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研究
2020-11-06刘芮伶
?刘芮伶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收官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开局,但仍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在此背景下,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对于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与文献回顾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皆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二者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习总书记强调,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问题要及早谋划、早作打算。2020年后,我国扶贫工作重点由消除绝对贫困逐步调整为有效减少相对贫困,并将脱贫攻坚纳入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内统筹安排。因此,厘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有序推进二者工作有效衔接,对于全面消除绝对贫困,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更好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学者大多基于质性研究的角度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理论缘起、逻辑关系、耦合衔接路径等方面予以探讨,产生了许多具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印证了二者相互衔接、互补互促的耦合协同关系。从理论层次来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大实践创新,二者在基本内涵、价值取向、主题和内容上存在衔接关系。从实践层次来说,脱贫攻坚弥补了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一短板,在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稳健推进,而脱贫攻坚可以通过乡村振兴得到纵深发展。一方面,脱贫攻坚能够完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拓宽贫困人口的增收渠道,提升贫困家庭金融资本存量,进而促进贫困家庭对教育进行有效投资,依托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激发个体内生动力,从而改善贫困地区和人口落后的生活状况,显著补齐乡村振兴短板,为贫困地区提供一个益贫式的发展环境,有效解决贫困家庭因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家庭收入、教育水平、身心健康、医疗保障、生活环境等需求不足的困境。乡村振兴能够减少脱贫攻坚进程中资源、资金的浪费,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农村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的治理,推动形成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互补,实现全面融合发展。鉴于此,积极推进二者耦合衔接,能够更好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
2 推进二者有效衔接的实施路径
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路径是当下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极具艰巨性、复杂性、战略性的长期的进程,要依托国家出台的系列方针政策,按照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和乡村“五个振兴”的实践路径,从思想衔接、产业协同、人才培养、文化振兴、生态保护等维度推进二者的协同发展。
2.1 强化思想建设,构筑衔接目标导向
当前,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存在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水平普遍略高于乡村振兴的现象。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后,我国将面临2-3年的扶贫减贫缓冲期,这一时期是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为此,一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制度规划层面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是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需要外部支撑和持续推动,而乡村振兴激活个体内生动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要综合考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协调性和相容性,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式,逐步将二者的耦合衔接工作纳入到当地中长期经济社會发展规划中,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一方面充分吸纳当地有知识、懂管理、讲公德、无私心的乡贤或农民参加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壮大农村领导班子队伍,强化落实基层干部的绩效考核工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格局,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使其广泛参与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来。
2.2 发展农村特色主导产业,提高贫困家庭收入
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持久推动力。只有充分发挥农村地区资源禀赋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真正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为此,一是依托当地产业发展根基,引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公司,借助其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经验和互联网销售模式,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产业革命纵深发展,实现特色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双赢。二是构建和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合理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培育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加强政企合作共同创建工业园区,有效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鼓励非农户参与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实现贫困家庭持续增收。三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强农村等级公路的建设,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努力实现4G通讯网络全覆盖,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落实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建设工作等,有效补齐乡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不足短板。
2.3 激发人力资本潜力,夯实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增加贫困地区整体的人力资本存量,是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关键所在。因此,一是多渠道加大贫困地区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继续加强脱贫攻坚阶段对贫困地区各类教育的扶持力度,聚焦普通话普及率低的贫困地区,落实各类学校普通话推广工作建设,提升当地学生和青壮年劳动力的语言素养,开展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切实提高贫困群众就业和择业能力。二是扩充各类企业的援助力量,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提供充足就业岗位,吸纳非农贫困人口就业,增强贫困群体自立自强、脱贫致富的决心和能力,助推农村造血增收。三是重视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加强当地公共卫生服务,补齐贫困地区专业医务人员不足的短板,搭建集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疾病防控多功能于一体的医疗卫生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正向激励。
2.4 牢固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生态振兴
乡村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对外体现出农村人与物这两大主体形象,对内是乡村灵魂之依托,亦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重要载体,对乡村发展具有显著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为此,一是深入挖掘乡村本土文化积淀,保护好独特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新内涵,不断提升乡村文化自信,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二是发挥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依托“文化+产品”的产业发展模式,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支持,切实培育一批懂经营、懂管理、有知识、有技能的文化产业发展带头人,实现以文化产业振兴乡村。三是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贫困人口享受到更好更优质的文化服务,提高文化软实力,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5 牢固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生态振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绿色发展的基础,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生态振兴和乡村生态宜居的重要支撑。要想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一是要深入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拓宽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为乡村发展注入蓬勃的生态动能。二是推动生态资产资本化。对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要立足生态资源的比較优势,将其转化为生态经济发展优势,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康养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农业,实现生态脱贫助推生态振兴。三是重视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提高农村地区绿色植被覆盖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强化生产生活污水治理,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和农村危房改造,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
3 结语
打赢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决策部署。要构筑二者衔接目标导向,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协同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路径,从思想衔接、产业协同、人才培养、文化振兴、生态保护等维度推进二者耦合衔接,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同时,着眼于乡村更高层次的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 05):8-14+154.
[2]郭远智,周扬,刘彦随.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J].地理研究,2019,38( 12):2819-2832.
[3]张琦,史志乐.我国教育扶贫政策创新及实践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7( 04):154-160.
[4]朱启铭.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连续性、继起性的县域实践[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 03):95-104.
[5]叶敬忠,张明皓,豆书龙.乡村振兴:谁在谈,谈什么?[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 03):5-14.
[作者简介]刘芮伶(1996-),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