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理论课程改革探析
2020-11-06幸念
幸念
[摘要]如今国家正值转型期,未来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应用型人才,面对此种发展形势,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向应用型人才转变,如此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找准新时代中自身的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新闻传播专业理论课应摒弃陈规滥调,进行课程改革实践。本文针对这一课题,具体论述了新闻传播专业理论课的改革方向及改革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一点启发。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理论课程;教学方法;融媒体
高校教育向应用型转变主要是指教育目标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培养适合市场、面向一线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对于新闻传播专业而言,若想实现应用型转型,使教学能够更贴合学生、企业及社会的发展需求,首先要打破理论课的固有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型及升级,如此才能使新闻传播专业理论课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发挥真正的价值。
一、转变课程目标
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在制定理论课课程目标时,应真正做到面向社会、面向职场,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致力于使学习者掌握真正的能力。而若想实现课程目标转型,首先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往新闻传播学理论课程过于重视理论灌输及应试成绩,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导致学科体系围绕着知识灌输与应势展开,从而形成了以学科知识为导向的“学科一专业一传统课程模块”的固有教学思维。而应用型转型要求新闻传播学理论课程真正做到以能力体系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让学科及课程体系服务于能力体系。
在新闻传播专业中,理论课程一直是核心主干课程,它直接决定着传媒人才的基础、视野与专业素养。理论课程不仅仅会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鉴定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它还会决定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因此,进行新闻传播学理论课程目标转型时更应谨慎,应结合当前教学中的不足,在关注区域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下,结合行业企业的需要,分析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从而构建出能力化的课程目标。
二、丰富教学方法
(一)电影教学法
新闻传播专业与影视、影像等艺术类行业都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而在新媒体融入教学的过程中,在线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地电影教学的联系更加密切。尤其是对于新闻传播专业理论课而言,电影是绝佳的载体,它不仅能够直观地体现社会及传播现象,同时能够深刻地反映人性与社会规律。例如,《星空日记》体现出的纠结的年轻人十分贴合米德“主我客我”的理论;《现代启示录》中美国大兵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人性的迷失。通过理论课与电影的结合,能够赋予学生更加深刻的感悟,还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鉴赏能力,对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二)表演教学法
新闻传播讲究真情实感,只有当传播者传递出足够的感官体验时,才能够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而若想传递出更多的感官体验,首先學生要学会获取及表达感官体验。因此,教师可在理论课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例如,“大众传播媒介的机构特征”一课中,教师可组织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声、小品等表演节目,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媒体中的分工及运行规则。如此不仅能够赋予学生更加真实的体验,还能够丰富课堂的趣味性。
(三)辩论教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不应一直处于听众的角色,其实,对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而言,回应、表达、提问、质疑在未来职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中以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讨论与争辩的激情,从而实现观点的碰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运用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提升综合传媒实践能力
教师可借助第三方平台展开实践活动。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必然会面临多元化的媒体平台,因此在学习阶段,教师就可让其接触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让学生建立公众号并在平台中发表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传媒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成果中反思理论学习结果,完成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例如,教师可结合课程进度,设计“传播革命”“传播学奠基人”“西方新闻思想”等相应的主题,学生围绕主题自行制作多媒体作品,将其发表在微信公众号中,通过作品的制作及公众号的反馈,能够提高学生对现代化媒介及符号的了解,也能使学生更加了解受众的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而在公众号作品的制作及发表过程中,学生能够动态地感受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变,真实地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并在接受反馈时感受创作的乐趣及成就感,反思自身的不足,加深实践感悟。同时,教师可将公众号文章的点击与点赞量纳入学生成绩考评,如此能更加激发学生的激情。教师还可联合校内其他部门对公众号进行宣传,协助学生运营及维护公众号,在与各部门联络与沟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协调及管理能力,还能够使学生获取坚韧、谦虚、灵活等品质。
(二)探索跨界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市场更需要新型复合型传播人才,这要求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及过硬的综合能力。因此,新闻传播专业应加强与其他专业的交流,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学生知识架构的完善,推动学生进行跨界探索。例如,以开发手机APP为任务,让新闻传播、电子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等专业学生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完成APP的设计、制作及推广,以竞赛的方式角逐优胜者。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新媒体的敏感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策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管理能力等。
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展开跨学校、校地结合的实践活动。例如,以“一带一路文化展”为主题,学生自行制定策划案参与竞标,学校与学工部门、文化产业学者、企业等多方面人员联合营造竞争氛围,选出优秀方案,由其设计者联络各部门将方案转化为现实。
四、学习反馈更加科学、透明
(一)知识性成果数据化
教师应合理利用相关网站,将理论课课程内容按章节形成相应地题库后,通过手机二维码,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扫码测试。在结束测试后,学生可即刻得知成绩,并形成历史成绩对比榜。
(二)公示能力性成果
新闻传播专业的很多实践活动都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因此此类实践活动会直接从社会反馈回相应的评价及结果,这是需要学生直观面对的。例如发表微信公众号就必然要面对点击及点赞量,APP推广就必须面对其推广数据等。而此类能力性成果的展示能够使学生直观地从反馈中判断自己的真实水平,及时发现自身的短板。而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需要接受更多的反馈,此时让成果公示化也能够锻炼其心理承受能力及抗压能力。
(三)交互评价
大学阶段,学生更加重视人际圈的经营,除了教师的认可也需要同伴的评价,更加重视队友对其贡献的肯定。除此之外,大学生对于业界人士、同专业同学以及父母对其成果的评价也更加重视。基于此,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校方可邀请业界专业人士、同年级跨年级的学生以及学生父母参加,如此能够进一步激励学生。
(四)探索激励机制
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会产生相应的优秀学生,如策划案竞标中的中标方案、知识竞赛的优胜者、运营良好的APP设计者、反响很大的公众号等,对于此类优秀学生必须给予相应的激励,并形成相应的开放的激励机制及评价系统,使学生认识到其努力是有反馈的。通过激励机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正面的反馈,如此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應用型转型背景下,社会发展与时代变革都对新闻传播学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实现教学改革,新闻传播专业应转换教育理念,直面教学本质,环环相扣,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实践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条件及手段等方面入手,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而伴随着改革的推进,新闻传播理论课会迎接更大的挑战,如何精准把握行业变化,如何与学科对接,如何提升师资队伍的质量等,都是相关学校及专业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周茂君,罗雁飞.数字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本科核心课程的变化与问题——基于21位院长访谈的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4):78-90.
[2]周丽梅.新媒体时代传播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5):24-25.
[3]张记刚.基于慕课+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传播学理论”课程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6):230-231.
[4]陈尚达.应用型本科新闻传播学专业本土化课程开发的路径选择[J].皖西学院学报,2018,34(04):15-20.
[5]王月.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理论课程改革探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8):62-68.
[6]陈尚达.应用型本科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皖西学院学报,2016,32(04):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