66-67.
[3]杨国胜.驻站记者更要踩着泥土写新闻[J].青年记者,20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