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失衡及优化路径

2020-11-06徐晔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25期
关键词:生态位失衡环境因子

徐晔

摘 要 高职生态位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及社会系统中处于特定的位置,并实现其特定的功能。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在定位、体系结构及专业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具体表现为盲目追赶普通高等教育,层次、类型有待完善,产教融合不深。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分析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政策要求,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优化应坚持“目标定位—结构优化—制度保障”的路径,具体通过以下四个环节实现: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向人人,搭建产教融合的“职教桥”,贯通职业教育体系,并从制度层面入手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失衡;环境因子;生态平衡;类型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25-0052-06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在社会层面,技术变革推动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新旧岗位更迭速度加快,极大推动人才需求层次及结构变化,间接引发高等职业教育生态变革;在教育层面,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融合程度加深,直接引发高职教育生态发生巨变,同时,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社会形态及教育生态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该如何应对?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由于其具有跨教育领域与职业领域的性质,同时兼有高等教育的层次属性,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教育变革、社会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亟需跳出高等职业教育看高等职业教育,跳出教育系统看高等职业教育,以跨学科的思路破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借助生态位理论及《方案》相关政策规定,对新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失衡现象进行剖析,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结合相关政策要求,提出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的路径。

一、生态位及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

作为教育系统及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系统中具有特定的位置;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具有特定的位置。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与教育系统、社会系统及其内部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呈现出一定的功能。结构与功能是一组不可分割的概念,功能的实现必定依赖于结构的优化,结构的呈现必然会具有一定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互作用,二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系统,同时,教育系统及社会系统是动态发展的,不断变化的。基于此,借助功能生态位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进行深入探究,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及社会系统中的位置,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功能的实现,即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供需方面的平衡。

(一)生态位的概念及内涵

“生态位”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Grinnell首次提出生态位的概念,认为“不同的物种在同一区域中占据环境资源的不同位置”,被称为空间生态位学说[1],意味着生态位不仅表示物种在空间维与时间维上所占据的位置,还包含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又相互排斥的关系。随着对生态位的理解加深,Elton提出生态位是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功能地位,学术界将其总结为功能生态位学说[2]。结合空间生态位学说和功能生态位学说,本研究对生态位界定如下:生态位通常指在生态系统及其群落中,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相关联的特定的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3]。也就是说,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物种只有处在适合的生态位置,具有某种特定的结构,占有一定宽度的生态资源,才能确保自身与其他生态因子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表现为:一方面,物种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位,也就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占有一定的生态资源,能够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胜出;另一方面,物种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位,可以确保自身功能的实现,同时,确保整个生物系统的稳定。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的生态位受到内外环境因子的作用,在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及与内外因子的相互作用中,不同物种通过调节自身与外界的关系,最终达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二)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的概念及内涵

生态位理论不仅在生态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变革和教育生态变化的新形势下,亟需跳出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在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系统中关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究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及社会系统中的生态位,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平衡,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需平衡。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受到教育系统中各要素和社会系统中各要素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处在教育系统、社会系统不同的生态位上,具有特定的位置及功能。生态系统的特点就是不断进化,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教育系统及社会系统的不断进化,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在通过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驱动技术升级转型的同时,实现自身与技术的融合,优化自身的生态位,获取更多的资源,走出高等职业教育螺旋上升的动态发展之路。

基于生态位理论,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及社会系统中处于特定的位置,并受到教育系统内部及外部因子的影响,通过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态位具有动态性,随着社会变革及教育变革不断变化。因此,在此概念的基础上,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失衡是指在社会生态变革、教育生态变革、高等职业教育内外因子发生变革时,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及时对自身结构进行调整,产生的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失衡的现象。所谓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是指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内外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及结构,促进其功能实现的过程,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专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等,通过其结构的优化,确保高等职业教育功能的释放,即实现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生态位的平衡[4]。

二、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失衡的表现

从教育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失衡实质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构难以适应教育结构调整乃至整个社会结构变革需求的现象。具体到教育生态系统,表现为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失衡、结构失衡;具体到社会生态系统,表现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失衡、区域结构失衡,直接导致教育系统的生态失衡和社会系统的生态失衡,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性难以彰显,自身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阻碍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限制了高等职业教育民生功能、经济功能等多种功能的实现。

(一)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偏差:盲目追赶普通高等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存在发展定位偏差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盲目追赶普通高等教育,“学术漂移”现象严重。1972年,伯吉斯首次界定了“学术漂移”的概念,指非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按照更接近于大学“面目”的方式来确定其活动实践的一种趋势[5]。简单来说,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学术化”“普通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大量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上模仿普通高等院校,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缺乏自身特色,呈现出“趋同”倾向。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在知识和学术水平上,与普通本科院校培養的学术性人才相比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缺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反过来导致职业教育在社会上不被重视。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盲目模仿普通高等教育,类型特征缺失,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失衡:层次、类型有待完善

