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不能只做“一半”

2020-11-06王涛

新闻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提升价值

王涛

[摘要}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打捞”有价值的信息,这是融媒语境中对纸媒的基本要求。运用融媒体手段,进一步延伸新闻“内涵”,把“另一半”补好补全,将新闻进行价值提升,这是融媒体变革中,传统媒体所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媒体融合;信息;价值;提升

“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媒体融合发展,是现代传媒的发展趋势,也是目前不少新闻单位探索和转型的方向。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这意味着媒体融合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关头。“如何融”“怎么融”“融什么”,报纸如何在融媒体的发展变革中呈现出“好声音”,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在这里,我想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下属绍兴晚报为例“解剖麻雀”。对在融媒体变革中,报纸如何在信息分析整理、内容呈现烙上“融”的特色,符合全媒体的传播体系,谈一点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感受,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019年4月,原绍兴日报报业集团和原绍兴广电总台合并,成立了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拉开了媒体融合的大幕。在融合过程中绍兴晚报作为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纸媒融合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加大与电视频道的联动报道(报台互动)、加大微信、微博、客户端和版面的关联度(报网互动),注重短视频的传播(报视互动)等等,做了不少有影响力的报道。

亮点虽多,但在融合探索过程中,还是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不少稿件用之勉强,弃之可惜,结果只是做做“标题党”。还有一些新闻,在策划追踪上有所欠缺,一些比较好的题材没有发挥更大的价值。这就是记者编辑在融合过程中,全媒体传播意识不强,受传统采编思维局限,在信息收集、分析上没有跟上媒体的发展节奏,在新闻呈现上没有充分利用全媒体传播手段,在“深”“透”上下功夫,新闻只做“一半”,以至于留下遗憾。

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分析,并与同行商榷。

一、应对信息碎片化能力不足

绍兴晚报6月13日2版头条刊发的一篇报道《新的市儿童福利院明年建成,还将筹建新的市老年大学》,这是一个会议稿,会议内容是全市民政工作会议。记者采用了很常规的写法,稿件信息量很大,面面俱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新闻点“市级新老年大学将筹建”,但并没有展开,对读者关心的“哪里建”“怎么建”“何时建”等问题没有说明白。

果然,此稿子见报后,就收到了不少读者的反馈。不少人对“老年大学筹建”很感兴趣,但可惜的是,稿件并没有对这个话题向读者提供进一步有价值的信息。

斗同样,还有绍兴晚报5月3日A02版稿件《今年全市新培育6条高品质步行街》,然而看了标题读文章,却发现稿件中对“6条高品质步行街”是“哪6条”“如何培育”“有啥逛的”等读者关心的问题几乎没有着墨,只是一句话提及而已。

这样的报道在晚报目前还不时出现,记者在采访、写稿过程中,不注重信息筛选,对新闻要素处理不分主次,稿件“胡子眉毛一把抓”,导致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元素被湮没。这样的新闻稿件记者只是完成了“一半”,做了一下信息采集的“粗加工”,没有做到“精加工”。

类似这样的报道反映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报纸要向读者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在融媒体时代,不注意信息的价值筛选将对纸媒带来致命的后果。如今,信息的碎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已经深深影响了受众的信息需求、接收习惯。如果纸媒不能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那么在版面上所呈现的内容就是“无用品”,对受众来说没有任何价值。按理说,由于有着丰富的新闻素养沉淀,对信息的分析、处理是纸媒的强项。但从实践中来看,由于体制、观念等种种原因,纸媒对信息的处理、反应能力却落后于新媒体。

二、运用融媒手段意识不强

5月14日的晚报,02版刊出了一篇很鲜活的新闻《8天时间,家里来了5位不速之客》,说的是某小区居民屡屡受到松鼠之扰,居民对松鼠由喜爱之情转变为反感。从新闻角度来说,这是一个不大的社会新闻。然而,这个新闻所折射的背景却不简单。它反映出在城市生态环境日益变好、生态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城市居民要学会如何与野生动物这些“不速之客”相处的问题。以小见大,这个新闻也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中的“生态环境建设”相呼应,这个新闻挖掘好,既有可读性,也有舆论引导性。

