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道路与道路自信

2020-11-06戴世锋余舒婷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道路自信中国道路历史学科

戴世锋 余舒婷

【名师简介】戴世锋,高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广州市骨干教师实践导师、广州市戴世锋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戴世锋名师工作坊主持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特约教研员、广州市教育评估专家、番禺区人民政府督学。全国优秀班主任、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第二届“羊城最美教师”、广州市名教师、番禺区名教师、番禺区高层次人次、禺山金才奖获得者、番禺区产业急需紧缺人才,2017年度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候选人。代表专著有《社会转型与历史教学》。

[摘   要]2020年1月进行的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在命题立意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突出的教育性。其中第22题以“中国道路”为主题,考查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改革开放道路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从中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中,一线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道路”,也要注重帮助学生树立“道路自信”。

[关键词]中国道路;道路自信;历史学科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8-0001-04

为适应育人模式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2019年7月,广东省教育厅出台《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粤教考〔2019〕18号)。根据文件精神,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种类型。合格性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是高职院校春季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夏季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与旧“学考”相比,2020年1月进行的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在时长、题型、题量与编排顺序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虽然试题难度不大,但其蕴含的命题立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教育性,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较好的引领作用。

2020年1月进行的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22题如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12分)

一、核心价值立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与人民幸福。”2020年1月进行的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試第22题,以“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为命题主旨,以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等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会议为线索,考查学生对“中国道路”的认识,让学生在感悟中国道路的同时树立道路自信。中国道路,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中国道路是中国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改革开放道路的延续,要感悟中国道路,就要先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道路发展历程。

1.中国革命道路:从“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再到“走自己的路”

19世纪中叶,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接连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国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国家带来了不断的打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但小农经济禁锢下的大多数国民对此却浑然不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唤起了统治集团的忧患意识,他们“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启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革命道路。此后,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促使着国人不断变更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但这些“舶来品”在中国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无法引领中国摆脱落后的局面,走向革命的胜利。直到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知识分子的目光由西方转向东方,由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国人开始以俄为师,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道路的一次重大转折,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为中国革命道路带来了新的方向。第22题材料一所阐述的就是中国从“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的历史过程,而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以后的十多年间,深刻学习并借鉴了俄国道路,但完全照搬俄国的革命经验无法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反复积累经验,逐渐走出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革命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标志是遵义会议,材料二也展示了这场会议的内容,体现了深刻的价值立意。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过渡理论

20世纪50~70年代,是中国艰难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期。1949~195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党总结出了社会主义过渡理论,其蕴含在社会主义总路线中,即“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过渡时期理论是以发达资本主义为起点的直接过渡理论。而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是以落后国家为起点的迂回过渡理论。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走的是一条特殊的道路,即“建设”与“改造”并举,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但1957年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党错误地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共产党人不断地对错误进行调整,使得我国从1956到1966这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得到了发展。

3.改革开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经验、解放思想,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改革开放道路是一条全面开放、与时俱进的道路。从南至北、由东至西,我国的改革开放格局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在全面开放的同时,共产党人还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形势,不断地调整指导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党在各阶段的指导思想分别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些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一脉相承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摸索出来的道路。自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里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被丰富拓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22题的材料中列举的三次会议都是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的重要转折点。遵义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的围剿中转危为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七届二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转折点,会议做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开始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理解这三次会议,才能真正地理解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因此理解中国道路,才能明确“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此题以“中国道路”作为主题,将教育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有机结合,具有较大的价值导向作用。

二、核心素养引导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表明,“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是通过高中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表现的总体标准” [2]。也就是说,核心素养表现是学业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因此学业水平考试会必然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表现。第22题就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

1.时空观念

所谓时空观念,就是要将历史事物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考察,认识和观察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辨明它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有什么新特点,寻找前一过程转变为后一过程的原因[3]。第22题以三则史料带领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创设了历史事件情境,从而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历史素养。材料一所提供的史料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前的历史画像:“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夜”,中国人缺乏抵抗帝国主义的思想武器,此前学习的资本主义思想武器和方案都无法帮助中国解决民族矛盾,直至十月革命的枪声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提供了革命的一个新方向。要解答这道题的第一个问题“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学生需要在熟知相关史实的基础上,准确定位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空间。从时间的广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1840年以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等相关史实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空间的宽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俄国的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

2.历史解释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历史解释”的定义是: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態度、能力与方法[4]。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就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演变的内在因素,实事求是地去分析、概括历史的特征、性质和影响等等。这道题分别展示了学者们对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理解,让学生在分析、理解学者观点的同时与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行统整,从而得出自己对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的解释。学生分析、解答题目的过程其实就是历史解释素养的一次很好的体现,因此学业水平考试能够通过学生解题的情况去判断学生是否具备了历史解释素养。

三、学科教学指导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审读试题时除了要敏锐地觉察到命题背后的深刻立意和核心素养对命题的引领以外,还要把目光聚焦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上,充分发挥试题对教学的指导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中国道路以及树立道路自信呢?

1.建构对“中国道路”的正确认识

理解中国道路是树立道路自信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概念教学,让学生理解中国道路的含义。中国道路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在教学中梳理中国道路的历史渊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相关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成果,让学生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涵育核心素养。此外,中国道路的发展也与历史上的多次重大转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这些伟大的历史转折点背后的历史因素和历史意义。

2.在国际比较中树立“道路自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道路以后,可以将中国道路与他国的发展道路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树立自信。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以下三幅图片(图1、图2、图3)以及两则材料,让学生在与欧美国家以及日本、印度、苏联等国的对比中总结中国道路的合理性。不论是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对比,还是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对比,中国道路都有其不可取代的优越性。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关于“历史终结论”的相关材料,让学生明确,历史的发展不是千篇一律的,更不能一概而论。各国的发展道路都是历史的产物,要尊重各国制度的差异,并且坚信中国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的正确道路。

材料一 历史终结论

历史终结论最早由美籍日裔学者法兰西斯·福山在1988年提出,《历史的终结?》文章的刊出特别是《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著作的出版,在整个世界引进了强烈的反响,被译成多国文字……该书扉页用两句话表达了它的主题:自由民主的理念已无可匹敌,历史的演进过程已走向完成。福山向人们宣告:目前的世界形势不只是冷战的结束,也是意识形态进化的终点;西方的自由民主已是人类政治的最佳选择,也是最后的形式[5]。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历史终结论”破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对福山“终结论”的有力驳斥。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吸取了以往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教训,以大无畏的创新精神,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它用一系列反映时代精神和国情要求的社会主义新观念、新理论、新政策去取代落后的旧观念、旧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推进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走出了一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路,为恢复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机与活力,繁荣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福山的理论是完全错误的。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对这种理论最好的最有力的驳斥[6]。

总之,研究真题既能从其命题的价值立意、核心价值导向等方面了解真题考查的内容和方向,又能“寓教于考”。以真题指导历史教学,加强师生合作研习真题,才能真正地推动历史教学的改革。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晋.关于中国道路的几个认识[J].党的文献,2013(2):22-3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2.

[3]  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5]  程光泉.全球化理论谱系[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327.

[6]  段霞.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277.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道路自信中国道路历史学科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中国道路与湖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依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