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空间的重新定义与价值考量

2020-11-06穆耕森

江苏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学习体验专业发展

【摘要】学校空间中存在着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关系,重新定义空间,就是重新发现、建构这三类关系,揭示“物”的价值和意义,建构“全域学习生态系统”,促进学生道德和智慧的主动生成,为全体师生赋能,让学校成为充满诗意和活力的空间。

【关键词】学校空间;物型课程;学习体验;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6-0062-03

【作者简介】穆耕森,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南京,210019)校长。

2018年,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成为江苏省物型课程建设项目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学校空间进行重新定义和价值考量,思考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秩序,寻找“物型课程”的新维度,建构“看得见的育人模式”。

一、空间中物与物的关系:在“调整”和“重构”中表达对人的理解和关切

学校建校之初,在238亩的空间里,留出了60亩的中庭。大气的校园,整洁的秩序,怡人的环境,开阔而安静。学生在这里享受生命的生长。校园中有林荫大道,有鲜花盛开。有层次、有韵律,这是美的画卷,美的叙事。这一切都构成了学校独特的气场和气质。

近年来,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以空间的“迭代”和“进化”,实现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切。学校体育馆,一楼建成了乒乓球馆、舞蹈房、健身房、棋类教室、羽毛球馆、击剑馆。二楼设计了电动伸缩看台、活动舞台。在图艺楼改建了民乐大厅。在高中部建成了“乐弈、乐聆、乐读”三乐空间。绿荫下的笼式足球场、栾树下的轮滑跑道、棒球场、文化走廊等处处充满了笑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小学部教学楼里有10个“小书吧”,每一个走廊都是一个微型图书馆,学校的清洁工等工作人员闲暇时刻也可静坐读书。读书成了学校所有人日常的生活方式。行政楼二楼原来有一条少有人去的走道,学校请来设计人员,将它改造成“教师沙龙”。一杯咖啡、几杯清茶,教师在这里阅读最新的教育期刊,交流教育教学的心得和收获。这番“闲情雅致”,映照的是“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和胸怀。

二、空间中物与人的关系:在“相遇”和“凝望”中建立物与人的连接和共鸣

在物与人的关系中,让学生喜欢、陶醉、创造、难忘,是我们想给学生的“终生的校服”。

“校友大道”两侧,陶行知、傅新元、宗白华……杰出校友的照片和他们的名言,唤醒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星光大道”两侧,一张张“星级学子”生动的笑脸,成了学生身边“看得见的优秀”,鼓舞着大家一起向上,成为“最好的自己”。

2015年起,学校陆续建成“西河雅集”和“书画长廊”。在“书画长廊”,曾先后举办魏海默作品展、九三学社名家作品展、“春节·印象”主题摄影展、岳燕宁老校长书画作品展、阎硕老师书法作品展、赵彦国先生“素心及物”书法作品展等多次展览。

2018年,小学部新教学楼落成。在教学楼的墙上,我们挂起了一把尺子。这把尺子蕴含着对教育哲学的思考。自由与规则并不矛盾,懂得敬畏,尊重规则,是通往自由的必经之路。习知识、修德行、致信仰,这是教育的内在秩序。我们把这样的期待,以物型的样态,雕塑于每一个学生能看得到的墙上,也期待镂刻于他们的内心。

西河雅集、书画长廊、尺壁赋,它们是空间中的一个个触点,时时与学生建立着关系,产生对话。当学生离开学校,甚至在很多年后,心中仍然有这块美好的石头,有这把庄重的尺子,他就会是一个懂得审美、敬重规则的人。

三、空间中人与人的关系:在“情境”和“活动”中体验丰富和独特的成长

学校生活饱含着丰富的人与人的交往,情感的互动与学习,多元的活动和体验,这是互联网所不能提供也无法代替的。学校的空间要创造更真实的情感联结、更富有“具身性”的学习体验,支持激励师生的成长。

1.空间即课程,观照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生在空间中进行对话和创造,建立或者改变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的关系。在空间中,我们和学生共同催生丰富的经验,共同叙写生动的故事。

