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台新闻采编的变化和发展方向

2020-11-06林佳龙

新闻传播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广播电台发展方向

林佳龙

[摘要]如今,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广播电台已经衍生出网络广播、手机广播等多元形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广播电台带来新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广播电台新闻采写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台受众的变化,新闻采编内容发生的变化,以及广播电台如何满足受众需求实现新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台;新闻采编;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满足自身获知需求的主要途径。广播电视也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衍生出了新的发展形式,如网络广播、手机广播。新的广播形式的出现给传统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

一、广播电台收听发生新变化

(一)受众人群年轻化、高知化

与传统广播电台受众不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的受众已经从中老年拓展为中青年,据媒体统计,广播电台目前拥有6.83亿用户,其中70、80、90年代出生的用户正在成为广播的主流用户。另一方面,广播受众的文化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据央视索福瑞(CSM)媒介研究收听率调查数据现实,大学本科以上教育程度的人群占比涨幅明显,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受众几乎趋向整体。

(二)接收信息碎片化

网络时代,信息越来越多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如此一来,可供人民群众选择的信息越来越多,另外人们的时间也因为工作生活节奏的变快也逐渐碎片化,为此,受众呈现出更愿意有选择性地接收最关键的信息的特点,他们更看重结果而忽视事件过程。尤其是当前广播电台,受众更倾向于接受“随时、随地、随身”的电台广播内容"。这就与以往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在休息或者晚饭后打开广播完整的听取一段新闻或者一档完整的节目变得大为不同。

(三)参与性和互动性更受青睐

新媒体时代,普通受众的传播权和话语权被进一步扩大,每个人都有可能也期待成为“意见领袖”发表自己的观点。据调查显示,受众能参与其中发表观点、反馈信息的广播电台更受欢迎。比如中央电台乡村之声《致富青年帮》节目,凭借多渠道的互动一举成为中国之声自办节目榜首,还成为进入今日头条广播电视媒体榜单前十名中唯一个广播类栏目。为此,媒体营造的“媒介环境”已经被打破,这也对新闻采编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发生新变化

(一)删繁就简,采编理念革新

传统媒体环境下,具有竞争力和市场的作品通常是以内容翔实为特点向受众将事情原委娓娓道来。但是新媒体环境竞争压力增大,受众的喜好发生变化,这两年“小而美”的节目日益受到重视,快餐性资讯短音频、“小板块”等形式既遵循传统广播的伴随性,又满足了新媒体传播的碎片化更快的抓住听众的耳朵,留住听众2。

(二)资源整合,采编方式多元

尽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压减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新媒体内容的采编还是离不开传统媒体的采编方法。传统媒体凭借多年的经验已经拥有一套完备的采编体系和采编方法,高度的严谨性和深刻性、权威感是新媒体还无法与之匹敌的。广播电视新闻亦是如此,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戒骄戒躁,在延续传统的新闻采编方法的基础上融入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将新闻采集编辑得更鲜活,如此新闻才能在具备严谨性和权威性的同时,更鲜活更具可读性。另外与受众互动也成为新闻来源之一。温州交通广播《1039笑友会》栏目的特色是节目主持人现场DJ打碟,以音乐为情景,与听众互动,让听众参与其中将传统的采访形式转化为谈心、聊天和拉呱,在受众讲自己的新鲜事、奇葩事的同时不但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还拓展了新闻源,获得了新闻素材。

(三)以人为本,采编内容更注重人性化

新媒体为普通受众带来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焦点甚至“意见领袖”,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记者营造的“媒介环境”。为此,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以受众为主,采编人民群众关心的、大家喜闻乐见的,能引起受众共鸣,或者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能推动社会发展的題材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例如,近几年高空坠物成为社会焦点和热点问

题,这类新闻不仅能够引起人民群众的关注而且能够促进社会发展,2020年“两会”通过的民法典将高空坠物正式纳入法律条文做出明文规定,这类新闻就是具有价值的新闻采编。广东羊城交通广播打造的《大吉利车队》是深受听众喜欢的一档节目,观其节目发展可以得知,这档节目每天选取的素材采编的内容都是来自老百姓身边的生活趣事或者是令人深恶痛绝的不良行径,节目既有趣味性又有批判性,兼顾说理和娱乐。因此,以人为本来采编新闻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留住受众。