一是层次结构偏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也有专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从目前国家设置的三级 15个专业学位来看,硕士层次11个,博士层次3个,而学士层次的专业学位只有建筑学 1个,无论从专业学位设置角度,还是从国家当前对学士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需求的角度看,都是极不相称的[6]。自2009年起,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促使研究生招生结构得到调整优化,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虽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继续增长,专业学位类型逐步增加,但从相关数据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应用型专业学位在校生比例仍有很大差距,2018年,招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6784人,占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7.1%,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3.98万人,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57.7%,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7]。职业教育博士层次研究生几乎为空白,从层次结构来看,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偏低。

二是类型多样性不足。第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类型多样化不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公办职业教育为主体,民办职业教育发展较为缓慢。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显示,公办高职(专科)共1359所,民办高职(专科)仅317所,公办高职(专科)与民办高职(专科)比例为4∶1,可见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与民办职业院校的数量差距巨大[8]。第二,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类型多样化不足。从 2010 年开始,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海南、福建等 10 省市,已先后开始进行应用型高等职业本科层次教育探索与试点,范围已覆盖全国33%的省市,调查显示高职本科教育的试点主要定位在理工类专业上,从上述10个省市的试点看,选择的院校基本上是应用型科技类院校,试点专业也基本定位在理工类专业[9]。随着人工智能的极大发展,新技术的崛起,在关注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对人文学科给予更多的关注。第三,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功能缺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学校职业教育为主,高等职业院校的接收对象主要为应届毕业生,开展的是学历教育,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需求的提升、技术更新、岗位更迭、职业培训的缺失限制了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功能的实现。

(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失衡:产教融合不深

随着技术革新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极大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合法性”危机[10]。人工智能在产业界的广泛与深入应用所造成的大规模“机器换人”,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被替换;产业界不再需要职业教育输送大量单一技术工人,这种状态反馈到高等职业教育自身,使得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导致技术技能型人才供需失衡。第一,在规模上,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不平衡。大量工作被取代必然导致教育的重新洗牌,特别是与就业关系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11]。由于大量机器取代了人类工作岗位,高等职业教育“出口”被堵塞。第二,在类型结构上,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并不完全吻合。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滞后性和不一致性,具体体现在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门类设置和产业结构并不完全一致,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能级层次上,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能级与产业能级的层次不完全对应。人工智能的极大发展,亟需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人才规模失衡和人才结构失衡,究其原因,是由于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导致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难以满足智能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

(四)高等职业教育区域结构失衡:区域发展差异巨大

一是区际差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数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区际差异,相关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共有高职高专1359所,东部地区共有高职高专496所,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总数的36%,中部六省有382所,占28%,西部地区有336,占24%,东北地区最少,占12%[12]。东部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数量是西部地区的1.5倍,东部地区高职院校总数是西北地区的3倍,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出现了区域分布严重失衡。同时,我们需要意识到,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优于中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更为旺盛,同时,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有更多的资金投入高等职业教育,反过来加剧了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分布失衡。

二是区内差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区域内部发展也呈现不均衡状态。相关数据显示,在东部地区的10个省市中,2016年江苏省拥有的高职院校最多,有89所,其次是广东省,拥有高职院校85所,山东省位列第三,有77所,而海南省只有11所;在中部6省中,河南省、安徽省的高职院校最多,达74所,最少的是山西省,有47所。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西部地区职教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四川省,有高职高专58所,而青海地区仅有8所,西藏地区只有3所[13]。可以发现,同地区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也有很大的差异,同为西部地区,四川省高职院校数量是西藏地区的20倍,这种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不同省份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同时,也会影响教育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的不平衡。

三、新形势下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的路径

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系统及教育系统中的特定位置,决定了其功能实现的两条路径,内生性路径和外生性路径,要统筹好这两条路径,内外结合,促进其功能的实现。首先,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社会系统中的定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次,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需要统筹内外影响因子来实现,包括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区域结构、专业结构等。最后,通过出台政策和完善制度,提供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的外部条件,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功能释放,即促使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社会系统中的生态位平衡。

(一)明确定位:发展面向人人、层次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

明确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即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回答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方案》指明了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乃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第一,《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样,高等职业教育也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并无层次区别,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第二,《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定位,即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第三,《方案》提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面向人终身发展的教育类型。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应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回归教育本质,注重人的生命质感,遵循共享生态理念[15]。

因此,基于《方案》,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作出如下定位:第一,高等职业教育是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社会层面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在教育层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体系和学制体系完整。第二,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亟须与产业、企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参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三,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有教无类”的特性,服务面向广,面向人人,面向人的终身发展需求。

