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谣言传播机制:社会机制和心理机制

2020-11-06刘晓媛

新闻传播 2020年16期
关键词:心理机制事件谣言

刘晓媛

[摘要]谣言在当今社会会经常遇到,不仅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也极其迅速。但谣言并不是一经发布就迅速传播,而是有一定的机制和路径可循。本文以2020年1月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双黄连口服液遭“疯抢”,走上“药”生巅峰事件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来对谣言传播机制中的社会机制和心理机制进行研究,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谣言;“双黄连”事件;社会机制;心理机制

一、总体概述

(一)谣言的含义

所谓谣言是指没有事实和证据的消息,其出处往往是模糊的,通常是以口头形式传播的,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學者彼德逊对谣言作出定义:“谣言是一种在人们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法国社会学家卡普费雷认为,谣言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

(二)谣言的传播机制

谣言传播机制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在本文中更倾向于将谣言的传播机制分为社会和心理两类机制,指出谣言的传播并不是没有规律和踪迹可循的,是借助了一定的载体和渠道的,并且分析了人的心理动态和目的。

二、谣言传播的社会机制

由图1可知,在以上几种主要的传播路径中,亲朋好友也就是人际关系传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也越来越成为一种主要的形式,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增强。相对而言,传统媒体比较保守,更多的是一种事实性的报道,比例较小,谣言传播的力度较小。

(一)谣言的产生与传播与情感维度有关

谣言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环境中存在某种危险,使人们提高警觉。因此,人们在第一时间告知与自己有较深情感的亲人或朋友,也就是人际关系传播,大多数是因为情感维度的因素去提醒或者劝说他人。在2020年1月份双黄连口服液遭“疯抢”事件中,事情的起因是由微博上转载的一篇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帖子引起的,看似是网络传播的影响力较大,但实则这次事件的传播方式有所不同,起作用的是亲朋好友的善意提醒,而非陌生人之间消息的相互回复和转发。

(二)互联网为谣言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和渠道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为谣言的传播和扩撒提供了一种新的生存环境。其实可以将网络谣言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实参与性的网络谣言,是指谣言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酵,之后再在网络上传播;另一种则是原发性的网络谣言,这是说由某个或若干网友发帖,其余网友回复跟帖而使谣言不断传播和扩散的状态。相比较而言,后者更贴合实际。以这次双黄连口服液遭疯抢事件来说,其谣言的传播形式明显倾向于后者。

(三)传统媒体仍然是网民心中的权威消息来源

在社会公众的印象之中,传统媒体一直是权威和专业的代表。比如电视、报纸、杂志等,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兴起,网络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没落,传统媒体并未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它仍然是许多网民心中权威消息的来源和代表。相反,当传统媒体发布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或者是出了一些细节上的失误或者差错时,也就谈不上其专业性和严谨性,这时传统媒体就会成为传播谣言的路径和渠道,从而加速谣言的传播和扩散。

三、谣言传播的心理机制

(一)散布谣言的动机

对于每个人来说,散布谣言的动机也不尽相同。当问及告诉他人“双黄连o服液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这个消息时,他们所持目的是不同的。有28%的人是为了提醒和劝说别人去购买双黄连口服液,10%的人是劝说别人不去购买,有56%的人仅仅是将它当作一种娱乐性的谈资和新闻,6%的人是持有除这三个以外的目的。人们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倾向性,但恰恰是这种无关紧要的行为对于谣言的传播和扩散的效果却尤为明显。正因为没有很强的目的性,使得信息更加客观,也更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二)接受谣言的心理机制

1.信息控制和宁信心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们遇到一件事情时,最先考虑的是能否采取相关的措施去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时,便会说服自己尝试去接受和适应环境,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说它。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获取信息是一种控制形式,称之为“信息控制”。

在这次双黄连口服液走上“药”生巅峰事件中,40%的人将“双黄连o服液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他们提醒和劝说别人购买双黄连0服液的理由,21.7%的人认为这则消息是值得相信的,毕竟是由权威机构发布和转载得。它表现出的恰恰是人们面对不好事情时所采取的措施以缓解内心恐慌的状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状态被称为宁信心理。刚开始接触到谣言时候,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不明确或者是持否定态度的一部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改变自己原本的态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宁信心理导致的。

2.归因心理和次级控制

根据次级控制理论的解释,当人们遇到困难或者碰到无法控制的环境时,也就是失去了初级控制时,他们便会尝试着去解释、理解或者接受它,使自己内心的恐慌和焦虑得到解释和正当化,从而获得次级控制。在这次双黄连口服液遭疯抢事件中,归因心理也有所体现。由刚开始的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清热解毒,具有抗病毒作用这一医学常识联想到双黄连口服液对新型冠状病毒也会有抑制作用,经过这样的归因思维后,便会认为双黄连0服液必定会供不应求,要买就要趁早,于是大家争相购买。

3.人们的既定态度与他们对谣言的反应之间的关系

在调查的100个对象中,有21个人相信双黄连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有64个人不相信双黄连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有17个人态度不明确。在相信双黄连可以抑制病毒的20个人当中,有18个人购买了双黄连;在不相信的63个人当中,只有6人购买双黄连,57人未购买;在对于双黄连是否能够抑制病毒不清楚的人中,有9人购买了,其他人未购买。

这些数据表明,人们原本的态度和心理状态不同,对谣言的态度和反应也必定不同,最后导致的实际行为也会有所差别。原本态度坚定的人会以一种更加谨慎的态度去面对谣言,而持怀疑态度的人在面对谣言时,内心容易摇罢,从而产生不理性的行为。

4.最接近需求原则

对于买双黄连口服液的目的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担心双黄连被他人买完了,买一些备用;第二种是为了预防和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第三种是其他的一些需要。这三种目的所占比例分别为72.3%、20.4%和7.3%。在整个“双黄连”事件的传播和扩散中,谣言的最初的形式是“双黄连0服液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但是人们购买的目的却不完全局限于此,更多的是出于双黄连口服液被他人买走,自己买不到,这种心理对人的实际购买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法]卡普费雷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让一诺埃尔.卡普费雷.谣言——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5.

[3]江素珍.谣言传播机制研究——以“盐慌”事件为例[J].新闻世界,2011(09):210-211.

[4]奥尔波特.谣言心理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2.

猜你喜欢

心理机制事件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浅析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理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