学校对原有“科学实验室”进行改造,建成了融合新技术与新型劳动实践的“创想空间”,先后引进了“太空种子”种植、3D打印、创意木工、仿生机器人等项目。在此过程中,为人与人的深度互动提供各种可能。在这些空间中,学校关注空间的灵活和互动,让人与人交流的内容可视化,形成“空间”和“学习”,设计与功能的契合。

2018年11月,学校启动了220亩的教育农场建设。教育农场里有池塘,有草地,有农田。农场的七个区具体为班级实践创意区、农业科技展示区、农作栽培学习区、校际协作交流区、农园教学服务区、自然生态观察园、体验展示广场。2019年6月,学生在农场播下了农作物的种子,也在心里播下了热爱劳动、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种子。2020年1月26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春走基层”节目,以“劳动课程超市:让劳动之美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为题,对学校进行了专题报道。

课程空间的变革也不仅止于劳动教育基地。2015年以来,学校拆掉“课程的围墙”,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博物馆、中山植物园、南京科技馆、紫金山天文台、南京云锦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南京古生物博览馆、江苏大剧院、南京市科协、南京市文联、南京地铁公司等多家大学、机构、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2016年起,学校还和美国波士顿学院签订了STEAM教学合作项目,更大程度地拓宽了课程空间。

在实践中,我们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坚持为了学生发展的价值立场,构筑课程的创新形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深层次的价值追求。高一学生在学农基地,不但参加除草、松土、采摘、陶艺等劳动项目的学习,年级组还设计了“农村社会调查项目”,了解农户家庭的人口、主要收入来源、家庭经济变化,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撰写研究报告,在年级内进行交流。此外,还结合学科学习,研究土壤中的有机物的含量等。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们运用思维导图设计探究活动,以项目主题实施科学探究过程,关注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的体验生成内化,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空间即平台,支撑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9年10月,学校成立全省首个中学“博士工作站”,布朗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大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专业博士、南京大学化学博士、利物浦大学物理学博士……学校11位博士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都有深入的积淀和研究。“博士工作站”将研究与学习、工作融合起来,引导支持高学历教师通过教育教学中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感受自身的价值和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同时,学校也依托工作站的科研和智力支持,开拓学术空间,积极探索教育科研发展的新样态。

学校积极推进“312工程”。“3”指写读书随笔,写教学案例,写教育叙事;“1”指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考核;“2”指开设一节展示课,完成一项课题研究。通过“成才计划、名师计划、形象计划、暖心计划”等平台,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人际空间,提升教师的“健康指数,自由指数,幸福指数”。

2019年12月18日,学校举行首届读书报告会。主题是“师者‘三论——教师人品论·教师审美论·教师发展论”,四个学部的读书小组分享了他们的读书体会。睿智的表达、热烈的掌声、会心的笑声,让每一位教职员工享受了一场精神盛宴。学校《金陵·范》杂志,风格朴实,真实地呈现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和思考,结合报告会,刊发读书专题。厚实的一本杂志,是对教师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陪伴和鼓舞。

以教师“引航系统”,通过调查诊断、导师援助、校本研修、评估激励这四个环节,构建“共同成长的场域”,引领教师成长。让培训的重心下沉,积极提升教师的现场学习力。对教师的现场学习,也形成了一些操作性的要求。比如,在自我教学的现场,怎样撰写教学反思。一是喚起观察反思的意识;二是沟通反思改进的办法;三是提供讲述展示的机会。再比如,在同行教师的教学现场,怎样更好地观课议课。一是确立现场学术指导人员;二是提前提供学习相关材料;三是确立观课议课重点主题;四是关注课堂行为证据收集;五是改变过去评课技术路径,包括目标意识、前置思考、示范学习、跟进反馈。同时,通过《青年教师成长手册》《课堂观察技术要点》《学科教研工作报告》等,逐步构塑教师学术品格提升的专业空间。

猜你喜欢

学习体验专业发展
关于高职电子专业微课平台学习体验的研究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契合感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