晚报编辑部对这个新闻也很重视,推出了《夜鹰黄昏后开始鸣叫吵得居民睡不好觉》《你知道身边有哪些动物出没吗》追踪报道,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追踪,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但是事后看来,这组系列报道还是让人看了不过瘾,主要表现在“融”的特色没有突出,这组报道没有运用融合传播的理念,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突破报纸版面的局限性,把这个系列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延伸,在立意上得到提升。虽然跟踪报道对“如何相处”进行了阐述,但是对读者关心的问题“如何解决冲突”没有深入触及,对近年来的绍兴城市生态如何提升、现状怎样?没有说明白;其次,读者参与性不强。晚报日常报道中,對于市民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也有一些报道,我们借这个报道,完全可以发动读者参与说说自己与野生动物的故事,扩大晚报的影响力;第三,追踪报道篇幅过长。很多问题想在一二篇追踪报道讨论、交待清楚,结果版面上稿件篇幅过长,不仅影响可读性,内容上也是“蜻蜓点水”,问题探讨不深入。

这样的鲜活新闻题材没有“做深”“做透”,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有点遗憾。

三、纸媒更要注重信息“打捞”

融合传播,要求纸媒进行前所未有的观念更新,无论在采编流程、内容呈现、传播路径等方面都是剧变。这对采编人员来说,原有的新闻理念要注入新的要素和要求。对于报纸来说,如何在信息碎片化的汪洋里“打捞”有价值的信息,这对采编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纸媒能否顺利融入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前提。

如那两篇会议新闻,如果就事论事,写一篇中规中矩的会议稿,也没什么问题。但是站在信息传播的角度,这样的稿件就不合适,信息多、杂,受众不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有价值的信息,那么稿件就是一件失败的作品。在融媒体的语境中,受众对信息的要求直观化、深度化、价值化,作为采编人员一方面要研究受众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和心理变化,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对信息做出研判,把最有用的“精华”呈现出来,而不是自说自话。

如绍兴晚报,他的定位就是一张市民报,要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具体体现在其做“有用有趣有温度”新闻的办报理念。参加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报道,如果记者对“儿童福利院”和“老年大学”两个信息点充分“挖掘”,进行会外采访补充,这样写出的稿件就会符合融媒语境中对信息的处理要求。《今年全市新培育6条高品质步行街》那篇稿件,如果记者对“6个高品质步行街”进行深入采访,那么稿子就会出彩许多。

对信息的处理,绍兴晚报也有经典案例。如刊出的“绍兴黄酒易上头难题攻克”系列报道,就是记者在一次会议上捕捉到的信息发酵而成。会上领导致辞有一句话提及“绍兴黄酒集团研制出不上头的黄酒”,记者敏锐抓住这个新闻点,绕开会议对这个信息进行挖掘,结果“挖”出了一系列鲜活的追踪报道。绍兴黄酒作为绍兴本地特有的传统经典产业,一举一动深受本地读者关注,这个信息迎合了读者的信息需求,后经过“报”“网”“微”“视”等全媒体传播,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绍兴晚报在采编过程注重信息筛选,媒体融合传播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可惜的是,在日常采编过程中,这样的情况尚属“灵光一闪”,并不多见。

四、善用融合传播提升新闻“价值”

对信息进行精准筛选“打捞”,把一篇报道做到符合融媒体环境的办报需求,这是对新闻把握的基本要求,那么运用融合传播手段,将新闻进一步延伸,弥补报纸版面的缺陷,把新闻的“另一半”进一步补好补全,进行价值提升,这是融媒体变革中,传统媒体所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还是以晚报《8天时间,家里来了5位不速之客》系列报道为例。

首先,要让新闻“立“起来。如果说报纸新闻是平面的,这个平面也可立体起来。如记者采访时多拍点视频、照片、音频,纸媒所不能呈现的东西,完全可以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上呈现,通过二维码联接互通。这样,一篇关于人与野生动物相处的报道元素、方式多元化,使报纸也可看可听可视,更具趣味性可读性。

其次,要让新闻“动“起来。各新媒体平台与受众之间互动性非常强,我们可以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与读者的互动,《8天时间,家里来了5位不速之客》系列报道,可以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手段,策划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活动,使这个话题保持热度的同时,还能促进晚报的跟踪报道。

第三,多方配合提升“立意”。一篇报道“立意”的提升,离不开社会效果的呈现。对一篇报道,结合新媒手段,针对不同的受众,创新报道模式,可以放大社会效应。如微博可以带入话题,微信可以链式传播,使报道效应“放大”,报道立意“提升”。

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对报纸版面所呈现的内容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潮中,传统概念上的“新闻”内涵也在发展丰富,采编人员对于新闻的把握也应该与时俱进。作为传统媒体,我们不仅要把新聞的“另一半”补全的工作做好,提升新闻价值,还要创新报道方式、报道内容、报道路径,在融媒体深度融合大潮中发出纸媒“好声音”。

参考文献:

[1]赵来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方式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第2期.

[2]苏燕.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第4期.

[3]彭兰.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J].中国记者,2007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提升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