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剜除术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1-06赵勇郭艳霞
赵勇 郭艳霞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应用子宫肌瘤剜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子宫肌瘤患者, 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腹腔组与阴道组, 各40例。腹腔组患者采取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 阴道组患者采取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进行常规的引流和相关抗感染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指标(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长)以及术后发热情况。
结果 阴道组术后排气时间(23.50±6.21)h、住院时长(5.55±0.88)d均明显短于腹腔组的(37.64±8.15)h、(8.28±0.82)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组患者术后发热率为2.5%(1/40), 明显低于腹腔组的15.0%(6/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相比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排气时间较短、较快恢复且形体美观、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发热率低等显著优点, 值得在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剜除术;子宫肌瘤;临床应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8.032
平滑肌细胞增生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病因, 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 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 在妇科患者中比较常见, 在>30岁女性人群中发病率占20%~25%[1]。根据在子宮的肌壁的生长位置不同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在临床表现上, 主要为子宫周期性出血, 部分患者会出现贫血、腹痛、尿频、月经过多等症状[2]。目前子宫肌瘤发病机理尚未明确, 发生、发展原因可能与机体的内激素改变有关, 近年也有研究证实发病机制与生长因子、免疫细胞以及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对于子宫肌瘤在临床的处理方法包括定期观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肌瘤子宫剜除术、切除子宫术、内膜切除术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子宫动脉栓塞术及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等[4]。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 分析其临床诊疗病例, 对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 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腹腔组与阴道组, 各40例。纳入标准:在临床上表现经期血量增大、经期异常、腹痛等症状就诊并最终经超声确诊为子宫肌瘤。排除标准:盆腔手术史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26~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流程在手术前签署知情告知书。腹腔组患者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 进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并为截石位体位, 常规腹部切开, 打开腹腔将肌瘤与宫体分离剜除后缝合。阴道组患者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 体位为截石位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对于子宫前壁肌瘤在阴道前穹窿切开进入盆腔, 对于子宫后壁肌瘤在阴道后穹隆切开进入盆腔, 使用宫体牵拉钳夹住子宫壁两侧的组织向子宫底部牵拉, 并钝性分离肌瘤与子宫正常组织之后, 将肌瘤瘤体用单爪钳牵拉至外侧剜除, 经阴道取出肌瘤, 检查子宫完全剜除并没有出血现象时送回盆腔。两组患者均在术后进行常规的引流和相关抗感染处理。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热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对比 阴道组术后排气时间(23.50±6.21)h、住院时长(5.55±0.88)d均明显短于腹腔组的(37.64±8.15)h、(8.28±0.82)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组手术时间(85.47±21.17)min、术中出血量(135.36±17.83)ml与腹腔组的(83.25±24.32)min、(137.76±20.36)ml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两组患者术后发热情况对比 阴道组患者术后发热率为2.5%(1/40), 明显低于腹腔组的15.0%(6/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完全可以被治愈的实体肿瘤, 其癌变的可能性相比其他的肿瘤低。高发病率的子宫肌瘤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又因其对患者身体机能影响不明显, 大多患者选择保守治疗,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科学知识的普及, 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子宫功能, 发现子宫在作为生殖器官的同时还维持和调节着女性的内分泌稳定与自身免疫力, 由此人们对子宫功能造成影响的子宫肌瘤越发重视, 也对子宫肌瘤手术方法更加关注, 同时医疗器械的发展进步使其对患者伤害减小, 子宫肌瘤剜除术在临床上开始推广使用, 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建议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行子宫肌瘤剜除术[5, 6]。也因此子宫肌瘤剜除术成为了在妇科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之一[7]。
本研究通过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诊疗资料分析子宫肌瘤剜除术在妇科应用的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阴道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长均明显短于腹腔组;阴道组术后发热率明显低于腹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结论相似[8, 9]。分析其原因在于, 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相比于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来说手术过程中造成的创伤小, 易于止血, 降低出现术中大出血的几率, 同时可减少术后的伤口感染, 易于恢复术后形体美观, 患者身体术后恢复较快, 能够尽可能早的恢复活动, 同时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 肠道功能恢复快可以减少静脉输注补液, 尽早开始进食, 恢复患者自身免疫力,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 加快医院床位周转率, 减少就医费用[10]。另外对于肥胖的患者人群临床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时需要考虑到该人群自身身体状况, 可能存在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相关疾病, 手术风险大, 此类患者人群大量的腹部脂肪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术后创口容易出现脂肪液化, 不易愈合, 患者痛苦大, 且易发生术后发热现象[11]。
由于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手术过程中视野的范围较小, 手术难度要求操作者具备一定程度的技术水平, 不能完全代替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同时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来说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之前首先应判断所选治疗手段对于生育的影响、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类型等多种因素, 最终权衡之下制定出最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12]。在原则上对于子宫肌瘤这一可完全治愈的妇科常见疾病可以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选择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尽可能的减小对患者身体的损伤。
综上所述, 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相比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排气时间较短、较快恢复且形体美观、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发热率低等显著优点,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兴苑, 卢丹, 魏薇, 等.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5, 31(5):358-360.
[2] 杨相海, 阳乐, 陈欢, 等. 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6):2629-2631.
[3] 董晓庆. 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现狀与进展. 重庆医学, 2017, 46(1):473-477.
[4] 张璐, 邹琦, 张晓慧.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 38(11):1299-1300.
[5] 孙惠娟. 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12):2247-2247.
[6] 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 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7, 52(12):793-800.
[7] Zepiridis LI, Grimbizis GF, Tarlatzis BC. Infertility and uterine fibroid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15, 34(15):66-73.
[8] 王海英. 子宫肌瘤剜除术在妇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 10(5):209-210.
[9] 张玲玲. 子宫肌瘤剜除术在妇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12):123.
[10] 孙立芳. 子宫肌瘤剜除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当代医学, 2014(16):69-71.
[11] 周艳.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6, 3(8):152-153.
[12] 张丹丹, 卢美松. 子宫肌瘤与生育及妊娠安全的相关问题.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9, 35(8):864-869.
[收稿日期: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