(二)搭建产教融合的“职教桥”: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域、专业结构

明确了未来高等职业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后,就要弄清楚高等职业教育怎么样的问题,即通过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外部结构,促进其生态位平衡。《方案》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和教育性的双重属性,落实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上,体现为职业教育办学的产业性,实质上是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创生或衍生,伴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逐渐实现从人才输入到输出全过程的产业性[16],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为此,要动态调整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生态链接,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将行业、企业作为重要办学主体,借助政府等外部力量,多方协同,搭建“职教桥”。尤其是在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职教桥”的搭建提供了重要抓手。所谓“职教桥”是指,在智能时代,通过标准化流程,借助大数据支撑,采用线上教学、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打通高等职业院校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通道,依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建设,依照个体需求提供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个体终身发展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人才培养管理平台,坚持专业对接产业岗位,专业课程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人才供给对接劳动力人才需求,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和管理的信息化。高等职业教育“职教桥”采用人工智能+专业资源,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打通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出口;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还能够促进技术研发,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打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从而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

(三)贯通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和类型结构

通过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内部结构,贯通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其功能的实现。《方案》提出,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因此,亟需理顺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理清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公办高等职业教育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实施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及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促进各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7]。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位优化离不开学位制度体系的保证。普通教育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内的完整的学制体系,同样职业教育也应该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完整学制体系,两种类型的教育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占有不同的资源,并且二者是可以相互衔接、沟通的。在国际上,同样肯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完整性,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例如,《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ISCED)中指出:“高等教育包括通常所理解的学术教育,但由于其还包括了高级职业或专业教育,因此比学术教育更广泛。”这个定义明確了“高级职业或专业教育”和“学术教育”具有同样的地位。为此,要做好三项沟通工作:其一,沟通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通过学分互认等方式,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的互换;其二,沟通高等职业教育与专业学位教育,通过课程相互引入等方式,允许高职毕业生进入专业学位教育系统;其三,沟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建立职业资格框架及学分互认制度,推进一体化职业教育衔接。在纵向上,设立学士学位、研究学位、博士学位,延长学位层级,消除学士学位与硕士、博士学位之间衔接的制度障碍,允许高职毕业生进入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体系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第二,积极推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我国职业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次,自2008年开始至今已有十届,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另外,还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培训功能,面向社会、面向人人提供职业培训,同时促进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确保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灵活性,这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结构完整的重要保证。

(四)構建制度保障体系: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

高等职业教育内外结构的完善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包括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方案》提出通过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健全经费投入机制等措施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第一,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为职业教育层次上移提供保障,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类型结构,明确构建职业教育学制体系。第二,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确保企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明确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责权利。第三,加大财政投入,要从财政投入上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充足,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程度加深,相关人工智能专业设置、相关教学资源平台的使用需要大量投入,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来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办学实力。第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参 考 文 献

[1]Grinnell.Rinnell. J. The Niche-relationship of the California Thrasher[J].Ecology,1917(5):229-427.

[2]Elton, C, Animal Ecology[M].London:Sidgwick and Jackson,1927.

[3]李景春.生态位理论视域中的教育生态系统及其发展[J].教育科学,2006(4):26-29.

[4]薛岩松,王雅韬.“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的竞争分析——基于生态位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8-13.

[5]朱芝洲,蔡文兰,李静.类型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的“学术漂移”及治理——基于组织同形理论视角[J].职教论坛,2019(7):12-16.

[6][18]朱淑珍.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102-106.

[7]中国教育概况——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EB/OL].(2019-09-29)[2019-12-3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90/201503/185430.html.

[8]中国统计年鉴2017[EB/OL].(2017-12-25)[2019-12-30].http://www.stats.gov.cn/tjsj/tjcbw/201909/t20190924_1699095.html.

[9][12][13]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EB/OL].(2017-04-01)[2019-12-12].http://www.gzhrma.com/tjsj/47.html2017-04-01.

[10]李胜.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价值重申与应对策略——基于技术学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9(11):78-81.

[11]唐汉卫.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如何存在[J].教育研究,2018(11):18-24.

[14]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Future of Jobs[EB/OL].(2016-1-19)[2019-9-12].https://janzz.technology/world-economic-forum/.

[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8-12.

[16]朱强,高月勤.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办学定位关系辨析与重塑[J].职业技术教育,2019(22):23-27.

[17]平和光.为何强调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9(4):1.

The Imbalance and Optim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iche in the New Situation

Xu Ye

Abstract  Based on niche theory, the nich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specific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education system and social system.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imbalances in the positioning,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structure of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iche,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blind pursuit of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the level and type of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not deep.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iche theory and the policy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niche optim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path of“target orientatio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system guarantee”, which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four links: make sur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oriented to everyone, build a“vocational education bridge”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protect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from the system leve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iche; imbalance; environmental factors; ecological balance; type education

Author  Xu Ye, assistant researcher 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029)

猜你喜欢

生态位失衡环境因子
生态位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支持研究
生态位视角下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
基于生态位的企业成长理论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桉树人工林胸径变化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试论高中招生失衡的原因
秦皇岛海域夜光藻种群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基于就业生态位理论的班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