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池塘养鱼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0-11-06皮杰陆娟娟翟欣付莹

科教导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协作课程教学实践教学

皮杰 陆娟娟 翟欣 付莹

摘 要 “池塘养鱼学” 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主干课程。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及人才需求的改变,使得 “池塘养鱼学” 的课程教学必须做出适应性的变革,为地方经济和水产行业的发展培养出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综合能力优异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在课程定位、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培养、校企与高校协作方面进行了 “池塘养鱼学” 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池塘养鱼 实践教学 课程教学 人才培养 协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68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ond Fish Culture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PI Jie, LU Juanjuan, ZHAI Xin, FU Ying

(Huna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Changde, Hunan 415100)

Abstract Pond Fish Culture is the main course of aquaculture. With the steady progr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change of talent demand, the course teaching of Pond Fish Culture must be reformed adaptively, so as to cultivate practical talents with solid professional skills, outstandi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abi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aquatic industry. Therefore, we have carried on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ond Fish culture in the aspects of course orien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teacher training,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pond fish farming; practical teaching; course teaching; talent training; collaboration

科學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行业的快速成长,我国水产养殖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尤其是相关企业对实践能力突出的水产应用型人才需求巨大。[1]高校的发展依靠办学的提升,我校转型为本科院校之初就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自身发展的定位和需求,社会需求的转变,极大地影响着教育工作的变革。[2]为此,我们针对新形势下的应用型水产人才的培养,对 “池塘养鱼学” 的课程定位、教师培养、理论与实践教学、企业与高校协作等方面进行了相应建设和思考。

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1 产业转型需要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循序推进,社会生产结构的调整,[2]水域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愈加重视,对水产养殖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箱上岸、大湖和水库禁养、长江大保护的开展,使得水产养殖的重心转向了池塘养殖,这对 “池塘养鱼学” 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粗放式养殖、开放式管理已不符合发展的需求,如何推进池塘养殖绿色、环保、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不仅是养殖者的责任,也是从事水产养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行业的发展依靠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要探索教育教学工作和转变培养方式、方法,使学生不仅成为水产养殖业的从业者、继承者、创业者、研究者,也是水产行业的保护者。

1.2 学校转型需要

为更好地服务常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我校于 2010 年开设水产养殖专科专业,培养水产专业人才。2014 年,学校由大专院校转型为本科院校,水产养殖专业为第一批升本专业。转型后,学校的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具有双重属性,一面向高校输送科研能力较为突出的优秀学生,另一方面为专科院校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平台,这就指导我们培养人才时既要注重理论功底的夯实,又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强化。学校的转型、专业的转型,促使课程教学——“池塘养鱼学”的方式、方法必须发生转变,以适应和满足本科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 课程教学的建设与思考

2.1 课程的定位

“池塘养鱼学” 是让学生掌握池塘养殖这一特定条件下的专业技能,使其具备今后从事水产养殖相关工作能力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是池塘养鱼的中心课程,而行业与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知识、方法、技术等未能编入教材,使得教材与现实逐渐脱轨。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表现之一为专业知识所掌握的深度与广度和实践能力的灵活运用上,为此,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与之相关的最新研究理论、技术和生产经验等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水产专业人才。[3, 4]

2.2 课程协作与安排

池塘养殖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包括鱼苗培育、育种培育、成鱼养殖、疾病防治、水质调控、饲料投喂等多个环节,只学好 “池塘养鱼学” 这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一方面进行多课程协作教学与实习和实践;另一方面进行多课程渗透教学,将课程学习渗透到专业学习的方方面面。在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中,实行多门课程协作和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建立具有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4]池塘养鱼生产周期性、季节性强,因而将 “池塘养鱼学” 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一个月的理论强化学习,一个月的鱼类人工繁殖实习,实习结束后再强化理论学习,而后是暑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课程安排,“边教+边学+边做”的“三边”化教学,实现课程教学与实际生产同步、教学计划与养殖任务同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

2.3 课程内容取舍

“池塘养鱼学” 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包括绪论、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池塘养殖环境、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鱼苗、鱼种的培育、食用鱼的饲养、综合养鱼、活鱼运输和鱼类越冬九个章节,课程内容繁多。多数章节内容与其它课程内容重复,专业教学是整体化与连贯化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详略讲解与取舍需要做出调整。为此,我们调整授课内容,部分内容略讲,甚至不讲。如,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这一章节的内容不讲,全部由 “鱼类学” 课程中详细讲解;池塘养殖环境略讲,大部分内容在 “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中详细讲解;池塘的生物环境略讲,大部分内容在 “水生生物学” 课程中详细讲解;鱼苗、育种培育略讲,尤其是开口饵料的培育等部分内容在 “生物饵料” 课程中详细讲解。既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重复教学,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预留时间与空间,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2.4 师资培养

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操盘手”,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的成长与知识储备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因而,加强教师的培养也是 “池塘养鱼学” 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2.4.1 校内互学互助

