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之美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2020-11-06王淑燕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音乐素质教育

王淑燕

【摘 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小学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抓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新时代好少年。小学音乐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注意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在音乐教学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渗透德育之因,收获德育之果,升华德育之美。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渗透;素质教育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古代教育家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全国广大少先队员:“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鼓励广大少先队员成长为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有德之人。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对青年寄望: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强调德育的重要性,积极倡导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的歌曲旋律优美,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且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创造等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并且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产生积极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所以说,在音乐课中渗透德育理念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

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之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授课时会抓住上课之初导课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种下德育之因。

例如,在设计歌曲《卖报歌》新课导入时,笔者先讲述聂耳创作《卖报歌》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当时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生动的解说既让学生了解了解放前小报童生活的艰辛,也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产生了生活在新时代的幸福感、责任感与使命感。简短的谈话导入新课,巧妙的德育渗透,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学唱,使学生专情于景,移情于歌,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在音乐教学中收获德育之果

在音乐教学中,唱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怎样引导才能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乐形象、并且表达好歌曲的感情,达到育人目的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要引导学生结合旋律,充分理解歌(乐)曲。教师要循循善诱地对其加以引导,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把歌(乐)曲所蕴涵的艺术美挖掘出来,使学生充分理解音乐,充分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在学唱《卖报歌》时,在解决难点句“不等天明去等派报,大风大雨里满街跑,耐饥耐寒地满街跑”时,笔者并没有直接进行有节奏的读,而是先提出一个问题:“完整听一遍歌曲,请找出反应卖报童吃苦耐劳精神的三句歌词。”大部分学生能很快找出。然后,笔者再进行难点解决。在学唱歌曲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引导:笔者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卖报童,在街上卖报纸,体会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卖报,为了生活而努力奔跑的艰难境地。这样,学生就能切身体会小报童悲惨的生活,并将自己代入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多次聆听感受、学习歌曲,进而进一步地感受并发现小报童对待这种悲惨生活的态度——乐观向上,始终坚信“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值得珍惜,要学习小报童在逆境中勇敢坚强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就这样,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尽情地享受着音乐之美。这正验证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在音乐教学中升华德育之美

在学会歌曲以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和更高层面的延伸,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因此,在音乐教学拓展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用不同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生动地表现出来,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从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教唱歌曲《不得了》以后,教师小结:在今天的音乐课上,我们用音乐讲了森林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正在上演。由于环境破坏,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种类变少,淡水资源减少,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画面啊(教师播放森林遭破坏的画面)!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悟和想法,想对肆意破坏环境、乱砍滥伐的人說些什么呢?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自食其果的必将是我们人类,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同学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球是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建设绿色家园,保护好美丽的大自然,让地球妈妈绿意常在、生机勃勃!简短的小结,立刻将歌曲教学进行了提升,使德育之美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四、在音乐教学中享受德育之实

音乐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演唱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要让学生在乐曲的欣赏中和歌曲的演唱中,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朴素情感,培养学生文明知礼、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中,使学生内心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课堂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共产儿童团的故事吗?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儿童团员们站岗放哨,为我军侦察敌情,他们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他们为了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老师要用音乐讲述一位共产儿童团员悲壮的故事。他叫王二小,为了掩护乡亲们,他把敌人带进了包围圈,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革命精神永远让我们铭记。”教师的解说在学生心中播下革命的种子。在抒情又悲壮的歌声中,学生心田的爱国之花徐徐绽放。又如,在学唱现代革命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时,笔者简单介绍了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的剧情:《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唱段,讲述了共产党员李玉和跟李奶奶和小铁梅,一家异姓三代人在日寇铁蹄下进行地下工作的故事。李玉和由于被叛徒出卖而被捕,他坚贞不屈,英勇牺牲。李奶奶向小铁梅痛说革命家史,鼓励她经受考验,迎接斗争,后来李奶奶也被敌人杀害。铁梅继承了父亲、奶奶的遗志。接过了革命的“红灯”,胜利地完成了党交付的任务。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像小铁梅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润物无声的德育渗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歌教学做好感情铺垫。

五、结语

在小学阶段,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抓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好少年。青少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理想和希望。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把“立德树人”当作终生的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立志、学会创造”,让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引导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步台阶,走好人生每一步路。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小学音乐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