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培训对儿童适应幼儿园的影响探讨

2020-11-06季昕仪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幼儿教育

季昕仪

【摘 要】对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幼儿由于初次离开父母和熟悉的亲人,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会产生很多不适应问题,而亲子关系与儿童的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了亲子培训对儿童适应幼儿园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亲子培训的原则和方法,希望能提高兒童幼儿园适应性,帮助幼儿更好地度过入园适应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中。

【关键词】亲子培训;幼儿教育;适应能力

幼儿时期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近年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所认可。但由于幼儿园集体生活与家庭生活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每年幼儿新生都会面临着分离焦虑、很难融入幼儿园生活的问题。在入园之前开展有效的亲子培训,指导家庭建立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从而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幼儿园的环境,缓解入园焦虑感。

一、亲子培训对儿童适应幼儿园的影响

儿童教育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承担,因此,为了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发展,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不可忽视。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包括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陌生人的适应能力以及与同伴交往的适应能力等。儿童的适应性发展直接关系到是否能独立地克服困难、是否能与他人和睦相处、是否能顺利地融入社会。幼儿在初次进入幼儿园时会面对全新的幼儿园环境,要与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相处,还需要一定的独立能力,这时就特别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亲子培训对儿童适应幼儿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独立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二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三是积极情感态度的建立,四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独立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幼儿时期是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父母的信任、支持和鼓励能为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能为幼儿进入幼儿园做准备。除此之外,在良好的亲子互动过程中,家长能让幼儿意识到哪些事物是有危险的,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自我保护意识,发展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1]。

(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亲子培训过程中,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交流能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父母也要创造幼儿与其他人接触的机会,使幼儿在与他人接触、提供和接受帮助、与他人分享过程中开始出现亲社会的行为。另外,幼儿正处于模仿阶段,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父母要发挥示范作用,从而促进其交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积极情感态度的建立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态度会对幼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通过亲子培训,在幼儿面对新环境时,父母能增加对幼儿的鼓励和支持,而父母表现出的信任态度能让幼儿产生愉悦的情感,同时也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建立其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

(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非常重要,所以,在亲子关系的建立过程中,父母通过示范、鼓励、引导等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亲子培训的原则

在亲子培训过程中,幼儿父母需要通过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是尊重与信任原则。父母是幼儿的第一养育人,要正确认识孩子,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与信任,正视孩子的正常需要,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将孩子看作是平等的社会个体,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交往环境,理解和信任孩子表现出的行为,但要注意不能过度放任。其次是关爱与满足原则。幼儿在成长阶段非常需要家长的关爱,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关爱要落到实处,还要持之以恒,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呵护,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从而让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成长。再次是支持与鼓励原则。幼儿由于好奇心较重,探索行为比较多,而且又喜欢模仿,因此,父母要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孩子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经验和技能。除此之外,父母也要全面地看待孩子,鼓励孩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也要及时指出,并抓住时机进行教育。最后是回应与要求原则。幼儿在成长阶段会有很多需求,这时不能忽视孩子的需求,要了解孩子需求并予以回应。除此之外,为了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发展,家长还要对孩子提出适度的要求,但要注意对孩子的要求必须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孩子实际出发,不能盲目攀比,从而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实现进步[3]。

三、亲子培训的方法

由于幼儿父母工作比较繁忙,因此忽视了幼儿细微的心理变化。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是完全不同于家庭的陌生环境,因而他们在面对集体生活的规则时会有一些茫然甚至焦虑,而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很可能会转化为一些不良的心理行为。所以,教师必须发挥亲子关系的作用,通过亲子培训帮助幼儿逐步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集体生活,从而减少对教师和其他同伴的陌生感,提高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适应能力。

(一)重视日常沟通

在亲子关系中,所有能被感知到的沟通行为都属于亲子沟通。日常亲子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因此,父母必须提高对日常亲子沟通的重视,积极主动地与幼儿进行视线和语言交流、肢体接触等。在沟通过程中,父母不仅能帮助幼儿建立安全型依恋的情感,还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父母也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幼儿真正的需求[4]。

(二)积极参与亲子游戏

幼儿天生爱玩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最为放松和愉悦。因此,在亲子培训过程中,要鼓励家长积极地参与到亲子游戏中,并指导父母亲子游戏的方法,在家庭环境中就可以开展语言游戏、手指游戏等不需要器械的亲子游戏。与孩子共同进行亲子游戏,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家长也更容易观察孩子的个性和爱好,从而有效帮助孩子梳理成长中的问题[5]。

(三)关注亲子双向互动

幼儿的主体作用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关键。由于不同孩子在个性上存在鲜明的个体差异,而且每个幼儿受到父母的影响也都不同,所以,在亲子培训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亲子的双向互动,对不同类型的幼儿以及家庭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但是,任何类型家庭的亲子互动都必须要以了解孩子需求为前提,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对幼儿的需求要及时给予回应,从而不断调整幼儿行为和态度,为适应幼儿园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6]。

(四)满足幼儿自由探索

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较重,探索行为较多,同时对活动空间的要求也在不断扩大,因此,父母要允许孩子进行自由探索,为幼儿创造探索环境,与此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陪伴和指导,从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增加一些户外的亲子活动,带孩子融入公园等自然环境,接触不同的人、事、物,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为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适应障碍问题日益凸显,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亲子培训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父母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还能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理和自我保护能力,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从而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新环境,更好地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刘景容.构建社区亲子教育课程,提高入托适应性[C].2016家庭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2016.

[2]刘博春.浅谈幼儿入园焦虑缓解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07).

[3]李凯旋.借助亲子班让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J].教师,2014(09).

[4]常金玉.开展亲子游戏促进幼儿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1).

[5]张金凤.如何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01).

[6]曹丽丽.帮助新入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24).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幼儿教育
雷鸟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校园体育对提升学生适应企业文化能力的研究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