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过程与结果的双赢
2020-11-06邹施凯
邹施凯
2018年初冬,我校第28届“红烛杯”会教活动周期间,政治组顾敏老师上了一节“征税和纳税”的公开课。课上,她设计了一个教学情境“小周的困惑”。“小周涨工资了,原来4400元,现在5400元,实为5388元,怎么少了12元了?你知道她的12元去哪里了吗?”她以层层递进的三個“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问题链1:
1.工资还要缴税啊?能不缴吗?
2.实在要缴,能打个折吗?
3.折又不能打,那能给我点奖品吗?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总结出了税收的基本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问题链2:
1.我缴的是什么税啊?
2.其他人也要缴这个税吗?
3.这个缴税的数额怎么算?
4.国家为什么要征收这个税?
学生通过讨论,弄清了什么是“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及其征收的依据。
问题链3:
(情境对话)小周:哎!我缴了税,也不知道这税款到底用到哪里去了?朋友:你操这份闲心干啥,该你缴的税你缴了不就完了!你管它用到哪儿。
1.小周应不应该操这份“闲心”?为什么?
2.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纳税人?
学生们充分发言,教师小结:增强纳税人意识——义务意识(依法纳税),权利意识(有权监督、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基于此,结合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倡导的“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理念,我提出了“让学引思,以学激思,会学拓思”这一教学策略,并将它确定为我校课堂教学的遵循原则。
这一策略,也是对我提出“课比天大,教师第一”教学主张的具体化。“上好课”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提出了“两课”工程——集体备课和挂牌上课,并借助“智慧校园”建设的契机,给“两课”提供硬件支持。学校建设了四个现代化录播教室,引进了大数据教学诊断平台。每个年级、所有学科每周一次的“挂牌上课”在录播教室进行,有力地提高了上课的质量和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每次单人独坐的练习须在网上阅卷,教师结合大数据教学诊断平台细致深入地分析学情,有力地促进了精准教学。
(作者系江苏省东台中学校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