三、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满足受众需求应把握新方向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受众发生的新变化,新闻采编面临的新要求,都促使广播记者做出改变以求得新发展。通过分析受众变化和当前新闻采编的新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要想在高竞争的媒体市场中更好的发展,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一)尊重事实,采编内容要追求真相

新媒体时代,媒体的门槛变低,信息爆炸,网络上充斥着的各种信息真假难辨,很多媒体为追求曝光度,将信息片段化,内容被割裂成碎片传播,这不仅仅使新闻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且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弊端。作为“把关人”的新闻记者身上的职责更为严峻。这就要求广播记者要具备高度的洞察力和行动力,切不能以蹭热点、博眼球的形式东拼西凑,也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尤其是面对网络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轰动性的新闻,一定要亲自采编,严格把关,避免传播不实消息,影响广播电台公信力。

(二)新闻采编要精准定位受众需求

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媒体制胜的法宝永远都是“内容为王”。因此,广播电台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应从媒体的本质上入手。改变传统媒体时代“我想让受众看见什么”的心态,做好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受众需求,逐步向“受众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转变。当前广播电台的受众趋向年轻化,因时而变是广播电台继续兴盛的必由之路。上海交通广播的《欢乐早高峰》是再普通不过的路况播报类电台,这档节目的成功经验十分值得借鉴。为使节目更受欢迎,2016年、2017年该节目两次改版,在简单的播报过程中融入了资讯、音乐、段子、互动游戏等环节,使得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最重要的互动环节实现了与受众的交互反馈,使得新闻采编更具针对性,进一步满足了受众需求。

(三)新闻采编要另辟蹊径做出特色

新媒体时代,一个事件发生后,几乎在同一时间数十家媒体会报道该条新闻。如何避免千篇一律甚至是脱颖而出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竞争问题。广播电台要发挥自身特色,发挥声音传播的感染力优势,充分发挥声音的表现力,传播更具温度、更具感染力的新闻内容。《财经第一线》是山东经济广播电台打造的一档节目,颇受欢迎,其原因主要在于该节目打造亮点环节一分钟的“头条解读”,以情景剧的形式引出当前热点话题,为枯燥的财经类新闻增添了趣味性,浅显易懂,更接地气。

(四)新闻采编要打造多平台发布“共同体”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融合是必然趋势,广播电台要发展就要变革。广播电台新闻采编要打破原有的采编模式,以开放、兼容、多元的理念采编新闻,内容要能够满足一次采集、多内容整合、多次生成、一键发布,多平台发送,满足文字、图片、音频的多形式呈现4。以无锡音乐广播研发的全媒体播出栏目《悦谈》为例,全媒体已经成为广播电台发展的必然趋势。《悦谈》一次采写、多种编辑,分别通过音频和视频在无锡音乐广播、无锡电视频道以及新媒体平台“智慧无锡”APP和视频播放客户端上线播出。

(五)新闻采编要塑造品牌

碎片化的时间已经使得受众忠实度降低,只有有个性有吸引力的内容才能留住受众。为此广播电台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将内容做优做精,以追求高品质和深度为着力点,打造品牌。济南经济广播的《以案说法》是以法律咨询服务为主的节目。现在该节目已经由最初的法律咨询改编成一档兼具专业性和新闻性的节目。该节目在接受咨询的同时对咨询人进行后续采访,邀请相关部门介入,帮助咨询人解决问题,该栏目组建的“909律师帮扶团队”常年开展线上线下公益法律咨询,每年为听众提供法律援助百起,随之衍生的线下活动、图书等更是为该节目做了大量宣传,《以案说法》俨然已经成为具有专业性的品牌栏目。

结语

作为以伴随式传播为主,具有更快时效性的广播电台,具备着报纸、电视等不具备的优势,同时也是当前新媒体环境下融合发展更具潜力的媒体形式。广播电台如何在兼顾权威性和严谨性的同时保证发展活力继续作为主流媒体形式发展下去,融合和变革是必行路径。这也意味着广播电台记者在新闻采编上还需要深度研究,下大力气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

參考文献:

[1]薛军.新媒体时代新闻采写的创新策略[J].传媒论坛,2018,1(24):118.

[2]谢冰林.媒体融合时代报纸新闻采写的转型策略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3(09):123.

[3]王丹.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与写作素养探析[J].传媒论坛,2018(01):54-55.

[4]南全峰.探析基层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基本素质[J].新闻研究导刊,2017(21):222.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广播电台发展方向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试论地方广播如何利用好新媒体特性实现“突围”
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研究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