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老教师教学经历丰富,经验老到,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游刃有余,尤其是板书,且实践教学经验更为丰富。然而,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老教师的掌握和运用略显不足。新进的青年教师,工作经验缺乏,对课堂把握能力显得捉襟见肘,但对新鲜事物探索、接受能力强。为此,组成“老少配”的教学组合,形成传、帮、带和促、进、改的“老-新”互助、互帮、互学的氛围。快速帮助新进教师经验的积累、教学技能的掌握,协助老教师对新的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的熟练,这种“传统+现代”的组合模式,促进了 “池塘养鱼学” 的教学工作,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2.4.2 校外求经问道

由于我校 2014 年才从大专院校转型为本科院校,在本科教学方面存在不足。这可通过与办学悠久的高等院校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来弥补。湖南省境内开办水产养殖专业的本科院校就有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文理学院,因而可以积极开展高校间的交流学习,尤其是与一江之隔的湖南文理学院建立起“兄弟院校”的定点帮扶。同时,积极赴省外办学更为成熟的高校,如华中农业大学、厦门大学等交流、学习,求经问道。通过高校间的交流学习和定点帮扶,教师开拓视野、增长教学技能,使 “池塘养鱼学” 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教学更加科学,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和方向更加明确,从而极大地推进该课程的本科教学。

2.5 理论教学体系

2.5.1 课堂教学基地化

“池塘养鱼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仅仅授之以理论知识,则无法实现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此,学校耗资 50 余万元修建了 1 条水泥材质和 5 条玻璃钢材质的池塘内循环流养殖设施 (单条槽长卓韤咨?22m?m?m),成为湖南省唯一一所建有該教学与生产设施的高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与改进,极大地促进了 “池塘养鱼学” 课程教学。学生和教师走出教室,走出课堂,把课堂搬到塘边,学生远离“呆板”的教室环境,转变传统的“给予式”知识传递,思维变得活跃,思想变得开明。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抽象的鱼类行为等,通过塘边教学得到了很好的阐释,而且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学习鱼类的行为特征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过现场讨论即可得到很好的解决。

2.5.2 课程考核应用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多是教师根据学科标准进行书面考试为主,重理论轻实践。[5]这使得部分学生出现“高分低能”,且部分学生临时突击复习应对考试,还直接作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得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适时调整,转变 “池塘养鱼学” 的考核方式,采用“说”、“学”、“斗”和“倡”的方式综合评价。“说”——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 PPT 汇报、交际等,主要考查实习和实践的所感、所悟和归纳总结以及个人的平时表现,占考核成绩的 20%;“学”——评价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以卷面考试为主,占考核成绩的 40%;“斗”——评价学生团队协作和团队竞争的能力,主要考察个人与集体的协作以及团队之间的竞争能力,占考核成绩的 20%;“倡”——评价学生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和给出建议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撰写报告的能力,占考核成绩的 20%。弱化卷面考试的比重,强化应用能力的占比,不仅使学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6 实践教学体系

2.6.1 基地教学实践化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除了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然而毕业生的这种能力和素质,只有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才能得到应有的培养。[2,6]为践行“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磨炼“95后”、“00后”的吃苦耐劳精神,将 280 亩的校园水面打造为水产养殖教学基地,为 “池塘养鱼学” 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对不同的池塘 (鱼苗培育池、鱼种培育池、成鱼培育池和亲鱼培育池) 进行管理,小问题组内讨论消化,大问题组间讨论消化,各组间交互学习、分享学习所得。将知识的“给予式”变为探索式,将学习的被动形态变为主动形式,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2.6.2 校企合作常态化

以往,高校是人才的培养、输出方,企业是人才的接纳、使用方,两者只是简单的供需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双方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了“互求互助”的关系。因此,把学校教育搬进企业,把一线企业请进课堂,二者有机衔接,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协作互助。由于课程与专业的特殊性,生产一线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那么高校需要企业提供教学实习的基地与场所,更多地开展 “池塘养鱼学” 的教学工作,尤其是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机会。良好的社交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发展更具竞争力。与此同时,将企业请进课堂,借助企业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讲解最新的养殖方法、管理方式等,提升 “池塘养鱼学” 的教学。企业与高校协同,高校又可将其多年一线的池塘养鱼实践经验整理成新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生产、促进教学。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企业更多地参与了人才培养的过程,形成新的“互求互助”关系。

3 结语

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因循守旧,要灵活变通。人才的培养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和资源,同时也要注意内在的修为,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投入,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于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养不好鱼,“池塘养鱼学” 课程的教学工作必须是理论+实践的结合体,需要因时而变,因时而动,这样才能培养出最适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通讯作者:付莹

资助项目:2016年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19年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水产养殖重点建设学科 (XKJS(HY2017)-1)

参考文獻

[1] 文正勇,邹远超,覃川杰,等.应用转型过程中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的十点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7(38):242-243.

[2] 董江水.《池塘养鱼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南京农专学报,2003(03):94-96.

[3] 唐国盘,黄安群,秦改晓,等.高职高专池塘养鱼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4(04):61-63.

[4] 刘焕亮,何志辉,雷衍之,等.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建设有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4(01):23-27.

[5] 阮寿延.转变教育行为方式  推进“池塘养鱼”课程改革[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11):191-192.

[6] 王伟伟.《池塘养鱼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学,2008(10):168-169.

猜你喜欢

协作课程教学实践教学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协作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